分享

《珞琭子古注通疏》第七十五章

 大道至简64382 2022-09-24 发布于江苏
第七十五章

 

殊常易旧,变处为萌。福善祸淫,吉凶异兆。

 

[徐注]“殊常”者,知变也。“易旧”者,善通也。“变处为萌”者,知其幽微也。曾遇明师,必通[“心通”合义]道理者,诚有如《易》所谓[“识之如《易》所为”不合]:“苟非其人,道不虚行”是也。古人为道者,皓首穷经,专心致志,惟恐失于妙道。虽行坐服食[“眠食”亦合],未尝心不在五行之中,则能知幽妙。有殊常易旧,变处为萌,是知大道[“天道”亦合]福善而祸淫,故君子修身以俟命。

[疏证]徐注曰,“殊常”者,殊别于平常,知变也。“易旧”者,易(异)于以往,善变通也。“变处为萌”者,知其幽微处方得“殊”“易”之萌也。如学者曾遇明师,必通道理者,诚有如《易经·系辞》所谓:“苟非其人,道不虚行”是也。“其人”指明师或传道者。指“殊常易旧,变处为萌”之妙,如果不是由明师贤者来指引,其中道理难以凭空被大众遵循或施行。古人为道者,皓首穷经,专心致志,惟恐失于妙道。平日虽行坐服食,未尝心不在五行之中,则能知幽妙,只有遵循“殊常易旧,变处为萌”之理,是知福于善而祸于淫之大道。“淫”,贪也,过分也。故君子修身以俟命。“俟命”,指等待命中祸福降临。语出《孟子·尽心上》:“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新编]王注曰,动挣为利害之枢机,智虑乃祸福之门户,术不可不慎机不可不密,小人不知天命,不知天命不中常道,轻生易物,则祸淫由此而始也。君子得时而动,失时而守,体天行道,畏于轻动,则福善由此而生也。如此则君子小人吉凶异见矣。虽然斯亦莫若于命也,此大率戒人之轻动或救时治道。而至动则不然,盖以无心应物则无所不至矣。《易》曰:“知进退存亡,其唯圣人乎?”

李注曰,吉人安常变动,则有吉凶之萌为善则福至,为凶则祸来,故云异兆亦成之也。

[疏证]王注曰,动静为利害之枢机(关键),智慧与谋思乃祸福之门户,术(手段)不可不慎,机(计划)不可不密。小人不知天命则不中(不偏不倚谓之“中”,谓之遵守)常道(“不知天命不中常道”句中“不知天命”为赘字),轻视生命,任意改变事物规律,则贪淫祸害由此而始也。君子得时而进取,失时而退守,体(“体”为“替”之讹)天行道,畏于轻举妄动,则福善由此而生也。如此则君子小人,或吉凶异兆显现矣。虽然此间道理亦莫若于命理最明,此章乃珞琭子大率预先告戒世人勿轻动或救时治道。而对已经妄动导致恶果者则不然,如有人因无心顾及客观事物,则无所不祸矣。王引《易经》曰:“知进退存亡,其唯圣人乎?”真正出处在《易经文言》,全句应为:“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其唯圣人乎?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圣人乎?”指一个人如果能知进、知退、知存、知亡,而不失其正道者,其难道不是圣人乎?“不失其正者”指遵守天地五行或五常之规律也。

李注见下文。

[释注]昙莹注曰,有变动然后吉凶生焉,故曰“吉凶悔吝,生乎动者也”。又曰“吉凶者,失得之象”也,“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易》之戒也。

[疏证]昙莹注曰,有变动然后吉凶生焉,故《易经》曰“吉凶悔吝,生乎动者也”,其在上文第二十四章中亦引此语,阐述大运出入之年动荡而虑招不测之咎。对三命而言,岁运复逢原命神杀,及生合拱化、刑冲克穿皆引之“动”,对六爻与堪興而言,惟“动”可得吉凶之辨(参见上文第七十一章徐注)。又曰“吉凶者,失得之象”也,出自《易经系辞下》云:“吉凶者”得失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若,参见《易经·坤·文言》。以上均乃《易经》对世人之告戒也。

[新雕]李注曰,言人改常[“吉人安常”不合]変动,则有吉凶之萌,为善则福至,为恶[“为凶”亦合]则祸来,故云:“异兆”亦识之[“亦成之”不合]者也。

东疏曰,“常”者,久也。“殊”,异也,人多得将异事变改久常之道。“祸淫”者,殊常变异之人。“变处为萌”,兆初见吉。吉凶异兆,分明在乎人为。五行有殊异之变,孰不知十干为阳,十二支为阴,二气随四时之化,然为常道也。古者,以甲寄寅,乙卯、丙巳、丁午、戊辰戌、己丑未、庚申、辛酉、壬亥、癸子,是殊异也。且于六十甲子,寅并无丙巳丁午壬亥癸子,是谬误,故吉凶异兆,使用无应。又以五行异常,凡易其旧也。至若五行受气,金正、木七、火十、水土四月,又言受气于巳,别有冠带临官帝旺,非也。

[疏证]李注曰,此章言人改守常变为变动,则有吉凶之萌芽出现。人为善则福至,为恶则祸来,故云异兆亦可识别吉凶也。

东疏曰,“常”者,长久也。“殊”,异常也,指人多作异事而改变平常之道。“祸淫”者,指前句“殊常易旧”之人往往祸于贪欲。“变处为萌”者,指新意到变化之初兆者为吉。但要辨别吉凶性质不同之兆,明察在乎人为。断五行吉凶,天干与地支有殊异之变,孰(谁)不知十干为阳,十二支为阴,但二气随四时之化,其中有常道(即相似处)也。自古以来者,虽以甲寄寅,乙寄卯、丙寄巳、丁寄午、戊寄辰戌、己寄丑未、庚寄申、辛寄酉、壬寄亥、癸寄子,无非是二者干支殊异却五行相同也。且于六十甲子,至甲寅旬,并无丙巳、丁午、壬亥、癸子,阴阳相错是谬误也。指巳火虽藏丙火,却为阴支;午火虽藏丁火,却为阳支;亥水虽藏壬水,却为阴支;子水虽藏癸水,却为阳支,即不可以藏干阴阳来配对干支,否则吉凶异兆,使用无应验矣。又有人以五行生旺方面去搬弄异常是非,针对传统标新立异,甚至若五行受气,本来金正月、木七月、火十月、水土四月受气,却言金巳月、木亥月、火寅月、水土申受气,另定冠带、临官、帝旺之位,皆谬也、非也。言外之意“殊常易旧”不可贪求离经叛道,不然难以明察吉凶异兆也。

[万版]动静为利害之枢机,智虑乃祸福之门户。术不可不慎,机不可不察。小人不知天命,不中常道,轻生易物,则祸淫由此而始也。君子得时而动,失时而守,体天行道,畏于轻动,则福善由此而生也。《易》曰:“吉凶悔吝,生乎动者也。”又曰:“吉凶者,得失之象也。”“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又曰:“知进退存亡之道,其唯圣人乎?”此珞琭子篇终之大戒也。

[疏证]万注“动静为利害之枢机”至“则福善由此而生也”,及其“又曰:'知进退存亡之道,其唯圣人乎?’”句,皆引自王注。但王注原文末句为“知进退存亡,其唯圣人乎?”无“之道”二字,乃万注引自下章徐注之句也。其余出自昙莹注。从上文第七十一章至本章,《消息赋》撰者阐明之主要观点,是三命四柱既离不开参考命主所处环境、体形相貌、徳行品格,更离不开天地之道,否则离经叛道,难以得出吉凶之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