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以来,各地抗战老兵纷纷辞世,多地志愿陆续问我要祭文、悼文。一个一个写实在是忙不过来,只能拿出几年前模板交付,自己改至适用。 全国各地抗战老兵辞世通用版悼文: 维炎黄胄裔,千年春秋。每国步艰虞,外族侵凌之际,恒有亢节殉义,万死不辞之士砥柱天下,乃挽气运。 民国廿六年,倭寇覆海东来。铁蹄过处,山河腥膻。中华健儿,闻角而起,芒鞋雨笠,束甲出征。从此厕身疆场,平戎万里者,不知凡几。 历时八载,万千儿郎,掣白梃以缔王师,奋利刃以抗倭奴。勿论白山黑水,长河两岸,又或异域远征,布武海外。战则廿二场会战,一千一百一十七役。百万壮士偕以玉碎沙场之报国心,血沃大地、膏涂山野。何以如此,家仇国恨矣! 今前国民革命军陆军第___军___师___团___营___连。故___姓___职级___名、字。间关百战,沙场未殒,解甲归田,淡然度日。然耄耋期颐,辞世西归,亦寿数使然,亲朋旧雨,当哀而不伤,恭送老兵。 呜呼哀哉,伏惟尚飨! ![]() 注: 1、悼文先在老兵的灵牌前念,方言地区,最好用方言大声读。 2、然后再把悼文拿到其灵前焚烧。 广东粤军专用祭文: 吾奉天命,招魂粤军: 我岭表儿郎,尽是豪杰,将校兵弁,皆为英雄;其类谋国之忠,报族之诚,可昭日月。 民国廿六年,日寇覆海东来。岭海健儿誓死周旋,王师数旅,帜出韶关。先赴淞沪,再战金陵;一度饮马黄河,横戈中原;洪都南浔,白刃肉搏;南粤子弟,灰化千里;退而纵横两广,南撑琼崖,北支三湘,西援八桂,血沃昆仑。 每战,吾粤儿郎必蹈厉无前,死国捐生却乐如还乡。然,魂掩泉台几许,魄归黄土几许? 生则有勇,死亦成仁。诸君洞胸裂腹,膏涂荒野,以白骨化泥换山河无恙。 今,汝等英灵何在? 每念及残存弟兄,间关百战沙场未殒,荣归故闾无功有过。平阳巷陌,苟延残喘,粗茶冷饭,凄惶度日,逐渐辞世,不仅涕零。而今聊表丹诚,敬陈祭祀。 呜呼,哀哉!伏惟尚飨! ![]() 1939年,第一次粤北会战,粤军部队在山林埋伏,待命冲击。 注: 粤军招魂辞,是2013年写给新发现老兵及粤军番号内老兵辞世所用,招魂辞于其他番号省籍不适。一文既成,再无激情。后多篇其他应用文,多根据此篇演变。我文化不高,古文底子更薄,写文辞连格式都不懂,显得不伦不类。只是真心觉得,某些场合,非古文不够庄重,非为卖弄。 几年来,有些地区知道后问我索去后照版应用,有些地区觉得过于繁琐,简化改文执行,均无不可,随便采用。 ——连阳标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