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听育儿:鼓励孩子多社交,不如多陪孩子玩┃慧草

 丄学号 2022-09-25 发布于广东

作者┃慧草   朗读┃慧草

指导┃郭新爱   编辑┃丄学号

邻居家花姐有两个孩子。姐姐6岁,弟弟3岁。弟弟活泼好动,而姐姐刚好相反。小女孩不喜欢和小朋友玩,总是一个人躲在角落。

这可急坏了花姐,逢人就说女儿没出息,还一个劲的推女儿出去交朋友。但姐姐的性格反而更内向,甚至都不愿与人交流。

现在,很多教育观念都认为,交朋友是孩子成长的必要,否则将影响至孩子的发展和学习。于是,现在很多父母都会把鼓励孩子社交,遇到孩子问题往外推来解决。

然而,对孩子来说真的有效吗?孩子真的能很好融入交际圈吗?可父母是否又会觉得孩子越来越不愿和父母分享事情,不爱听父母的引导。这,到底是哪除了问题呢?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依恋关系,其次是成熟,最后才是社会化。

01

过早地把孩子往外推

只会加速孩子的性格趋向

歌德:才能自然形成,性格则涉人世之风波而塑成。孩子的性格虽受遗传、气质类型决定,但后天的环境影响作用则不可忽视。

特别是孩子,模仿、好奇是他们的天性,特别容易被同化和诱导。如果父母一味地放任其自由交往朋友,不加引导,很有可能孩子的心离我们越来越远,不愿听从父母的教导。

在我们家小区花园里总能看到这样的场景:父母、老人在椅子上坐着聊天,刷手机,孩子在一边自己玩或几个年龄相仿的一起玩。而年龄大些的孩子,就更自在了。

一到下午,三五成群的孩子一起疯玩追逐。而他们的父母则在家或忙别的事。直到天黑,孩子还没到家,家长才会下楼来寻孩子。

很多父母都会认为这样也是孩子拓宽社交的途径,让孩子自由活动的同时自己也能得到解放。

真的是这样的吗?我曾亲眼看过这样的一幕:几个五六年级大的孩子,边坐着自行车边谈论着学校的事,嘴里不时吐露些脏话以博得同伴的欢笑。而小些的孩子,虽说是户外活动,但由于成人嫌麻烦孩子只被限制在一个很小的范围活动。

有时孩子的'自由’交往,并不能够很好地促进孩子的发展。所以,父母在陪伴孩子时,先学会当个细心地观察者。即便孩子大了,不需要你过多地参与和陪伴,父母也要通过创设机会和积极倾听等方式,走进孩子的内心,引导我们的孩子。

02

过分在乎他人看法,缺乏自我意识

特莱斯:人生最困难的事情是认识自己。

我相信我们成年人中,也有很多人特别在意他人的评论,甚至会选择委屈自己,只为成为别人眼中的'好’。

而我们的这种观念,又会内化成我们自身的教育行为。特别是当父母教育孩子时,喜欢'表扬’好的行为;'批评’不好的行为。长此以往,这样的强化效应,当然在一定程度上能鼓励孩子,但也会有一些弊端。如:孩子容易陷入为了表扬而做事;特别在意自己的行为,只为了得到他人的肯定;甚至会为了迎合大众而压抑自身的感受和需求。

芃芃是小暖男一枚,平时也是父母,老师眼中的好孩子。自然,表扬的机会也多。

有一次,芃芃和小伙伴贪玩,影响了课堂纪律。老师指出他们的行为并进行批评教育。顿时,芃芃两行泪水就留下来了。事后,久久都不能平复心情。

还有一次,芃芃身体不舒服,但没有事先跟老师说。足球训练时,硬撑着,后来实在不行了,才跟老师报告。原来,芃芃怕自己的不舒服会遭到同伴的'不高兴’和老师的'批评’。

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很多。所以,我们不能只看到孩子做了什么,更要关注其细微的变化。不仅要告诉孩子怎么做,更要告诉他为什么做以及勇敢的表达自己。

否则,孩子的个性发展将受到很大的限制,不能真正的学会自尊自重,终其一生都不会快乐。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想要培养孩子良好的交往能力,必须先让孩子有一个不断成熟的心智。这个过程中,离不开父母紧紧抓对孩子的引导权和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唯有这样,即便孩子成长路上走了弯路,父母还能把他拉回来。

赞赏归作者


山伯教育指导┃郭新爱

郭新爱,深圳市某小学校长,一级教师,家庭教育指导师,宝安区先进教育工作者,曾担任德育处主任,从事教育34年,热爱书法和文学创作,作品屡获各级各类书法文学比赛大奖,关注青少年成长、心理教育和亲子养育综合素质教育。

点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