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64年,邓小平到兰州视察,看到女工人惊问:你这么在这里

 bmtz 2022-09-25 发布于江苏

1964年,邓小平到兰州504厂视察,看到了一个女工人,感觉非常惊讶,说道:“你怎么在这里?你丈夫都找不到你!”

图片

这个人便是王承书,而她的丈夫则是张文裕。但是王承书并不是女工人,她的真实身份是科学家,身上肩负着研制浓缩铀的重任。

王承书是上海人,她从小生活在书香门第,自幼聪慧,考入了燕京大学。

当时,王承书是巾帼不让须眉,报考了物理系,是整个年级中的唯一一个女孩子,也是三年来的头一个。

王承书颇有物理天赋,直接读到研究生毕业,她的老师是张文裕,两人互相吸引,最后在物理学家吴有训的见证之下,两人喜结连枝。

彼时,全面抗战爆发,张、王夫妇颠沛流离,到了昆明联大任教,在这期间,王承书一直没有放弃自己的研究,可因为战乱,有时候研究无法进展。

王承书心怀家国,她在1941年,发现了曲线救国的道路,那便是去留学,学成之后再报效国家。

当时,巴尔博奖学金基金,有意提供一笔助学资金,供亚洲女学生到美国求学,但前提是,必须是未婚妇女。

王承书得知后,心生不满,凭什么已婚妇女不可以?她也不愿意放弃这次机会,立即执笔舒卷,据理力争,写信求学。

没多久,她收到回信,密歇根大学录取了她,并且也成功拿到了巴尔博奖学金。张文裕很支持王承书的想法,他也陪着妻子,在1941年求学。

王承书师承物理学家乌伦贝克,在攻读博士期间,她的物理天赋再次展现,发布了“王承书——乌伦贝克方程”,轰动了世界,而这道方程,至今仍在沿用。

而她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很快就从副研究员升任研究员。张文裕的发展也不错,两人在美国有了新家,也添置了两辆汽车,生活优渥。

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到大洋彼岸,王承书决意要报国,可是她刚刚怀孕,担心路途颠簸,没有成行。他们的孩子出生后,王承书立即申请回国,却被驳回。

王承书很快意识到环境变得严峻起来,家门口都有盯梢的,回国之路漫漫,难以成行。她要怎么做?

不断申请。被驳回那就继续申请,直到申请通过。

另一边,王承书也明白,自己的科研成果很难带回国,但她还是想了一个办法,将自己的书籍、笔记、杂志,切割成一小部分,邮寄回国。

如此经过了7年,到1956年,她跟丈夫一共邮寄了300多个小包裹,而她们夫妇,也被批准离开。

王承书得知后,非常高兴,将家产全部送人。面对苛刻的海关检查,她说:“我可以只身回国。”

当年,王承书一家三口,从印度登陆,辗转回到了阔别15年的祖国,立即投身到祖国的建设当中。

1958年,王承书接到一个任务,筹备建设热核聚变研究室。王承书想都没想,就答应了钱三强,说:“我愿意。”

王承书在日记中曾这么写道:“我要为国家做贡献,国家需要什么,我就干什么。”

王承书带着团队,不分昼夜的研究、实践、翻译,去苏联短暂留学,几经努力,填补了热核聚变的理论空白。

1961年,钱三强又找到了她,问她愿意不愿去研究气体扩散。

气体扩散跟王承书的专业完全不靠边,但她还是毫不犹豫就说出三个字:“我愿意。”

因为王承书的具体工作,是寻找分离铀同位素方法,研制浓缩铀,为原子弹的发射做好燃料准备。

并且,这项工作保密性极强,一旦加入就要隐姓埋名,她为了实现强国志,无怨无悔。

当天,她收拾了行李,搬进了单身宿舍。第二年,她前往兰州504厂,连丈夫都不知道她的行踪。

在504厂里,王承书是利用每一分每一秒,从头干起,解决了数百个问题,从理论到技术,从材料到工艺等等。

而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背后,是那三大箱的运算资料数据,每一串数据,她都要亲自过目,亲自验算。

除此之外,王承书还经常到厂子里,跟工人们一起干活,讨论解决问题。

所以在1964年时,邓小平到兰州视察,一眼就认出了王承书。王承书的“失踪”,说明她履行了承诺,隐姓埋名。

1964年8月,我国第一个原子弹爆炸成功,在蘑菇云的背后,还有着王承书这么一位女功臣。

可王承书的“报国行”没有就此中止,钱三强第三次找到她,邀请她参与核事业的研究,她第三次说出了“我愿意”。

之后的王承书,一直身处一线,即使到了晚年,也不愿意退下来,执意要为国培养人才。她80岁时,还用放大镜看学生的论文,批准一篇篇文稿。

她是无名英雄,但在英雄的背后,只有5个字:国家需要我!

王承书用自己的一辈子在做三件事,那便是:“家国情”、“强国志”、“报国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