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素描肖复兴

 丁东小群 2022-09-25 发布于北京

  九月初,和张立华相约,与几十年未见的肖复兴一聚。肖复兴说,距离太远,建议选一个中间的地方。我说,为了交流习画的心得,还是去你家为好。

  肖复兴是作家,兼习丹青多年。他的选择是速写。那天,他拿出七、八个速写本,让我们观看。他动笔很勤,带着速写本,走到哪里,画到哪里,风景居多,也画人物。不少速写印成了文集的插图,还出版过速写集。

肖复兴的速写

   小群最近也尝试水彩风景画,从手机里调出一幅“老牛湾”。肖复兴说,不错,你可以尝试风景,大胆用色。

   肖复兴以前就关注小群的人像素描。小群说,习画不久,目前主要是画照片。我建议,小群试为肖复兴素描。小群说,此前,已有行家为他画像。比如高莽、罗雪村,都是名家。

 罗雪村速写肖复兴

别人已经画了,再画难度不小。肖复兴说,以前几位都是速写,没有素描,愿意让小群一试。当场提供了多幅照片。

小群觉得有一张,神态很好,但茶色眼镜有反光。决定在此基础上略作处理,试作一画。

   画成之后,用手机拍照,发给肖复兴。他很快回复:画得真好!不仅像,神态非常好!眼镜处理后眼神画得多好啊!

    那天,肖复兴送我们新近出版的《清风犁破三千纸》等三本书。我们读后,注意到孙犁生前对肖复兴的散文《母亲》和《姐姐》颇为看中,于是,向肖复兴要来两篇散文的电子版。

   小群谈了感想:《姐姐》和《母亲》虽说是很多年前的作品,今天仍有一口气要读完的急切心情。可见好散文多么耐读。散文的美和力量究竟在哪儿呢?我体会:真实,是最基础的原素,然后是表达方式和语词的雅、妙、灵动等等。真实本身也有不少打动人的层面:一层,事情结结实实,甚至粗糙得扎人,让人有神经痛感;一层,像您写的寻常人家发生的事,一支素描的笔将一个善良厚道的人凸现于纸上;还有一层,是心理变动发展的真,这里含有读者感同身受的判断。有一种表达的真,给人不容置疑的感觉!

   肖复兴回信说:谢谢你的鼓励,是认真读后的真心之言,可谓知音之言。你说得很对,也是我对散文写作的想法,对自己的一点要求吧。我就是在这两篇之后开始把写作重心移至散文的,忽然觉自己的好多东西未动,写作还是要写自己才是。你说的真的三点也非常好,最后一点涉及写作本身,前两点亦即孙犁先生在谈散文写作时首先所说的:要质胜于文。

  接着,他又写了一首《与丁东小群立华相聚中秋以赠:

一别重逢或有缘,

太原萍聚忆当年。

心迷已是宫商变,

世乱犹曾黑白迁。

苍鬓青春新感慨,

绿衣红袖旧诗篇。

戏台又唱老戏码,

月到中秋难月圆。

  诗贵含蓄,义无达诂。诗中说到的老戏码,让我想到近日有人主张,中国农村是蓄水池,解决毕业生就业难题,再推上山下乡。

  我们都是“老三届”。所谓“老三届”,和以前的中学毕业生不同,就是被文革突然拦在了大学门外。半个多世纪前,狂飚突起,废除高考,学校停课,我们告别父母,远走山乡,经历数不清的磨难,而立之年,侥幸重新考回大学课堂。同龄一代,数以千万计,付出了青春、尊严甚至生命的惨痛代价,才告别乌托邦,重归人类文明的正道。我们古老的民族,再也折腾不起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