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金时代:王小波去世前一直在摆摊卖书,印了6000册到死都没卖完

 谈芯说科技 2022-09-25 发布于重庆

李银河当年第一次见到王小波的时候,第一反应是太丑了,本来还有点念想,没想到差点被吓哭了,结果王小波却对李银河一见钟情,他说:你是天鹅,我是想吃天鹅肉的癞蛤蟆。

王小波去世的时候只有45岁,而且当时李银河在英国学习,所以天各一方,再也没有见到,李银河说,我这一生仅仅得到了他的爱就足够了。

王小波著述挺多的,但是比较有名的就是时代三部曲:黄金时代、青铜时代、白银时代,他对黄金时代最看重,曾说青铜时代、白银时代读九遍就可以了,黄金时代一定要读十遍。

其实王小波二十来岁就已经把黄金时代的初稿写出来了,但是觉得太平淡了,一直在修改,直到后来李银河去美国读博士,他为了照顾李银河,也去了美国,在美国顺便学了计算机编程。

从编程里最后找到了灵感,重新安排了脉络,把原稿全部打乱,重新调整每一个段落,并加入一个精心安排的逻辑,最后才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黄金时代》。

但是黄金时代写完了在内陆根本无法出版,后来投到台湾的《联合报》,最终获得了一个奖,第二年在香港出版,但是名字被改成了《王二风流史》。

最后在内陆好不容易碰到个伯乐编辑,勉强印了6000册,但是根本卖不出去,直到去世前都在摆摊卖自己的书。

《黄金时代》这部小说,并非按照时空顺序进行叙事展开,而是像一个个在天空炸开的烟花,绚烂中令人眼花缭乱,但每一个炸开的烟花又带有自己独特的颜色与光亮。

《黄金时代》最妙的地方在于,当你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人生阶段读它时,总会得到一些不一样的体会。十几岁初读时,读到的是性;二十几岁读时,读到的是一个“情”字;而立之年再读时,读到的却是一个“真”字。

有人曾问过王小波、王朔、冯唐这三个京派作家到底谁优谁劣,其实这个见仁见智了,但是我曾经看到一个回答,我觉得很符合我的看法。

如果说王小波是NBA的科比,那王朔就是CBA的郭艾伦,冯唐就是喜爱篮球的你。

对一个作家来说,只要在他的写作生涯中留下一部让人无法忘怀的作品,他的人生就圆满了。王小波在生前曾说过一句话,“有一天,我们都会死去,追求智慧的道路还会有人在走,死掉以后的事我看不到,但在这活着的时候,想到这件事,心里就很高兴。”

《黄金时代》里王二和陈清扬之间的种种纠葛,这个只有你自己看了才能体会,如何理解也是你自己的认知,反正男与女,性与爱,剪不断,理还乱。

一个简单的破鞋理论就让人笑中带泪:陈清扬对被称作破鞋一事,始终耿耿于怀。既然不能证明她不是破鞋,她就乐于成为真正的破鞋。她丝毫也不怕成为破鞋,因为这比被人叫作破鞋而不是破鞋好的多。事实上成为破鞋之后反而没有人说什么了。

时代三部曲不仅仅是小说,它更多地是对人性的唤醒,让无数人对人生产生更深层次的理解,只有看过这本书的人才能够体验到那来自灵魂深处的感动。

“世人皆醉我独醒”这就是王小波。

讽刺的是,王小波的生前无人问津,却在死后凭借《黄金时代》而名声大震。去世后3个月,这部书一度出现“疯传”的追捧。常年占据各大图书馆借阅排行榜前三名。

读书就是在审视自己,看王小波的书,开始觉得太夸张,可是再仔细阅读,就会在书中看到自己,甚至看懂自己。“时代三部曲” 《黑铁时代》《黄金时代》《白银时代》就是你的最佳选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