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红高粱》到《晚熟的人》,莫言终破“诺奖魔咒”

 谈芯说科技 2022-09-25 发布于重庆
当别人都聪明伶俐时,我们又傻又呆,当别人用尽心机渐入颓境时,我们恰好灵魂开窍。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莫言沉寂了8年,但他并没有停下脚步,而是拿出来一本《晚熟的人》,莫言没有飘,而且意识到了自己的不成熟,所以才有了这本晚熟的人。
从《红高粱》到《晚熟的人》,从记忆深处到当下现实,莫言真的是为创作而生,很多人成名后就不再写作了,但莫言却坚持在创作。
有人说莫言的名声大不如以前,我想说如果不是诺奖,可能大部分人压根也不知道莫言,不是莫言变了而是大部分人压根就不读书。
读书是一件一本万利的买卖,你只要花很少的钱,就能得到一个人一生的经历或者感悟,世界上还有比这更值得的事情吗?
只是现在短视频火爆,让我们的时间变得更加碎片化,读书的人就更少了,读文学名著的简直是少到可怜。
我们同一段时间只能选择一条路,但我们的思想可以走另外的路,因为我们可以去阅读。
莫言的作品都有强烈的批判色彩,在一些粉丝眼里,莫言有“当代鲁迅”的美誉,他跟鲁迅一样,认为文学作品永远不是唱赞歌的工具。
莫言甚至说过:我愿意用自己所有的文学作品去换鲁迅先生的一个短篇小说,莫言说自己有一个偏见,认为文学艺术就应该揭示那些人类心灵深处的阴暗面。
善良的人都晚熟,而且是被劣人催熟的。
其实早熟的人不一定好,过早地接触太多的人情世故,过早地认识到社会的残酷和冷漠,是会让他们更加圆滑和懂事,但是却会过度消耗他们的内心。
人生说起来很短,过起来很长,如果缺少了内心的热爱,那么人会越来越痛苦。保留一些纯真,人生才不会变得消极。
《晚熟的人》里也有一个莫言,但是跟莫言又不完全一样,借着莫言的经历,来写人生百态。
全书一共十二篇,莫言功成名就后回到家乡,遇到各色各样的人,回忆起童年,再看现在不同的样子,让人唏嘘不已。
文字看似很平实,却隐藏着暗礁,看进去之后才能融会贯通,反复咀嚼之下才能恍然大悟。
人不是为了活着而活着,也要为自己活着,只是过往的淳朴越来越少了,不得不说是我们的悲哀。对我们来说,欲望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掌握欲望的能力。
莫言说:我不够成熟、不够圆滑、不够老练。人生是一个人慢慢成熟的过程,学会接纳自己的幼稚,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
莫言:人一辈子最好的结果就是大器晚成!晚熟的人,到了合适的时候,出现了能让他展现才华的舞台,他便会闪闪发光的。
其实莫言自身就是极好的证明,写作31年后,终于获得文坛最高荣誉:诺贝尔文学奖!
而《晚熟的人》则是让更多人知道:年轻的时候爱上什么都不为过,成熟的时候放弃什么都不为错。每个人终其一生都在寻找那个与自己灵魂相近的人,到最后才发现唯一契合的只有自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