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犯罪者心理!!(强烈建议转发)

 九州好人 2022-09-25 发布于辽宁

今日看到新闻京都动画第一工作室被纵火燃烧,目前已酿成13人死亡,36人不同程度负伤的惨剧。纵火案嫌疑人在被警察追问动机时,曾直接回答道:“抄袭的家伙!”

犯罪心理学专家说,其实犯罪是一种社会现象,这个世界先有了犯罪,才会出现警察、律师、法官等等这些工作。这也就说明了犯罪是一个人走向极端的表现,我们每个人都有善恶两面,只不过有的人把邪恶的一面压制住了,有的人则彻底释放了。

传统的犯罪学认为,金钱、性欲、嫉妒、恐惧、愤怒、仇恨、偏见这“七宗罪”涵盖了出发所有犯罪行为的动机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发现,犯罪人数并不简单和犯罪案件的数量成正比。实际上,决定犯罪案件数量的只是40%,这部分人以犯罪为生甚至以犯罪为乐,往往是惯犯、累犯、系列犯;另外60%的犯罪人平时生活正常,人格也正常,但因为曾经的心理刺激留下创伤,就像埋下定时炸弹,一旦时机成熟,就会引爆。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李玫瑾教授从犯罪心理和犯罪行为是否稳定持续,按此标准,把犯罪人分成了两大类:危险人格犯罪和危险心结犯罪。两者有什么区别呢?人格,就是我们所说的个性,其最大特点就是稳定持续,所以危险人格犯罪几乎都是惯犯,也就是说他们一旦开始犯罪就停不下来,犯罪活动就成为他们的自然需要,甚至是生存方式。而心结犯罪是在某个点上,因为外部刺激造成心理创伤和纠结,纠结越来越深,最终形成偏执。下面我们分析一下三种人格犯罪。

一、反社会人格

反社会人格是危险人格中的一种,也是犯罪人群中最高危的一类,会反复制造系列恶性暴力案件,给社会带来极大威胁和破坏。学术界普遍认为反社会人格犯罪由先天基因和后天环境两方面综合决定,但李玫瑾教授更强调先天的因素,认为这类人生来就有人格障碍,在她看来反社会人格就是龙布罗梭的“天生犯罪人”。什么是天生犯罪人呢?1876年龙布罗梭发表著《犯罪人论》,首次提出了天生犯罪人的概念,认为那些最不人道的犯罪是由于生理性的返祖带来兽性本能而非理性选择,但这种观点有一种宿命论的嫌疑,直到今天主流观点一直是犯罪时社会的产物。

反社会人格的第一个特征:很早出现暴力倾向和其他违法犯罪的行为,这里的很早,指的是10岁以前,而其他犯罪人出现犯罪普遍在十八岁青春期或者成年以后才实施犯罪。

反社会人格的第二个特征也是其核心特征便是先天缺失基本情感,后天难以教化,所以反社会人格还有一种说法叫“无情型人格障碍”。

对反社会人格来说不管是早期的家庭教育,还是后来的法律惩罚,都很难阻止他们走上犯罪之路,他们不仅无情,而且毫无羞耻和罪恶感,是名副其实的天生杀人狂。反社会人格虽然在感情和道德上是双重白痴,但他们在实施犯罪的时候的表现的极其聪明,不光聪明他们还特别善于驾驭和操纵别人,所以反社会人格很容易成为犯罪团伙的头目。反社会人格的第三个特征,聪明,善于谋划,操控团伙犯罪。

二、犯罪人格和缺陷人格

简单来说,犯罪人格是因为生而不养。如果一个孩子过早失去监护和和照顾,成为孤儿,流浪儿。自生自灭,没有谋生的能力,为了生存他很容易发展到以偷抢为生,而且成年以后因为需求升级,那他的犯罪形式也会升级恶化,犯罪人格的特点是动机特别简单,但是手段非常残忍。他们基本上以犯罪为生,也就是说,他活一天,他所有的需要,食色性也这些东西,都会以犯罪的方式来解决。

如果说犯罪人格是因为生而不养,那缺陷人格就是养而不教。无原则的放纵与宠溺,养成了自我中心,任性冲动的性格。当自私与人性成为一种心理基调,人格缺陷就已经形成。这类人格缺陷也被称为溺爱型的人格障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