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什么秘密是业内都知道,外行人却不懂常常被欺骗的?

 天承办公室 2022-09-25 发布于江苏

为什么在银行200万买的金条涨到300万,银行却拒绝回收?为什么银行工作人员帮你开通手机银行时这么热情?为什么4S店宁可不收利息也要劝你贷款买车?为什么尸体火化时不允许家属在现场观看?这些行业背后的“猫腻”,你了解过吗?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游戏规则”,而这些行业内幕只有自己真正从事这行后才能知道。

比如生活中很常见的金银首饰店铺,每天都在推出“黄金以旧换新”的活动,像我们这样不了解珠宝行业的人不禁要问了:黄金的价格一直很高,要是每个人都拿着旧黄金去换取新的足金首饰,那金店不亏本吗?正因为我们对珠宝行业的不了解,才会导致很多人被“黄金首饰免费以旧换新”所套路,最后损失惨重。

今天我们来盘点几个大家所不知道的行业秘密,对于这些内幕,大家应该有所了解,早知道、早学习、早避坑。

一、银行:为什么银行工作人员帮我们开通手机银行时这么热情?

不知道大家是否遇到这样的情况:当去银行要求工作人员帮忙开通手机银行时,工作人员不但热情还特别有耐心,从头到尾专业化服务帮你开通,甚至有时在开通完手机银行后还会万分感谢的送你一袋鸡蛋或一桶豆油。

银行这种“赔本”操作是为了什么?是不是为了套路客户?

其实,银行之所以如此热情地帮我们开通手机银行,工作人员不惜自掏腰包买礼物也要让我们注册一个手机银行,是因为手机银行直接与他们的业绩和工资挂钩。

所谓无利不起早,“给用户开通手机银行”属于银行一个硬性工作考核内容,如果工作人员完不成,那么当月的业绩就不合格。而有的银行财大气粗,为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鼓励员工向用户们宣传手机银行的好处,更是直接把开通次数与工资挂钩。

例如我有一个朋友在某银行做基层员工,她告诉我,她们银行给每个支行网点的要求是:每月手机银行新用户不得低于150人,每注册成功一个手机银行,员工享受推荐奖励3元,上不封顶。

这种奖励机制,有的工作能力强的员工,一个月光靠帮用户开通手机银行就能多得几千元收入。而至于像网上说的:银行是为了套路用户。这个说法也不对,之所以银行给网点支行下达这样的任务,并强制性要求员工必须完成,主要是为了银行未来的发展,毕竟手机银行上能办理许多业务,如果用户直接用手机银行就能办理业务,那么银行柜台的业务压力也能减轻不少。

最重要的是,注册的人多了,也就抢占了更多的用户资源,银行锁定的目标客户多了,未来还愁没钱赚吗?所以,当银行工作人员热情帮我们开通手机银行时,就放心大胆地让她们去操作吧,对于我们这些普通用户来说不但没有损失,还能白得一些小礼品,何乐而不为呢?

二、4S店:为什么4S店宁可不收利息也要劝我们贷款买车?

如今买车已经不是难事,再加上市面上也出现了类似零首付分期购车的方式,甚至有些购车软件对外宣称可以不用花一分钱就可以把车开回家,只需要每个月还几百元慢慢还清即可,这对于许多囊中羞涩又打算买车的人来说,这简直就是一举两得事。

而当我们去参加车展时,销售员们不但特别热情,甚至直接把车钥匙丢给我们,让我们去大方试车,真实的让我们体验一把什么是“顾客是上帝”。同时,当我们决定要全款买车时,销售们则会极力劝我们去贷款买车,为了让我们贷款买车,还给我们指出全款买车的种种坏处。

有些销售更是允诺,只要我们贷款买车,就送价值XXX元的汽车保养、汽车美容。如此乐此不疲地劝我们贷款买车背后到底有什么“猫腻”?

我同学正好就在大城市某4S店当销售,他告诉我,这种操作几乎每一个4S店都有,可以说是一种惯用的营销手段,看似亏了实则赚的比谁都多。车选的越贵,贷的越多,销售员们提成就越高,如果顾客是全款买车,销售员们不但一毛提成都没有,可能还会挨领导骂。

做所以劝顾客贷款买车,还是因为行业不景气,同行间的竞争压力很大,4S店单纯的靠卖车根本赚不到什么钱,所以4S店和金融机构、保险公司强强联合,把4S店作为中间桥梁,4S店推荐顾客贷款买车,从中收取利润。

每推荐一位顾客贷款买车,4S店在帮客户办理贷款时,还会收取一个金融服务费,大部分金融服务费为车主贷款金额的3%,假设顾客办理20万的贷款,那4S店金融服务费大概在6000元左右。同时银行还会给4S店贷款额度3%的回扣,即6000元左右,要是顾客在4S店上保险,4S店又能从保险公司得到一部分回扣,整体算下来卖一辆车,4S店能得到不少额外收入。

4S店有利可图,自然会要求店内销售们加把劲儿多让顾客贷款买车,贷款多了分到的钱自然也多了,销售员们为了业绩和奖金,卯足了干劲儿。

很多4S店在给顾客办理贷款买车前有些事情压根儿就不会告诉,比如:贷款买车不能同时享受店内的其他优惠活动;贷款买车不能享受特价车价,只能以原价购买;还款期间必须在4S店里买商业保险等。

仔细算下,贷款买车到最后也没省太多钱,反而在后续还款中还会产生一些额外的费用,对于那些没有经济压力、完全可以轻松全款买车的人来说,贷款买车更像是个“骗局”。而对于那些经济条件不好的家庭来说,贷款买车虽然能减轻家庭压力,但也增加了负债率,一旦车贷没有还清产生了逾期记录,自己的征信会受到直接影响,有的金融机构在放贷前甚至还要扣押绿本,只有车贷完全还清后才会归还,其中的风险不言而喻。

三、珠宝:为什么花200万在银行买的金条涨到300万,银行却不愿回收?

俗话说:盛世古董,乱世黄金。黄金从古至今都是财富和身份地位的象征。很多人只要手里有闲钱都会去买点黄金首饰来保值,甚至还会买些大金条放家里储备着,“乱世”时用它来换点物资保命。

而说起去哪里买黄金,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去金店,比如周大福、中国黄金、老凤祥等,这些金店售卖的各种黄金首饰品种繁多,样式齐全,很满足绝大多数消费者的需求。

但近些年来,银行也开始对外出售一些黄金,像有的银行每年都会推出具有自家特色的专属金条、足金首饰、生肖造型的金牌、金砖等。

但很多人却表示,自己在银行购买了一块金条,事后可能因为某些原因想要把金条卖掉,当把金条卖还给银行时,却遭到了银行拒绝,这是为什么?莫非当初卖的是假黄金?所以不愿意回收?

首先告诉大家,很多银行都有回收黄金的业务,如果在银行购买了黄金,通常情况下都是能正常回收的,但前提是要满足银行回收的标准。

首先要是本行的黄金,因为每个银行制作的金条规格都是不同的,回购的标准自然也是不同的。比如我们买了建行的金条,事后拿去工行卖钱,那么工行就得判断这块金条的真伪,还得对金条进行一次次的检验,同时如果工行最后给出的回购价位要是跟建行有很大的差距,客户心里一定不快,所以很多银行一看到不是本行的金条,基本上直接婉拒。

其次,对于银行来说回购黄金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不但要安排专业的人员来进行检测,而且检测时间也较长,为了这种非利基业务而花费如此大的成本,对银行一点好处也没有。

总而言之,银行之所以这么样,说白了就是“懒”,但如果我们完全符合银行回购标准,基本上都能顺利拿到钱。同时也需要大家注意,银行对回购金条品相要求很高,必须完好无损,而且表面要素要齐全(品牌标识、克重、成色等),最重要的是防伪袋不要弄掉了。

四、殡葬:为什么殡仪馆火化遗体时,不允许家属在一旁观看,一定要家属在外面等待?

人的一生终究逃不过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当人生走到尽头时选择下葬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传统的土葬,一种则是被大力推崇的火葬。

火葬的历史其实很悠久,早在石器时代就已存在火葬习俗,而国家之所以大力推行火葬主要是为了保护耕地,减少土葬的占地面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但是火葬的形式却一直不被人们理解,很多人更是对火葬充满了排斥,网上也流传出了很多关于火葬的恐怖传言:比如“火化时流下的油被运到市场”、“火化时遗体会突然坐起来发出哭喊声”、“火化时会用铁钩钩破遗体肚皮”等。

而“火化时不允许家属在一旁观看”也是让很多家属不理解,为什么家属一定要在外面等待?是不是真的像网上说的:这样方便火化时顺走遗体身上的贵重陪葬品?

我身边有一位朋友更好是从事殡葬行业工作的,他对我说,殡仪馆之所以这样做也是用心良苦,完全是站在家属的角度来考虑,并非像传言中那样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

因此对于普通人来说,要是从来没有接触过殡葬行业,而直接观看火化过程,只能给自己留下严重的心理阴影。火化的过程其实比较恐怖,亲眼目睹至亲遗体火化,心里会受不了刺激,要是遇到患有心脏病的家属在旁边围观,很有可能被那些画面刺激到直接犯病。

而遗体在火化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异样,比如突然在火化炉里坐了起来。对殡仪馆的人来说这是正常的火化现象,但是家属不清楚,家属会下意识认为人“没有死”,从而做出某些不理智的负面行为,进而导致火化工作无法顺利进行。

其次,火化时遗体会散发出很多有毒气体,这些气体伴随着火化炉内的黑烟一起飘出炉外,弥漫在整个火化室,如果家属们都挤在火化室里,就算戴着防毒面罩,时间久了也会吸入这些有毒气体,不利于人体健康。

至于“顺走金首饰”一说更是无中生有,因为火化工巴不得所有遗体都是“干干净净”来,遗体身上穿戴的衣物越少,佩戴的饰品越少,火化就越简单,越快,相反如果家属给遗体身上佩戴太多的金银首饰,反而不利于火化,甚至有些殡仪馆在火化前还会要求家属把这些贵重首饰取下来。

殡仪馆一般是不允许家属待在火化间内观看遗体火化的。但是现在殡仪馆的服务也越来越人性化了,如果家属们真的想要观看也并非不行。现在很多殡仪馆的豪华炉推出的附带服务,比如遗体入炉仪式,观看遗体火化过程、丧主亲自拾骨灰、骨灰交接仪式等,尽最大的可能给逝者一个体面的送别。

五、医院:为什么在医院看完病,医生都让病人去外面药店买药?

我相信大家生活中一定遇到过这种情况:在医院看完病后,让医生给开点药回家吃,医生直接在纸上写下几个药名,让我们去院外药店购买,甚至有些医生还会明确告诉我们去XXX药店内购买,买前跟店员报一下自己名字。

难道是医生和药店联合起来“黑”患者吗?这背后有什么内幕?其实,这背后的原因有些是合情合理,有些确实是部分医生从个人利益出发。

有些良心医生在给患者开药时,如果这些药在药局里不能走医保,且价位也比外面药店贵,那么医生在看完病后故意不在电脑系统上开药,而是直接写下药名,建议患者去外面药店购买,有些医保定点药店,这些药可以报销,能给患者减轻一些经济负担。

但对于有些医生来说,医院每月给开的工资太少,为了赚点外快,于是就跟药店私下合作,每推荐一个患者去药店买药,药店就给医生一些提成或返点,这样做法也能理解,毕竟有些冷门科室的医生确实不赚钱,想要额外多一份收入补贴家用,也是人之常情。

其次,有些药受医院的规章制度所决定,会增加药占比,医生给开了就会面临被扣钱的风险。比如某些特效药,根据国家物价局规定,价位不得超过XX元,但以这个价格医院根本无法拿到药,就算拿到了,医院也属于卖一瓶亏一瓶,根本就是赔钱再卖,所以干脆不进货,有需要直接让患者去外面买。

写到最后。

总而言之,隔行如隔山,不了解这一行我们永远也不清楚这行背后的一些商业“秘密”,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行业小秘密都是“黑”的,有些确实也是从消费者的角度去考虑,有些也确实是行业的规则,商家这样做也是实属无奈。

不过还是建议大家,遇事前先打听好这一行的“游戏规则”,可以少走不少弯路,就好比去药店买药,如果提前去网上搜一下药名和公开的价格后,再去药店对比,就不容易被销售员们忽悠了。

你所在的行业,有什么外人不知道的秘密吗?欢迎留言探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