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牛津大学博士已毕业,说说对这里学习,社交,生活的体悟。 心路历程大概分为几个阶段: 新奇向往---超不适应---厌恶反感---其实还不错---依赖欣赏---归于平淡。 我相信大部分留学生都有过或者都将会经历类似的体验。究其根本其实很简单:巨大文化差异造成的culture shock。 回答里有些吐槽和对比中西方文化好坏的,非常不赞同。打个比方:一只鱼在一片水域里能活的多开心,不是取决于“淡水好还是海水好?”,而是取决于“你是淡水鱼还是海水鱼?”。 这里简单说下“厌恶反感”阶段,英国让人失望的地方,给众多即将背井离乡的准英国留学生打个预防针: 超级委婉:无论打电话还是发邮件,一句话可以说清的事情需要5分钟。这并不是单单中国留学生的看法,也是美国和澳洲朋友经常吐槽的地方; 办事效率超低:以驾照丢失补办为例,需要1-2个月都算正常。不过这点还是差不过北欧的一些高福利国家。丹麦的小伙伴说他驾照丢了1年还没办好,准备牛津毕业回国后再重新考一个。 双重标准:英国人喜欢永远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对你进行道德绑架,普遍圣母。这也就算了,他们可以用条条框框约束你,你却不能用同样的标准要求他们。举个很简单的现象:英国人喜欢吐槽别的国家人开车素质低,自己却闯红灯眼都不带眨的。 ![]() 绅士风度?这里打一个问号。是因为当你融入这里,你会发现英国“假绅士”为多。英国人普遍给人第一印象超级奈斯,非常礼貌,无可挑剔。以至于超多妹子一下飞机就想找个英国绅士男友。但一旦深交或者处理重要事件,就可以看出鬼子的狡猾之处了。一些性情率真的朋友交英国朋友时要谨慎,别被人卖了还笑着数钱。 天气:我已经习惯了,也已经爱上了,现在健身房出来穿着无袖10度以下的天气下着雨在街上乱跑也没事。但初来乍到:一是感觉英国这天气是娃娃的脸变化无常,二是感觉走在路上的鬼子都是怪物,身体难道自带一层隐形温控装备? 对亚洲人的歧视:部分学弟学妹跟我反映晚上走小道被过往的车辆往身上砸鸡蛋和各种恶心玩意的,还不停叫着“XX japanese/Chinese”。可以说在英国,人身安全还是不错的,这种心理上的攻击才最恶心。 欺软怕硬:谨记在英国是“会哭的孩子有奶吃”。这边的中国圈已经普遍形成一个共识:对英国人态度要强硬一些,像中东哥们学习。没来过英国的童鞋可能不知道,英国人对中东的汉子是超级跪舔的,有求必应。跟社会地位有关么?当然不是,更多的是一个“怕”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