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为救朱元璋身中九箭,朱元璋允诺:永不负卿,结果如何?

 qweasdzxcrty 2022-09-25 发布于湖北

朱元璋登基称帝后,为了稳固朱明江山的稳固,对当年陪他一起打天下的功臣们举起了屠刀。根据史书上的统计,当初朱元璋称帝时的34位封侯拜相的功臣,最后能够落得善终的也只有汤和、李文忠等寥寥数人。

而且,这几个落得善终的功臣都与朱元璋关系匪浅,他们要么与朱元璋沾亲带故,比如李文忠,他不但是朱元璋的亲外甥,还被朱元璋收为养子。要么就是朱元璋从小一块长大的发小,例如汤和,当初朱元璋走上义军的道路,就是多亏了汤和写信给他。

因为朱元璋杀了太多的开国功臣,所以他在文人眼中也就成了忘恩负义之人。那么,朱元璋真是忘恩负义之人吗?在当初朱元璋与陈友谅大战鄱阳湖时,有一位大将为了救朱元璋身中九箭。朱元璋当场对他允诺“永不负卿”。那么,此人的结局又是如何呢?朱元璋是否真实现了自己的诺言?

这位勇救朱元璋的大将叫陈德,属于朱元璋的嫡系班底,他在朱元璋刚参加义军没多久就投奔了朱元璋。日后朱元璋在义军中的势力越来越大,陈德的地位也水涨船高,因为他作战勇敢,每次对阵都身先士卒,所以在第二年就因功升迁为万户。

在此后的十余年中,陈德跟随朱元璋接连攻克太平、金陵、镇江等重镇,每次交战朱元璋都命他担任先锋。后来他又跟随朱元璋攻克了宁国、徽州、溧水、常州等地,在朱元璋攻克绍兴和衢州之后,陈德因功被升为帐前大元帅,成为朱元璋手下的重要将领。

至正二十三年七月,陈德随朱元璋驰援南昌,不久后朱元璋阵营与陈友谅阵营在鄱阳湖上爆发了一场激战。

此战中,陈友谅的水军虽然号称有60万人,但是由于久攻南昌城不克,在士气上已经处于十分低落的阶段。再加上陈友谅的战船都是那种行动迟缓的楼船,于是被朱元璋抓住机会将其堵在了鄱阳湖中。朱元璋先是分兵据守鄱阳湖口,断其退路;然后集中兵力,使用火攻烧毁陈友谅一方楼船无数,将陈友谅的主力部队完全摧毁;最后又趁陈友谅残部突围之际,以水路两路截击,完美结束了这场以弱胜强的经典战役。

但是在鄱阳湖之战中,陈友谅一方也并非是没有翻盘的机会,陈友谅手下大将张定边就差一点斩杀了朱元璋。倘若朱元璋真被陈友谅所杀,那他手下的部队肯定会溃败,陈友谅一方也就将改写历史。好在陈德始终跟随在朱元璋身边,在关键时刻救了朱元璋的一条性命。

当时两军交战,张定边看到朱元璋现身战场,立刻就命令士兵加速向朱元璋座舰冲去。因为朱元璋身边兵力不足,所以看到张定边冲过来就赶紧逃跑,结果不曾想却因为水浅而搁浅。张定边见朱元璋座舰搁浅,于是下令弓箭手放箭,一时间漫天箭雨朝着朱元璋身上飞去。

在这个关键的时刻,陈德一把将朱元璋扯到身后,以自己的身体牢牢保护住朱元璋。张定边见没能射死朱元璋,于是就让士兵登船去活捉朱元璋,此时已经身中9箭的陈德,一边击退敌方士兵的进攻,一边护着朱元璋向船尾退去。正当他们就要无路可退时,接到警报的常遇春率领大军赶到,张定边见事不可为,于是急忙驾船撤退。

陈德救了朱元璋一命,可是他自己却身中9箭,赶来救驾的将士们看到了这一幕无不动容。朱元璋也对陈德感激不已,亲自拉着陈德的手发誓说“永不负卿”。后来陈德伤好后继续领兵作战,日后还跟随徐达北伐,将元朝皇帝赶回了漠北老家。后来朱元璋大封群臣时,陈德因功被封为临江侯。

洪武十一年,陈德病逝,朱元璋十分悲痛,停朝三日,下旨追封其为杞国公,谥号定襄。虽然朱元璋对陈德确实不错,在其去世后破格将其追封为国公,但是朱元璋却还是违背了自己的诺言。在洪武二十三年的时候,朱元璋认为陈德是胡惟庸集团中的一员,认为他参与了胡惟庸谋反,所以下旨除去了陈德的爵位。这一年,陈德唯一的儿子陈镛也为了大明朝战死沙场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