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稀土永磁深度研究系列33——谈谈对包钢北稀调价事件的看法 本周一则包钢与北方稀土重新签署稀土精矿关联...

 巴拉拉皇家书摊 2022-09-25 发布于吉林

本周一则包钢与北方稀土重新签署稀土精矿关联交易协议的新闻在投资者中炸锅了,一时间一众大小V、普通投资者纷纷用脚投票。我不持有这两个标的,但收到一些评论和私信询问,为节约时间,我简单谈几点个人看法算是统一回复。不一定正确,仅供参考。

1.本次调价有没有改变北稀的投资逻辑?

改变了。很多人投资上游的逻辑可以一句话概括为“资源为王”,那么这次事件改变了投资者默认北稀就是资源端的看法,它对资源没有自主决定权。

2.本次调价有没有颠覆北稀的投资逻辑?

没有。去年我们持续在讲能源变革是不可逆的时代趋势,除了水风光核等供给端的变革外,消费端的节能减排作为能源变革的另一条腿不会改变,在可预见的技术前景下稀土永磁作为核心卡位节点和地位不会改变,北稀作为轻稀土之王的地位不会因为这次事件改变。

3.本次调价有什么影响?

成本更高,利润受损。

很多人在说价格传导,这里有个需要注意的点是价格传导是全行业的,本次包钢只是跟北稀调价,北稀向下调价的前提一定是全行业同步的。

4.本次调价合理吗?

从市场角度来说,合理。虽然同属包钢集团,但市场行为应当由市场因素决定,从三中全会公报首提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开始,这就是对未来中国改革方向影响深远的一个关键性改变。稀土价格涨了那么多,我包钢手执牛耳却只看你北稀吃肉我喝汤,凭什么?所以,即便作为北稀的投资者,从完全理性客观的角度去看,包钢随着稀土价格调整对北稀的供给价格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从情理角度来说,不合理。双方在年初公告里是这么说的:“双方约定, 每季度可根据稀土市场产品价格波动情况协商调整稀土精矿交易价 格,如遇稀土市场产品价格发生较大波动,稀土精矿交易价格随之浮动。一个季度内稀土市场产品价格平稳,稀土精矿交易价格不做调整。”那么稀土价格有较大波动吗?并没有!签订合同之后年初第1个交易日包头稀土精矿中间价是66000元/吨,截至6月24日是69000元/吨,波动大吗?

5.本次调价后北稀是不是就失去了投资价值?

不是。

首先如上所述,调价事件并没有颠覆行业和北稀投资逻辑。

其次,39189元/吨相比当前市场价格还是给了优惠的,北稀的货源优势仍然具备。从北稀的角度来说,你不能说我之前从家里每天能吃到10个包子涨身体,现在吃5个就不长了?只是说估值计算上需要做改变,而且这种改变还需要把行业未来的销售空间考虑进去,上游被砍了一刀不代表下游不能继续做大,不能简单的认为家里的吃的少了就一定长不了高个儿。

再次,北稀在国内的轻稀土地位是很难撼动的。配额是稀土产业最核心资产,去年10月左右,国家工信部下达2021年度稀土总量控制计划,北方稀土总计获得的矿产品、冶炼分离产品指标双双超过总量控制计划一半以上,位居六大稀土集团之首;今年1月27日,工信部下达2022年第一批稀土开采、冶炼分离总量控制指标,稀土开采、冶炼分离总量控制指标分别为100800吨、97200吨,北稀获批稀土开采指标60210吨,占控制总量的59.7%;获批冶炼分离指标53780吨,占控制总量的55.3%,继续位居国内六大稀土集团之首。

6.本次调价的关键在哪里?

首先,包钢有点背信弃义的感觉,在稀土价格未大幅波动的情况下突然提价50%,这对公司信誉和文化是一个损伤。但对于这一点,北稀是挨打的一方,主要涉及利润受损、估值重构,不涉及公司信誉和文化问题。

其次,包钢、北稀股价双双提前两个交易日异动,有内幕信息泄露之疑,这也是我最失望的地方,但这个问题只有监管有资格和权力去鉴定,作为一个普通投资者,我保持沉默和等待就好。

7.本次事件对北稀来说造成哪些投资风险?

首先,估值重构。这个问题见仁见智,需要自己去计算。

其次,我一直在谈的诚信风险。这个问题要具体去看,如果是包钢或其他相关方泄露的信息,对北稀无损;如果是北稀这边泄露的,要看具体人员和情况来评判对公司的影响以及重新审视公司的信誉和文化问题;如果最终鉴定没有泄露,当我啥都没说。

8.北稀现在可以投资吗?

我不知道,见仁见智。对于我自己来说,会优先关注监管最终的结论,在这个问题确认且与北稀无关之后,再来重估北稀的投资价值,然后做出决定。

9.我年初对上游的担忧是什么?

供给总量控制,下游应用爆发,常规来说价格一定要涨,但是。。。发哥还是比较帅的。在去年高基数和价格上涨的不确定性下,利润增长不一定有万众期待的那么好看。但我没想到,北稀居然在成本端还又挨了一刀。

10.稀土永磁投资逻辑上的特殊之处。

都喜欢讲“资源为王”,但很多时候我更相信“产品为王”,每一个领域的爆发都是在下游应用层的创新和爆发之下带动的,像苹果对于手机行业的改变,特斯拉比亚迪对于汽车行业的改变,谁的话语权更强?但稀土永磁相对来说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行业,作为支撑现代电子信息的工业维生素和能源变革领域的核心战略性材料,在可预期的未来它绕不过去、不可替代,供给又是受限的,产能90%集中在中国,国外为应对供给风险虽有新建和扩产,但要在产能、技术、成本等优势上形成竞争还为时尚早甚至很难。因此,在投资逻辑和壁垒上,它有着其特殊的一面,这是我这两年一直持续深耕的原因。当然,还是那句老话,我的观点很可能是错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