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骨子里的自卑,可能源于父母的这些心理情结

 来开好运 2022-09-25 发布于湖北

父母的一举一动,都会在孩子的性格里留下印记。

总有不少的父母,
会抱怨孩子的种种问题。

生活中总有不少的父母,会抱怨孩子的种种问题。甚至想着要不要去找心理医生咨询。可事实呢,更应该关注心理问题的,却是父母本身。

社会心理学家指出,生活在这个社会当中的任何个体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每一个人和周围的人、环境都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尤其是我们性格养成,更是深受着周围的人与环境的影响。而孩子的性格或是心理的问题,基本都源于成长的家庭环境、父母的性格还有教育的方式。

比如,你内心最在意的那些东西,会经常在孩子面前不经意地透露。勤劳的父母会经常说勤能补拙,勤劳是多好的美德。而在乎交往的父母,会告诉正在读书的孩子,一定不要只知道读书,还要多锻炼交际能力。

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被熏陶,习得父母的这种脾性秉性,在心理上趋同,在行为上模仿。

意大利教育学家玛利亚.蒙台梭利说:

儿童是一个热情的观察者,他特别容易被成人的行为所吸引,进而模仿它们。
可以说,孩子的性格,都带着父母的印记。

特别是父母的一些心理情结,影响更深。

父母的自卑情结
很多父母如果自己无法超越自卑,就会把希望寄托在孩子的身上。

心理大师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中,提到:每个人都多多少少有自卑情结,而这个自卑情结怎么对待,怎么处理,使人与人有了不同。

所以,你会发现,很多父母如果自己无法超越自卑,就会把希望寄托在孩子的身上。

身材矮小的父母,会更在意孩子的身高。

不善表达的父母 ,更在意孩子的表达能力。

自己生活得不如同龄人,就想孩子不能这样。

带着自卑情结,而自己一生却有无法超越这种情结的父母,更是期盼在孩子身上得到弥补。这种寄托是可以理解的。可如果扭曲成对孩子的控制,那就会影响孩子心理的发展。

比如父母因为身高问题,经常有意无意地跟孩子谈起。对孩子说个头矮有多不好,这样做,没有任何的意义。反而会造成孩子的心理压力,也有可能转化成自卑心理。

所以,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要克服自己内心的一些焦虑和自卑情结。

因为真的会传递出来,影响到孩子。

所以,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要克服自己内心的一些焦虑和自卑情结。

因为真的会传递出来,影响到孩子。

父母的悲观心理
一个总是在孩子面前表现悲观的父母,孩子也一定学会悲观。

如果孩子骑自行车摔倒了。

孩子已经垂头丧气或者抱怨车子不好骑。安稳孩子之后,你走过去会怎么跟他说话。

“你怎么这么不小心,骑了这么久还摔倒啊。” “你的运动细胞真的不行啊,笨手笨脚的。怎么让我放心呢?”
或者可以跟他说:
“摔倒了没事,至少你知道下次可以怎么避免了。” “没事,爸爸小时候骑车经常摔,好几次摔沟里了,但我也没放弃,越骑越好。”

前者的回答中,父母总是在孩子面前,抱怨生活的不如意,悲观地看待这个世界。只会影响孩子的性格,他们对很多东西的兴趣都会降低,面对事情会变得徘徊、抱怨、逃避。

而后者的孩子能从生活中找到更多的趣味,从逆境中找到乐趣。孩子会因为父母的乐观,养成乐观的性格。
只会影响孩子的性格,他们都很多东西的兴趣都会降低。
徘徊、抱怨、逃避,会多于积极进取、自信向前。
父母要怎么来
管理这些心理情结呢?
答案就是“接纳”。

能不能真正地接纳自己,接纳孩子?

能不能接纳孩子的不同和缺点?

父母自然想要努力教好孩子,那一般都先要从自己开始,优秀的品质要拥有,不好的习惯要改掉,自卑的情结要克服。

从自身着手,控制好情绪,不要过多的打骂责备孩子;

不大包大揽,让孩子自己决定自己的事情;

平常心对待孩子,不攀比,多夸奖,多鼓励。

孩子的自信心就是这样从一件件小事中建立起来的,父母可以从日常小事中一点点的去持续不断的培养它。

当你蓦然回首,就会发现自己变了很多,更优秀也更成熟了,育子之路何尝不是重塑自我之路。

本文来源于网络,欢迎收藏及转发到朋友圈,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