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荷兰鲜花全产业链考察感言

 观道者 2022-09-25 发布于黑龙江

在荷兰花卉种植企业开放日期间,笔者因工作需要,有机会参观考察了荷兰鲜花的全产业链,颇有感触,随记一二与大家分享。

感悟一:要想做好花,先要爱花,然后研究它,最后才是生意。

在我参观的几个农场中,和农场主交流的过程中,感觉大家是真心爱花,这种爱体现在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如有一位农场主把他两个天真烂漫女儿的照片印刷在包花袋上,给人感觉非常温馨,让人感受到他就像爱女儿一样爱着他的花;再如,为了保证鲜花品质,他们大多舍得在硬件上投资,一般面积200亩左右的切花菊种植农场,鲜花从采收、运输、剪切、打叶、包装、装箱到冷库,全程最多约30分钟,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切花品质。

在真心爱花的基础上,种好花、研究花就显得顺理成章了,销售走拍卖,高质高价,生意自然是良性循环。

反观国内的鲜花种植者,以上顺序正相反,大多人首先想到的是赚不赚钱(生意),然后是试种(研究),至于这花是否喜爱,那是以后的事。一个明显的表现就是,赚钱少了首先想到的就是缩小种植规模,而不是想办法提高鲜花品质。生意好时就无序扩大生产规模,造成的结果就是低价竟争,最终把市场搞乱。

感悟二:荷兰全产业链都爱花,所以地头采收鲜花的品质和到达消费者手里鲜花的品质相差无几,唯有如此,才能把产业做大。

销售环节采取全程冷链运输和保存,最大限度地保证了鲜花的品质。冷链运输不用多说,单说拍卖市场的鲜花库存和周转,上百万平方米的库存周转大厅,在外界温度20℃左右时,要保持室内5℃的温度需要消耗多少能源? 但为了保证鲜花品质,荷兰花企舍得投入。

再说一个细节,荷兰鲜花前期用的包装箱是统一规格,在农场、拍卖市场、经销商三者之间周转,平均每3天一个轮回。农场只需在箱子订上一张卡片,注明名称或品牌、品种、数量、日期。一个普通的纸箱一年可周转上百次,既节约又环保。

再看国内的周转场地,批发市场不仅脏乱差,机场、火车站的野蛮装卸更是惨不忍睹,有些批发商甚至连冷库都没有,换个箱子就把鲜花发走了,消费者怎能拿到高品质的鲜花?鲜花包装箱问题更不用多说,惊人的浪费除了拉高GDP别无益处。

感悟三:投资一步到位。

鲜花种植前期投资大,国内逐步投资的方式只能是“先生存后发展”。 在荷兰,我见过40年前建的温室仍在使用,40年前的锅炉仍在使用,一套30年前的自动灌溉控制系统仍在使用,这都是我所拜访的农场主的父辈留下的。

反观国内,别说超过20年,就是超过10年的温室又有多少?据说我国的建筑物平均寿命为30年,但笔者了解的很多温室平均寿命不会超过8年。笔者浅见,正常运作10年以上的国内鲜花生产企业屈指可数,至于个体户,那更是大浪淘沙,淘不出多少金子,能顺利成长为优秀企业的更是少之又少。

感悟四:全方位环保理念。

有关这方面的例子太多,这里只拿农场排水的问题做个举例。

在荷兰,所有的温室均配有良好的排水系统。这里的排水不是指普通的地表排水,而是指60厘米深的土层下的排水,即施肥浇水过程中除却地面蒸发和植物吸收以外的部分。这部分排水如果不被收集,其对地下水及土壤造成的污染是累积的,破坏几乎是不可逆转和难以恢复的。为了保护环境,荷兰法律规定,所有这部分排水必须被收集,农场主可以选择自行处理并重复利用,或交纳一定的费用由国家职能部门进行收集处理。大部分农场主选择前者,即自己收集、处理并重复利用。

也许,有人会说国情不同,或列出一大堆理由为自己的行为做出各种解释,但笔者想说的是,先进的理念永远值得我们去学习。

(作者系大丽孚(中国)技术总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