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的语文课 | (五)杨林淼:跨越时空的阅读之旅——《古诗四首》学习记

 爱语文红泥火炉 2022-09-25 发布于江苏

九月的某一天,秋风送爽随着上课的铃声,我们进入了语文的学习中。

李老师面带微笑地走进教室,在简单的问好之后,便在黑板上写下了“古诗四首”几个大字,带着我们开始了在诗词世界中跨越时空的旅行。

    第一站 诵读《观沧海》

    --------与曹操见个面

李老师将《观沧海》一诗的重音在课件上标出,询问我们:“谁愿意给我们读一下《观沧海》?”我的内心一片慌乱,到底是读还是不读呢?在我还未想出个大概时,我们班的“小主持人”李锦昱同学就已开始了他的朗诵:“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一诗已终了,全班同学仍沉浸在诗中。我们仿佛被带到了高耸的碣石山,看到了波澜壮阔的大海,看到了站在山上的曹操,感受到了他写这首诗时所蕴含的情感。

后来,李老师带我们感受到曹操的这首诗包含着三个“大”——诗中的大气象曹操“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博大胸襟以及他一统天下的大抱负。不经意间,我又沉浸到这首诗中,看到了曹操站在碣石山上,面朝大海,吟诵出这首诗,心中多了几分豪迈……

    第二站 品味《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与李白一起劝慰王昌龄

又是一语文学习之旅“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在李老师的朗读声中,本次旅行拉开了序幕。

“诗人先写景,再同学们通过画面想象谈一谈这里的'杨花’与'子规’都有什么内涵呢?”李老师问道。霎时间,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了柳絮(诗中为杨花)落尽之景,转而又是杜鹃(诗中为子规)啼血之景,显出一片悲戚。顿时,这两个意象所表达的感情——诗人李白对王昌龄降职去龙标一事的悲伤以及忧愁,便显现出来了。我将我的答案说出,李老师笑了,我知道,那是赞赏的笑。

老师告诉我们,“意象”是指某些被人赋予感情的事物,又转而问我们:“同学们,除'杨花’和'子规’外,还有一个意象'明月’,诗人说'我寄愁心与明月’,为什么是'明月’而不是'清风’呢?这其中有什么妙处

我想起预习时了解到,王昌龄是被人陷害而降职的,这不正说明他是清白之身吗?而“明月”本身便是皎洁、清亮的,这不正预示着王昌龄的清白吗?我看向黑板,看到了刚上课时老师写的王昌龄的诗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不正与“明月”有异曲同工之妙吗?

我举手发言,将内心所想说出,老师欣慰地点点头,又幽默地开了个玩笑:“确实啊,'明月’象征王昌龄的高洁品格。而且啊,用当代科技来说话,风速可比光速慢多了,怎么表达出李白对王昌龄迫切的劝慰呢?

随后,老师又问我们,这首诗应如何去读?这个问题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我们的讨论热潮老师拍拍手示意大家安静,请了许多同学谈自己的看法,大家都认为后两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表达了诗人对好友的劝慰,应该读得激昂些,但却在前两句上引发了争论最终,班级里分成了两大派。有人认为,第一句应读得低沉些,读出全诗的感情基调后一句可以读得略微昂扬一点;有的人却认为后一句应低沉些,以显示出王昌龄降职之悲。最终,在一段“辩论”之后,大家都认为第一句应读在深沉中都出关切与祝福之意全诗的感情加以升华

最后,老师让我们按照所说的读法再读一遍这首诗,在朗朗的读书声中,我仿佛望见李白和王昌龄相隔千里却“天涯若比邻”,听见李白为王昌龄的惋惜声,眼角有些湿了……

    第三站 《次北固山下》VS《天净沙·秋思》

    ——让王湾、马致远碰碰面

一上课,老师就在两块黑板上分别写下了“次北固山下”与“天净沙·秋思”,同学们都很疑惑:往常一节课都只讲一首诗,为什么这次却不是如此呢?老师仿佛会“读心术”,他告诉我们,这两首诗放在一起讲用意何在呢?经他一问,大家这才恍然大悟因为它们都写出了旅人在外的悲伤。

“同学们认为,这两首诗'悲伤’的程度是几星呢?一星为最低,五星为最高。”老师话音刚落地,就有几个同学举起了手。尽管众说纷纭,但大家都共同确定一点:《天净沙·秋思》要比《次北固山下》悲伤得多。

老师让我们评判一下,从哪些语句可以读出《天净沙·秋思》的悲,我望着这首诗,品味着,总觉得“小桥流水人家”不应该是闲适、惬意的吗?放在这里似乎与语境不符正当我疑惑不解时,童弈鑫的一席话让我恍然大悟。他说,“小桥流水人家”是作者所得不到的,更平添了一分悲伤。原来,这里作者以反衬的手法表达了当时的悲伤,从而使人更加共情。

最后,老师让我们对比这两首诗,都写了什么共同的事物表达了不同的情感,看看为什么《天净沙·秋思》更悲。我们发现《天净沙·秋思》借秋意平添了几分悲伤,表现出一派凄凉的景象,但《次北固山下》却表现了“达观向上”的心态。恍惚间,我望见历史长河上相隔甚远的他们,却听见了他们心中共存的思乡之情

随着悠扬的下课铃响起,这场“时空之旅”告一段落了。我们与曹操共观沧海,与李白一起替王昌龄惋惜,与王湾、马致远一起感受异乡人的悲苦,共同体验诗词之韵味,这何尝不是一件美事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