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壹生资讯

 吴海香 2022-09-25 发布于河南

作者:北京协和医院 洪月慧

审校:北京协和医院 林楠

青年卒中通常指18至50岁期间首次起病的卒中(最低15岁,最高65岁),包括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缺血性卒中更常见且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每10例卒中患者中约1例为青年)。与老年患者相比,青年缺血卒中患者的危险因素、病因具有不同特点,卫生经济负担更重

一、
危险因素及病因

青年缺血卒中患者的危险因素更复杂多样,传统血管病危险因素仍常见,部分患者合并多种危险因素,存在年龄、性别、种族差异,比如,大于30岁患者传统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患病率明显升高,年轻女性患者存在妊娠、产褥、口服避孕药、合并系统性自身免疫病等特殊因素。

传统血管病危险因素包括吸烟、体力活动不足、高血压、血脂异常、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冠心病、充血性心衰、心肌梗死、外周动脉病、心脏瓣膜病、房颤)、酒精过量等。

其他危险因素包括:偏头痛、睡眠不足、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卵圆孔未闭、口服避孕药、妊娠或产褥期、恶性肿瘤、应用违禁药等。

青年缺血卒中的病因亦可根据TOAST进行分类(表1),早发动脉粥样硬化仍为最重要且常见的病因,其他或不明病因比例较高。

表1 青年缺血卒中的病因分类

新的_01.jpg

二、
诊断流程

同样遵循卒中诊治流程,了解青年卒中的普遍性及特殊性,首先判断是否为卒中事件,避免误诊漏诊。一方面卒中样症状不一定为卒中(Stroke Mimics);另一方面卒中可能以头痛、发热等非典型症状起病(Stroke Chameleons)。

明确为卒中事件后,不止步于“卒中”诊断,应结合起病特点、诱因、伴随症状、梗死灶分布、脑血管改变、既往史、家族史等线索,初步推断卒中病因,开展针对性检查,避免过度筛查(参考图1)。

image.png

图1 青年缺血卒中的诊断流程

极简Summary
  1. 青年卒中通常指18至50岁期间首次起病的卒中,缺血性卒中更常见且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2. 青年缺血卒中患者的危险因素更复杂多样,存在年龄、性别、种族差异,早发动脉粥样硬化仍为最重要且常见的病因,妊娠、产褥等是女性患者的特殊危险因素。

  3. 青年缺血卒中的诊断应重视病史、临床症状及体征,首先判断是否为卒中事件,然后开展针对性检查明确卒中病因,避免过度筛查。

image.png

作者
456.jpg

洪月慧

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

审校
林楠.png

林楠

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

主治医师,MD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神经系统发作性疾病和脑电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