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赓总让周希汉带队打仗,刘伯承批评他偷懒,陈赓却说:我是瘸子

 新用户49272060 2022-09-25 发布于广东

在生活中如果能找到知己,就能收获一段患难与共的友情;在婚姻中能找到知己,就能夫妻和睦举案齐眉。

而最难的无非就是在事业中找到知己了,因为这不仅对两个人的爱好和性格有要求,还需要双方能力相近,能够互相配合,才能在工作中发挥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在抗战时期,共产党队伍中就出现了这样一对“黄金拍档”。

这对搭档是哪两位先辈,两人之间又有着怎样的趣事呢?

文章图片1

“陈瘸子”和“周瘦子”

如果说共产党队伍里哪几个人的外号最怪,那自然少不了陈赓这个“陈瘸子”和周希汉这个“周瘦子”。

而说起敌人最怕遇见谁,这两个人也是当仁不让的。

在陈赓和周希汉手下,不知道击败了多少穷凶极恶的敌人,因此才创下了二人的赫赫威名。

生性洒脱的陈赓出身于湖南这个共产党员的摇篮,之后十二三岁就在国家危急存亡之际投身救国运动。

虽然和共产党早就有接触,但就读于黄埔军校的陈赓早期一直以国民党的身份活动,甚至还是蒋介石的救命恩人。

文章图片2

有着如此的功绩,陈赓在国民党内可谓是平步青云,完全能当一个高级将领,不用担心物资问题,也不怕有随时被围剿的危险。

然而国民党奢靡懒散的作风,以及对人民的漠视都让陈赓感到厌恶,他理想中的组织,应该是把拯救人民的痛苦放到第一位,而不是凌驾在百姓头上作威作福。

等到国民党完全背叛了孙中山先生的初衷,对共产党进行了全面的压制排挤,完全失望的陈赓果断离开了国民党,就此全身心投入共产党的事业中。

文章图片3

看起来儒雅斯文的陈赓,内心其实是个有着无数鬼点子的“滑头鬼”,当时一起奋斗的老同志们,没有哪个没被他戏弄过的。

王新亭“瞎子”和周希汉“瘦子”的外号就是他传开的,甚至在毛主席面前,陈赓都能旁若无人地开玩笑,这都得益于他那豪爽乐天的性格。

在革命中,受伤流血乃是常态,陈赓在鄂豫皖根据地发展时,由于战况混乱伤到了小腿,又忙着躲避追兵耽误了治疗,从此行走就有些不便。

面对自己的伤口,陈赓不仅不觉得低落遗憾,反而对“陈瘸子”的外号欣然受用,还时时用自己略显奇怪的走路姿势活跃气氛传播快乐。

文章图片4

这样活泼不羁的陈赓,身边最亲近的周希汉却是个不折不扣的“老古板”。

周希汉也是年纪轻轻就加入了部队,身材消瘦的周希汉本身就有点儿少年老成,时常不苟言笑,又因为干的是参谋类的文职工作,全身上下都写满了严谨认真,看起来就不好接触。

一开始,周希汉是在徐向前将军的部队里任职,他因为体格不够高大经常受到质疑和嘲笑。

但是心态良好的周希汉不以为意,还自比庞统和诸葛亮两位卧龙凤雏,来论证自己行军打仗不需要高大威猛的观点。

文章图片5

如此朴实的周希汉按说和陈赓的性格是不太合适的,但他就是被陈赓看上了。

从周希汉还是个小小的传令兵的时候,陈赓就觉得这是个好苗子。

等后期两个人走到了同一个作战单位里,陈赓更是把人迅速“薅”到了身边当参谋。

从此就开启了“陈瘸子”和“周瘦子”的搭档生涯。

“动嘴”和“动腿”的完美结合

一个军队中,通常首长和参谋之间,参谋都是动脑子动嘴多的那个,但是在386旅,情形却是反过来的。

瘦瘦的周希汉每天跑来跑去地带兵打仗执行任务,本来应该冲在前线的陈赓却缩在后方不动弹。

文章图片6

为此,陈赓还有自己的一套说辞,别提多理直气壮了:“周希汉这样的年轻小伙子,刚加入部队,正是要建功立业的好时机,我要是每次都上,那不是抢功劳嘛。”

部队里的人哪里不知道他是什么性子,这分明就是陈赓找到了“冤大头”,想要躲懒。

当时刘伯承对陈赓的行为很是看不上,直言他老是使唤周希汉,批评他当个领导不仅不以身作则,还带头偷懒,实在是不像话。

文章图片7

陈赓照常把之前的说辞搬出来,但刘伯承可不吃这套。

陈赓就搬出自己那条腿:“我这不是腿瘸了嘛,哪有周希汉活动起来利索呀!”

可是这百试百灵的一招也遇到了克星,刘伯承也是伤到了一只眼的“瞎子”,可比陈赓的残疾要严重,他都能亲力亲为,陈赓的行为就说不过去了。

但刘伯承也知道,陈赓在战事上有自己的分寸,不会拿战场当儿戏,说是批评,也不过是前辈和后辈之间的玩笑罢了。

文章图片8

陈赓让周希汉“跑腿”,自然不全是他说的这些原因。

周希汉虽然没有赵子龙的体格,其勇猛却不怯赵子龙半分。

早期陈赓刚开始尝试着给周希汉放权的时候,少不了有人质疑,靠强行压制是压不住的。

周希汉只有展现出自己的才能,实打实地打出几场漂亮的胜仗,这个“跑腿”的工作才能干得顺利。

文章图片9

第一个机会就是香城伏击战。

陈赓当时急于向上级汇报战况,不得不先行离开,领导军团作战的重担就只能由周希汉临危受命。

周希汉心中忐忑,但还是接下了这个任务,心大的陈赓甚至连大概计划都没有给出,拍拍屁股就走人了。

周希汉仔细研究了香城附近的地形,又比较了两方的兵力差距,最后定下了口袋战术。

先利用小股兵力进行骚扰,让日军掉以轻心,再从四面包抄,围剿日军主力,这样的战术,能在损失最小的情况下歼灭最多的敌人。

文章图片10

有着两位副旅长的倾力配合,再加上周希汉顶尖的指挥调度能力,香城伏击战赢得了全面胜利,周希汉的名声全面打响,陈赓也放心地把军队交给了他。

那么两人在生活中又是如何相处的呢?

啼笑皆非的“催婚”

陈赓和周希汉虽然明面上有着上下级的关系,但是在日常相处中,陈赓从来没把自己当成周希汉的领导,而是把他当成平常的、可以随意开玩笑的朋友来看待。

对周希汉的衣食住行甚至感情状况,陈赓那叫一个上心。

文章图片11

人生四大喜事里,洞房花烛夜也占了一席之地,红军战士们虽然战斗艰苦,但是在同甘共苦生死与共的革命斗争中,也更容易产生爱情的火花。

我们所熟知的许多开国功勋,如贺龙将军、朱德元帅,他们的伴侣也同样是红军战士。

可是周希汉都三十了,这红鸾星还没有一点动静,他自己不觉有什么,身边的朋友却一个比一个着急,紧锣密鼓地给他张罗开了。

其中最积极热情的就属李成芳和陈赓了。

文章图片12

他们旁敲侧击打听出来,周希汉目前唯一有好感的女生就是在太岳行署工作的周璇,就一直撺掇他主动上去接触。

但是周希汉虽然是战场上的“赵子龙”,一遇到感情那就变成了“闷嘴儿葫芦”,当初周父在乡下给他说了个漂亮温柔的好姑娘,就差把他捆起来拜堂了,都能被他逃了婚。

这次周希汉也是,听说要谈恋爱,还没尝试呢就连连拒绝。

对他这种临阵退缩的行为,陈赓可不答应,和李成芳合伙把人约到了李家的院子。

文章图片13

果不其然,两人一见面就立刻被对方身上独特的气质吸引了。

度过了最开始的尴尬期,一对年轻的男女在交谈中不自觉地被对方的内在品质所折服,爱情的萌芽悄然钻出了头。

本来,周希汉和周璇都是在私塾受过教育的人,更倾向于细水长流的爱情。

再说,周璇和周希汉有着十几岁的年龄差,对方还是名震四方的首长,青春期的小女生对结婚还是没有那么急切,朦胧的好感不可能短时间就能情比金坚。

文章图片14

陈赓却非要给人家的爱情小树浇点水。

在知道周希汉两人磨蹭了这么久还没定下婚事,要“回来再说”后,陈赓简直是恨铁不成钢:“爱情就是黄花菜,等着等着就凉了!既然两情相悦了,那这个婚事还是越早越好!”

周希汉哪见过这种阵仗,连忙阻止,说人家女孩子脸皮薄,矜持一点也正常,哪有这样催婚的。

文章图片15

陈赓却不管这么多,为了配合整体的战术调动,他们的军队在这里停留不了多长时间,一旦离开,再回来就是猴年马月了。

周璇这么受人欢迎,不结婚的话,人家找了新的伴侣,周希汉肯定难过;要是不找其他人,就这样让周璇等好几年,那不是浪费人家女孩子的青春嘛。

陈赓打定主意后,周希汉拉也拉不住,紧锣密鼓地就安排好了结婚的酒席和装饰,这个时候的“新娘子”周璇还蒙在鼓里呢。

等到晚上该进行仪式了,周璇才意识到发生了什么,虽然最后两人的婚事是定下了,周璇心里却是憋屈和不痛快的。

文章图片16

陈赓这个罪魁祸首兼“资深月老”又各种出谋划策,指导周希汉利用礼物攻势做低伏小,把夫妻俩心里的小疙瘩解开,这场有些戏剧和波折的婚姻才算是走入正轨。

虽然陈赓刚开始的行为确实有些冲动,但是周璇夫妇明白他是为两个人好,因此从来没有怪罪过他。

别看陈赓在生活中有些古灵精怪不靠谱,但能成为开国上将,他和周希汉在战事指挥上却各有两把刷子。

文章图片17

默契配合功勋无数

说起军旅抗战片,就绕不过三八六旅。

而三八六旅如此出名,靠的不是其他,就是他们创下的赫赫战功。

在其他军团里,指挥官是唯一的核心。

军队里少了指挥官,实力就会大打折扣,副官和参谋就算能做出一些简单的指令,暂时指挥部署军队,但在战术应用和军队的灵活性上,还需要指挥官拍板定夺。

文章图片18

三八六旅却与众不同,有了周希汉,三八六旅就像有了一个“备用大脑”。

陈赓抽不出身时,周希汉完全能独当一面,带领军队完成策应、伏击、潜行等命令,保证队伍不会出现群龙无首的状况。

为了能快速解决战局,减少伤亡,陈赓和周希汉经常会分头行动。

为了保证主力部队的兵力,周希汉所带的兵都不会太多,通常情况下,领导对这样的队伍都会分配辅助性的任务,但陈赓却与众不同,哪块骨头难啃,他就分给周希汉。

文章图片19

像临浮战役,周希汉就分到了攻打兵力最充足、将领战术最丰富的第一旅旅部。

淮海战役中,陈赓更是把一个纵队的兵力扔给了周希汉,要知道周希汉那个时候只是个旅长,而一个纵队的兵力是旅部的好几倍。

这样让其他人看了直冒冷汗的分配,到了周希汉这里已经是家常便饭了,而他之所以敢接,也是对自己实力的自信,频频传来的捷报就是最好的肯定。

甚至刘伯承对陈赓的行为从之前还有点质疑,到如今看见周希汉的身影,就直言他放心了,这场仗输不了。

文章图片20

整个解放战争期间,周希汉的手下败将就达到了恐怖的六十多人。

这些人无一不是身经百战的战场老手,到了周希汉面前却都毫无抵抗之力,成为他出色的军事才能的证明,也因此造就了周希汉的军长军衔。

战争胜利后,陈赓和周希汉分别在不同的机关任职,周希汉为了海军的建设呕心沥血,陈赓将军则就任总参谋长,并致力于发展国防教育,1961年溘然长逝。

文章图片21

小结

人生所贵在知己,无论是伯牙子期高山流水之约的真挚动人;还是管鲍之交那种惺惺相惜的互相赏识,都是世间可遇而不可求的珍贵感情。

而周希汉与陈赓之间那种怀抱着共同的崇高理想,同心共济,始终如一的友情,在那段弥漫着血与火的艰难岁月里,更是弥足珍贵。

文章图片22

知己并非凭空得来的。

倘若没有陈赓的慧眼识英才和毫无保留的信任相托,这场友情不会开始。

倘若没有周希汉对陈赓的尊敬,没有他对陈赓性格的包容与接受,没有他一次次接下陈赓的任务,并不负期望地完成,他们的情谊也不会如此持久。

只有如此真心换真心,友谊才能在时间冲刷下依旧不会褪色。

你还知道有哪些如陈赓和周希汉一样的知己朋友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