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锡联“夺”叶帅军权?毛主席临终前,为何把军权交到陈锡联手中

 火天大有_元_享 2022-09-26 发布于辽宁

原创2021-02-09 22:56·未央文史

明代著名思想大家李贽,曾自题了这样一幅联语, “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李贽意在借诸葛亮和吕端的为人行事之风来自勉,而这句话后来被毛主席引用来赞扬叶剑英元帅。

诸葛亮不管是初期作为军师,还是后来担任丞相,务求谨慎之作风贯穿始终,这一点早已成为共识;而吕端“大事不糊涂”,却少为世人所知。

吕端,是宋太宗时期宰相,以不恋权位而闻名后世。

在担任副相(参知政事)时,吕端为了朝廷安稳和大宋清明,向太宗建言让自己居于寇准之下。宋太宗愈发赏识吕端,想让他任职宰相,当时不少大臣进言称吕端“糊涂”,宋太宗却说:“端(吕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

图|叶剑英和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

毛主席用此话来赞叶帅,一方面是高度肯定叶帅的谨慎,为新中国的军政大业谨慎筹谋,屡屡在艰危时刻力挽狂澜,是我党内和军内的“诸葛”。

可更重要的一方面却是肯定和赞扬叶帅,掌握军委大权却从不恋栈权力,一心为了中央和军队的稳定而努力,屡次让权他人。

毕竟在1971年的坠亡事件之后,中央和军队内部形势异常复杂。

叶帅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毅然决然地临危受命,接受毛主席的指令主持军委大局,以极大的毅力、极高的智慧、出众的能力,联合周总理迅速平稳军心,解决了坠亡事件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其所为所能有目共睹!

图|叶剑英和周总理

尤其是周总理因病重无法理事期间,叶剑英为了不让总理大权落于心怀叵测之人手中,多次力挺小平同志出山,却不曾为自己有过任何诉求。

这让毛主席佩服不已,1974年10月20日,毛主席派人转告周总理:“总理还是我们的总理……小平同志做第一副总理兼总参谋长,这是叶剑英的意见。我赞成照他的意见办。”

后面,叶剑英从军委副主席上退下来时,曾提议由小平同志顶上,以小平同志的政治素养,肯定能更好地胜任军委工作。

毛主席出于当时的现实状况以及叶帅的身体状况的共同考虑,最终同意了叶帅的请辞,然而却不是选择了由邓小平同志来主持军委大局,而是选择了陈锡联同志来继任。

图|毛主席旧照

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毛主席已经走到了生命尽头的那年。这一决定在很多人看来都有些难以理解,但这却是一个无比正确的决定。

毛主席自从参加革命以来,素来以其高瞻远瞩、思虑深远著称。

正是在他的指导带领下,中国共产党在缺人少枪的极度劣势状况中,把根深扎到广大的农村地区,在中国四万万人民群众的拥护中,打败了日寇,打跑了老蒋,建立了新中国。

其后更是带领着所有人,一步步摸着石头过河,走到了而今。

在1976年2月2日,中共中央专门就此发出1号文件

一、经毛主席提议,中央政治局一致通过,由华国锋任国务院代总理;

二、经毛主席提议,中央政治局一致通过,在叶剑英生病期间,由陈锡联负责主持中央军委的工作。

图|陈锡联上将旧照

华国锋担任代总理,大家都还能接受,毕竟他的资历和功勋就摆在那,大多数人都没异议。可由陈锡联代替叶帅主持军委大局,大家就无法冷静了。

陈锡联此前担任过沈阳、北京军区司令,且是解放军炮兵司令员,于1975年1月,就职国务院副总理,先后任中央军委委员、常委。

这份履历也是有一定分量的,可是相较于资历深厚的叶帅,确实显得有些“年轻”了。

由他代替叶帅主持军委工作大局,所有人心里都没底。那么,毛主席为何要发布这样一个命令,让陈锡联替代了叶帅的军职,这有着何种考虑与深意?

图|叶剑英元帅晚年旧照

在那段动荡时期,军队和党内受到很大的冲击,如果不是有周总理和叶帅尽力维持大局,那后果会更加严重。

而今周总理已经病逝,叶帅就成为了当时无数军政高层眼中的“定海神针”,对于其职务由陈锡联替代一事,许多人心里难免猜测纷纷。

一时间,陈锡联“夺”叶帅军权的各种谣言,不绝于耳!

其实毛主席此前的一番话,就是对于谣言最好的回击了:“陈锡联从小参加革命,会打仗,带过兵团,带过炮兵,在国务院也有个职务,就让他管一下吧。”

是啊,并不是陈锡联要夺取叶帅军权,这是毛主席根据中央和军委需要选定的人选。

图|叶剑英元帅晚年旧照

再加上,叶帅早年打仗时就屡屡受伤,多年经受凄风苦雨,建国后又费尽思虑投身于军队建设,此时早已经是疾病缠身。

毛主席不想让这个共和国大功臣、他的老伙计再继续劳累了,想让他好好活着,代替自己看着新中国越来越好。

毛主席遂同意了叶帅的请辞。

由于周总理刚刚去世,自己健康状况恶化,压根无法处理太多的事,“三军统帅”如此重要的位置,自然需要交给一个信得过的人来坐。

上将陈锡联就是此时最好的选择。此时的陈锡联已经是中央军委常委,除他之外的人选多不合宜。

对于毛主席而言,当然是选择陈锡联这个出身贫苦农家、始终对党忠诚、战功赫赫的新中国首任炮兵司令员,来统领这个大局。

图|毛主席与小平同志

之所以军委副主席这个职位,毛主席没有直接交给小平同志,并不是小平同志不适合或者能力不够——这其实是毛主席对于小平同志的回护。

小平同志此时已经是副总理兼总参谋长了,如果再提拔他,怕是动荡余波会全部集中他的身上。那么在动荡过后,他也就只有退居二线的份,这不符合毛主席和叶帅的最初布局。

毛主席希望能在风波彻底基本告一段落后,再让小平同志一肩挑起军政两幅担子,带领中央和军委迅速回归正轨,重新迈向大发展之路。

叶帅闻知中央发布的1号文件后,当下就明白了毛主席的意图。从此之后,他基本不再介入军队的事情,只是参加一些中央会议。

图|老年时期的叶剑英元帅在上海住地与女儿下棋

叶帅对此非常清楚,他知道当下的这个时间点,正是我党和我军的一次巨大转折,这时候需要没有太多牵扯羁绊的后来者来领头,而他已经不适合了。

叶帅对于权势一直都很淡薄,在建国后多主抓军事院校和军事训练这类工作,多是默默地为新中国的军队发展做贡献。

然而在国家和人民需要他的时候,不管多难,他还是毅然决然地挺身而出。当情势稳定,他丝毫不恋栈权位,为了中央和军委的大局,多次请辞退居二线。

至于接替叶帅上任的陈锡联,在上任后既没有急功近利,也没有趁势稳固权力,而是依据叶帅当时留下的基础,逐步地在军委内部开展工作。

图|陈锡联上将旧照

陈锡联对于叶帅这个老前辈,是打心眼里的敬重。

哪怕叶帅已经卸任了,可是他却丝毫不敢轻视。

他知道当下军队里面的局势很复杂,自己要是一个考虑不周,就容易酿成难以收拾的大祸。

而叶帅主持军委大局这几年,他的表现有目共睹。陈锡联每当有难以决择的事情,或者军委内部重大举措,都会去征询叶帅的意见,以求尽量少出错漏。

陈锡联这样的举动,也让所谓夺权的流言不攻自破。

图|陈锡联陪同毛主席视察沈阳军区

陈锡联作为我军中著名的“三陈”(陈赓、陈锡联、陈再道)之一,在主持军委工作的四年里,尽职尽责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丝毫没有辜负毛主席生前的期待与器重。

等到1980年,这一切都已经步入了正轨,陈锡联看着中央和军委都重新焕发了活力,便辞去了军委大权,也没有丝毫的留恋。

陈锡联的意思很简单,他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自己也该功成身退了,这个重要位置有更适合他的人来坐。

更适合他的人是谁呢?当然就是带领中国步入新篇章的改革领袖,小平同志。

小平同志在1981年被推举为军委主席,毛主席和叶帅的布局至此完全达成。

图|1980年,小平同志、叶剑英、李先念会见民主党派代表

回顾这一过程中的四个人,分别是毛主席、叶剑英元帅、小平同志、陈锡联上将。

前面三位,想必大家都无比熟悉了,唯有陈锡联上将,大家或许陌生一些。

下面笔者就介绍下陈锡联将军的生平经历,看看他究竟有何过人之处,能让毛主席在临终前选择他。

陈锡联和我军许多将领一样,都是贫苦出身,父母皆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穷苦老百姓。

1915年1月,陈锡联出生在湖北红安。在他上面还有两个姐姐,但陈锡联的出生,依旧让家里人都特别高兴。

图|战争年代的陈锡联和王近山

尽管家里条件不好,但陈锡联在父母和两个姐姐的爱护下,还是得以健康快乐地成长。

然而在陈锡联三岁时,父亲陈永厚不幸去世,只留下母亲和他们三个孩子。

家里的顶梁柱倒了,母亲不得不以弱小的身子扛起这个家。为了养活他们姐弟三个,母亲没日没夜地干活,然而一家人还是吃不饱穿不暖。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

陈锡联在父亲走后没几年,渐渐地就懂事了,知道了家里境况艰难。在8岁时,小锡联就开始帮地主家放牛,来换取一些家用,帮母亲减轻负担。

图|放牛的小孩

小锡联给地主放牛尽职尽责,可还是经常遭到地主毒打,不给他吃饭,让他饿着肚子。

开始的时候,小锡联晚上回到家后,常常是抱着母亲就是一顿痛哭,母亲也是心疼得不行。

后来他稍大了些,知道这样会让母亲担心,再被打就只是默默忍着,回家了也不会告诉母亲,一个人苦苦地忍着毒打和委屈。

这样的日子一直到他13岁,这五年多的时间里,陈锡联无时无刻都想着离开地主,找到一个可以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换一个工作。

可是以他小小的年纪,又有谁肯要呢?

图|上世纪牛棚旧照

这一天,地主又给了他一顿痛揍,这次打得尤其重。像这样的情况,陈锡联已经有了经验,当晚就打算睡在牛棚里,不回家了,不然肯定会被母亲发现。

地主下手太狠,伤口血辣辣地疼,折磨得陈锡联怎么也睡不着,他爬了起来,去到外面随意地走着。

不知不觉,他竟然走到了好几公里外的肖家寺,在这儿他看到了一支扛枪的队伍,他们的帽子上有一颗红色的五角星,真好看!

陈锡联听人说过,他们是红军,是真心为老百姓打仗的队伍。

图|红军剧照

陈锡联走近后,这时有一个好像是领头的人走向了他,亲切地问他有什么事。

他本来只是随便看看,突然意识到这或许是天大的好机会,如果他能加入其中成为他们一员,那么自己的命运肯定会不一样的。

“我想加入你们!”陈锡联稚气地说了自己的请求,当时走向他的人是红军某部小队长詹才芳,也是后来的开国中将。

詹才芳看着眼前个子还没有枪高的陈锡联,自然不会同意。

图|詹才芳中将旧照

可他没想到,第二天部队开拔走出50里路后,这个孩子竟然再次出现到了他的面前,詹才芳特别震惊,耐心地询问陈锡联为何要加入他们。

陈锡联一把扯开自己的破烂不堪的衣服,露出了满身的伤痕,痛诉道:

这些都是地主打的,我已经给他放了5年牛了,不想再过这种痛苦的生活了,你们带我走吧,我什么苦都能吃。我知道你们,是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是专门打土豪解救穷苦老百姓的,我一定要加入你们!

詹才芳动容了,可是眼前这个孩子还是太小,而且他们部队这会有重要任务,压根无法带着他。

图|我军战士们翻山越岭,途中还有一位战士带着钢盔

于是詹才芳就对陈锡联说,让他再待一年,等他长高一点儿,明年一定来接他。

陈锡联那时候小,能跟着部队走了50里这已经是极限了。回去时,自然不可能像去时那么容易了,幸好詹才芳给他留下些吃的,他走走停停,两天后回到家。

陈锡联消失的这几天,陈母到处找不到他,可把她担心坏了。

儿子回去后,陈母待问明缘由,心里就开始担心,她怕儿子又会偷跑,每晚睡觉前都用绳子,一头绑住儿子的脚,一头绑住自己的手。

儿子随便动弹一下,她就立马醒来查看,确认没事之后,才会再度安心睡下。

图|战士们经过村庄

只是陈锡联的心早都飞了,他只是在默默地等待,等待红军队伍的再次到来。

1929年,14岁的陈锡联终于再次等到了红军队伍。当天他早早地藏了起来,傍晚出工回来的母亲遍寻不得。

陈锡联在远处默默地看着母亲焦急的身影,听着她一声声地呼唤自己的名字,心里头特别不是滋味,但终究还是毅然决然地转身而去。

此时的母子两人都不清楚,他们这一别,再见已经是20年后了。

图|小红军剧照

陈锡联当初跟随的部队是安南游击队,该队伍在当年秋天编入了红军第11军。

他进入部队后,在很短的时间内便迅速融入了这个集体,在各项军事训练中也进步飞快。次年初加入了共青团,随后成功入党,成为了共产党员。

1931年3月9日,入伍不满2年的陈锡联跟随部队攻打双桥镇,他所在的连队担任突击前锋。

此战打得异常激烈,在连长的带领下,他们迎着敌人的猛烈进攻,成功地冲入了镇内,突然一发炮弹射来,把连队的旗手连人带军旗都给轰倒了。

图|江西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收藏的我军第一师军旗

军旗对于一支部队意味着什么,这不用多讲。“人在旗在”,若非全军覆没,军旗绝不可被摧倒。

陈锡联眼见于此,二话不说,就扛起了军旗再度向敌军猛冲。在旗帜的带领下,后续部队迅速跟进,经过了几个小时,终于肃清了双桥镇残敌。

此战之后,陈锡联被营长在表彰大会上专门点名:别看陈锡联年纪小、个不高,可打起仗来不怕死,总往前冲,简直就是一门小钢炮。

营长如此有趣的表扬,引得当时营里所有人笑得乐不可支,陈锡联“小钢炮”的外号,伴随着他越战越勇、屡立功勋,在军中越传越广,几乎伴随了他整个的军旅生涯。

图|陈锡联进行战斗动员旧照

1933年11月,陈锡联率部坚守火峰山,敌军装神弄鬼搞出了这样的把戏:手拿大刀,光着膀子,脸上涂油彩,装扮成妖魔鬼怪的野人,高喊“刀枪不入”。

我军不少战士被这不明情况,搞得不知所以,直以为敌军是妖魔鬼怪。

可陈锡联才不信这个邪,抱起机关枪就率领着大家向敌人发起了反冲锋!

事实证明,“妖魔鬼怪”也不扛子弹,没几下便把他们打得人仰马翻、四下逃窜。

此战中,陈锡联被一颗流弹击中右肩,当场血流不止,可他丝毫不在乎,还是率领着大家迅猛冲击。这点枪伤,对于他这个铁血猛将来说,简直就是小菜一碟!

图|红军战斗场景

“小钢炮”这个外号,绝非浪得虚名,陈锡联每次冲锋陷阵都无比威猛,多次在战场上负伤。

其中光有记载的重伤就多达4次——左手大拇指受伤由于包扎不慎渐渐坏死,他手起刀落亲自切掉一截;下颚子弹贯穿从后脖耳根飞出,导致右耳残废;子弹贯穿前后胸;腰部被子弹贯穿。

对于这四次重伤,陈锡联都没当多大事,后来总是笑着说:“我身子前后左右有四个洞,因此心中有气出得快,心胸宽,自然不会对此耿耿于怀了!”

图|陈锡联旧照

如此一位铁血猛将,哪个首长不喜欢呢?

李先念甚至说他“打仗当数第一”,刘伯承更是对其关爱有加。

正是在刘伯承的带领下,陈锡联打出了那场赫赫有名的“阳明堡大捷”,让他一战成就赫赫威名。

1937年10月,陈锡联在刘伯承的指导下,率领129师769团在崞县(今山西省原平市)东北,以30余人的伤亡为代价,夜袭了日军阳明堡机场。

此战中我军击毁了日军战机24架,毙伤敌军100多人,创造了以步兵歼灭大量敌机的辉煌战例,在抗日战场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数据来源为2007年中国大百科出版社所出版《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

图|阳明堡,位于山西代县南八公里处

阳明堡战斗的捷报传出后,徐向前大笑要亲自为其请功,小平同志代表党组织找他谈话,开头就是:“你陈锡联能打仗,是个将才!”

当地群众后来专门为此写下了一首歌谣:“万里长城万里长,雁门关下古战场。阳明堡里一把火,鬼子飞机一扫光……”,一直传唱在太行山里。

更重要的是,这一站彻底让陈锡联蜕变了。

刘伯承的言传身教,为他铺开了一副更大的战场画卷,他的指挥功力自此一日千里。

随后,陈锡联指挥了神头岭、响堂铺、晋东南反“九路围攻”的战役,在抗日战场上闯出了赫赫功绩,成为了我军中真正独当一面的将才。

图|解放战争时期战役示意图

接着在浩浩荡荡、轰轰烈烈的解放战争中,陈锡联先后参与指挥了挺进大别山、解放宛西九县、攻取豫北、淮海战役、渡江作战等一系列重大战役,为全中国的解放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毛主席亲自点将“小钢炮”,让陈锡联出任人民解放军炮兵司令,后来担任炮兵学院院长,为中国的炮兵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55年,陈锡联被授衔为开国上将。

从昔日的放牛娃到如今的赫赫上将,世人只知道他从放牛娃变成了陈司令,而这其中所经历的种种苦楚艰难,怕是也只有陈锡联自己说得清了。

图|陈锡联全家福

从1959年起,陈锡联不断被中央委以重任,先后担任沈阳军区、北京军区司令员,又担任中共中央军委常务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等重任,每每均能出色地完成祖国交付的重任。

1980年,陈锡联功臣身退,卸去了所有的职务,后面只作为中央顾问委员,在中央需要的时候提出自己的意见。

就这样,一代名将回归平淡,于1999年6月10日溘然长逝。

向不慕权利的叶剑英元帅和陈锡联上将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完-

举报
评论 2.4万
  • 🌸少年小钢炮,人生辉煌成大器! 🌸人生有梦想,放牛也能当司令! 🌸孙大圣淘财,融情力荐,恭贺恭祝,点赞!

    ·2021年02月10日
  • 不客观,作者是按个人的观点和倾向写的。

    ·2021年02月10日
  • 从放牛娃到将军 一生中经历了多少出生入死 值得敬仰

    ·2021年02月10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