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秋季已至,应如何预防感冒?(二)

 为什么73 2022-09-26 发布于北京

我们说预防感冒,并不是说两眼一抹黑,想起来什么就防什么。而是要知道,在一般情况下,孩子普通的发烧、感冒或者咳嗽不会突然间从天而降,时常是身体的小问题累积到一定的阶段,一根小小的导火线就会引发起生病。所以预防的前提就是要把问题解决在萌芽阶段,另外要让那些常见的小问题,没有萌芽的机会。

上一篇文章中我们简单说了说风寒、风热感冒应该怎么预防,今天我们就补充一下,跟大家谈谈怎么预防风燥感冒温病发热

01

风燥感冒

对大多数人来说,只知道感冒有风寒和风热之分,那风燥感冒是怎么来的?

按照中医的说法,燥乃六淫之邪,为秋季主气,其性干燥,易耗津液。而风燥感冒就是指由风邪兼燥邪,侵袭人体肺卫所引起的感冒。

风燥感冒除了有一般感冒的症状,像是头痛、咽喉肿痛、鼻塞以外,还有一个比较明显的特征就是“干”口干、眼干、鼻干,咽喉干、嗓子紧,咳嗽也是干咳,没有痰或者少痰并且黏连成丝,不容易咳出;再或者,痰中带血丝等。另外,风燥感冒初起时还伴有微寒、微热、舌苔薄白、质红、干而少津等。

那孩子是怎么得的风燥感冒呢?

举个简单的例子,夏天天气很热,很多人也都勉强适应过来了,但一到了秋天,气温立马就降下来了。如果您哪天站在树下,感受着阵阵秋风,并且还觉得周遭有点凉了,那这个时候,凉燥已经近在咫尺了。天气从夏天的热,瞬间过渡到了秋天的凉,人体的津液就开始往回收了,收敛的时候寒邪也会被我们收到体内,这样寒邪会直接侵袭到我们的肺。此时,如果孩子的正气不足,或者体内脏腑有问题,那么孩子很有可能就会感受凉燥而感冒。

刚刚说的是凉燥,其实孩子还有可能得温燥感冒。不是说秋天很凉吗?怎么还会有温燥呢?

其实呢,孩子得温燥还是凉燥取决于很多原因叠加。南方的九月天气依旧炎热,只早晚才有一丝丝的凉气,但北方的天气已经秋高气爽,部分地区已经需要穿外套了;在相同的时间,南方感受的燥邪仍兼夹热气,多以温燥为主。北方此时暑热已基本退去,多为凉燥。

而且除了与地域、天气有关之外,还和体质有关。若是孩子素体阳虚、又怕冷,体质阴寒,那感受燥邪后,可能多表现为凉燥;若是孩子平素体质壮实、火气较旺,感受燥邪后,则可能多表现为温燥。

那温燥跟凉燥怎么区别呢?

温燥兼有火热,凉燥兼有寒气;同样是干咳,温燥一般无痰或者痰质地黏稠,凉燥则痰质较为清稀;同为口渴,温燥之人喜饮冷饮,且伴心烦。凉燥则多选择热饮;温燥舌象苔薄白而燥,舌边尖红赤。凉燥舌象苔薄白而干,舌质淡红。

02

如何预防风燥感冒

那怎么预防风燥感冒呢?主要就是两个字,防燥。

首先要多喝水,补充体内水分,不要用饮料代替白开水。最重要的是,要养成孩子每天定时定量喝水的习惯,不要等到口渴时才想起要喝水。要避免喝大量冰水或冷饮,这样容易引起孩子消化系统疾病,最好喝温水或是温的饮品。关于喝水的问题,我们以前也说过喝水可能补不了津液之类的话题,但那只是病理状态下,如果孩子身体没什么问题,而且作为预防的手段来说是完全可以的。

另外,多吃养阴润燥的新鲜蔬菜和瓜果,像是豆腐、萝卜、番茄、莲藕、山药、新鲜百合、银耳、莲子、芹菜、豆芽、黄瓜、丝瓜、冬瓜、梨、桃、柿子、西瓜、葡萄、蜂蜜等肉类食物鸭肉、鸡肉、鱼虾、猪瘦肉等。要少吃葱、姜、蒜、辣椒、花椒等辛辣燥烈之物。油炸、烧烤、煎炸的食物比较容易上火,要少吃。而且,现在不必过早“贴秋膘”,不宜进补过于滋腻的滋补品,此时更适合清补。

这些都是一些宽泛的建议,这里再给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比如家在南方,天还很热,或者火气较旺的孩子,那就要多预防一下温燥了。

像是川贝雪梨可以偶尔吃一些,但不要吃得太多。原料:雪梨1个,冰糖25克,川贝少许。做法:先将雪梨洗净削皮切开去核掏空,成一个梨盅。然后在梨盅里放入几粒川贝和冰糖,盖上梨盖,用牙签固定。最后将雪梨放入碗中,加冰糖、水,隔水蒸30分钟即可。

或者喝点自制的小饮品都是可以的。

食材:甜杏仁1小把(超市够买)、雪梨半个、鲜百合1个、牛奶1盒、冰糖适量。

做法:将浸泡好的杏仁、百合捞出来,跟雪梨一起放进搅拌机,搅拌成泥;然后用过滤网滤出残渣,过滤出的汁加入牛奶、冰糖;接着开小火煮,一边搅拌一边加热,等到煮开就可以关火。

如果家在北方,或者平素体阳虚的孩子,那么就要多注意凉燥。这里呢,还是建议大家多补补脾肺之气,比如怀山药、莲子、薏米、芡实、大枣等等都是可以的。只要脾肺之气充足起来,孩子正气就会充足,也就不会让邪气有机可趁。

03

温病发热

温病这个词儿对大家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这里给大家简单说说。温病是由特异的致病因素“温邪”引起的,而温邪包括了风热病邪、暑热病邪、暑湿病邪、湿热病邪、燥热病邪、温热病邪、温毒、疠气等不同的邪气。也就是说,在风、寒、暑、湿、燥、热六淫当中,除了寒邪,其余外感病邪都属于温邪的范畴。

那温病是不是跟咱们说的伤寒感冒是一个意思?

是也不是。

伤寒其实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伤寒是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凡由外邪引起的外感疾病都属于广义伤寒,其中既有风寒性质的,也有温热性质的。而狭义伤寒是指感受寒邪引起的外感病。温病隶属于广义伤寒之中。

其实,还有不少人把温病跟温疫混为一谈,但实际上温疫属于温病的范畴,提出温疫的概念是因为温疫在温病中属于具有强烈传染性、并能引起流行的一类疾病。因为这类疾病的属性是温热性质,故称为温疫。像是孩子动不动就会被传染的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猩红热等都隶属于温病。

这个温病范围也太广了,这怎么预防啊?

万变不离其宗,首先还是要强壮体质,《内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人体正气充足,体质壮实,温邪就不易侵犯人体,即使发病其病情也较轻微,易于治愈康复。

增强体质的方法除了要锻炼身体之外,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也应根据季节的变化和气温的升降,及时调整衣被和室内温度。这对于小儿尤为重要,因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易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而生病。而且还要注意日常生活中孩子要劳逸结合,保持心情舒畅,情绪稳定,否则外在保护得再好,孩子体内出了问题,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用中药预防也是可以的,但大家一定要辨证施方,否则适得其反。比如脾胃虚弱的孩子要补脾,积食比较严重的孩子要去积食,阳虚的孩子要温补脾胃,火气比较大孩子要去火等等,总之要根据实际来调养,千万不可一刀切。

不过,倒是可以给孩子配个香囊,艾叶、紫苏、桂枝、藿香、佩兰、冰片各3g。将上述的中药打碎,装入小香囊中,给孩子佩挂上,或者固定在衣襟上,香囊中的药末每半个月更换1次,以此来保证药效的持久。

话说回来,食物其实也有助于预防某些温病。像现在这个时节,气候干燥,多饮甘蔗汁、胡萝卜汤、无花果汤等,可以预防秋燥。

还有最后一点大家要注意,隔离。比如班级上有些孩子已经出现了一些流行性疾病的时候,家长就要注意了,让孩子戴上口罩或者尽量少去人多的地方,家长们回家以后也要充分清洗双手,毕竟有些疾病大人可以免疫,但孩子不行。

好了,关于如何预防感冒的内容就先说到这里,如果大家还有什么相关问题,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