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羚羊】2022七月——我的西藏之旅

 古稀童趣 2022-09-26 发布于安徽

我的西藏之旅(一)

歌曲:我要去西藏

【羚羊】

       穿越西藏阿里中线无人区

西藏,在我心目中一直是令人向往的一片神秘土地。7月16日,我们来到了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在拉萨停留二天,19日从拉萨出发,到山南市、日喀则市,再到阿里地区。一路翻山越岭,沿途神山圣湖,蓝天白云,广袤的草原,珠穆朗玛峰,雅鲁藏布江,五彩沙丘,札达土林……高原风光,令人目不暇接。

我们是24日晚到达阿里地区首府狮泉河镇的,时间已是9点多,太阳还将落未落。车驶进城中,天色虽没全黑,但城里已是华灯初上。

狮泉河镇,是在戈壁滩上建起来的边陲重镇,海拔4300米,有中国海拔最高城镇之称。219和317国道在此交汇,小城虽不大,但已成为藏西高原的重要交通枢纽和旅游集散地。

走进阿里中线

阿里位于西藏自治区的最西部,平均海拔4500米,被称为“西藏的西藏”。我在拉萨的客栈里,听到自驾游们谈论最多的就是“无阿里不西藏”,意思是说“如果你到西藏不去阿里的话,就不能算真正的到过西藏。”驱车从拉萨到阿里,主要有阿里南线和阿里北线两条路,我们基本是走阿里南线,来到狮泉河镇的。后面的行程,是从狮泉河镇出发,穿越阿里中线。阿里中线几乎没有柏油路,甚至没有路,全程650多千米,中途要穿越几百千米的羌塘无人区,对游人和车辆都是个极大的考验。但是沿途有西藏旅行最精华的风景,相较于阿里北线,旅途可邂逅更多的高山湖泊,是阿里“一措再措”的完美诠释。(藏语中湖泊称作“措”)。

羌塘无人区

25日,由狮泉河镇出发,沿317国道行驶到革吉县雄巴乡。雄巴乡是阿里北线与阿里中线的分路交叉点,直行继续走317国道,往右去亚热乡,开启阿里中线穿越之旅。

下午二点,车上了阿里中线。出雄巴乡,司机小哥不走平常路,车拐上了一条土路,一直开到了湖边,湖长制公示牌显示是“嗏勒措”,这是我们阿里中线之旅“一措再措”的第一措。深蓝色的湖面,幽静地倒映着蓝天白云。远处,水天相接,天之蓝、水之蓝相互交融。湖畔只有我们的五个人,一台车,天空是寂静的、荒原是寂静的、山峰是寂静的……唯有清澈的湖水吻着湖岸,发出有节奏的悠悠湖音,一阵……一阵……大自然的声音。

这让我想起美国作家梭罗《瓦尔登湖》中的描述:“湖是风景中最美丽、最富于表情的姿容,它是大地的眼睛,观看着它的人也可以衡量自身天性的深度。”

车过亚热乡,柏油路就没了,开始进入羌塘无人区。在亚热大草原,我们停车驻足。纵目远望,一望无际,蓝蓝的天空飘浮着一堆堆象棉絮一样洁白的云朵,地平线上突起的山峰连绵不绝。夏日午后高原的阳光,不热不燥地洒向草原,黄褐色的原野上隐隐地泛着浅浅的绿意,尽管戈壁滩上砾石丛生,而稀稀拉拉的一棵一棵小草却顽强地生长着。“天苍苍,野茫茫。”粗砺原始的画面带来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让人难以忘怀。

有人说“走在高原,很难用言语来表达这里的景色。你只能用心灵感知她的庄严,静穆和深邃,领略大自然赋予她的瞬息万变和亿万年的寂静。”

藏野驴

藏羚羊

越野车在无人区的大草原上奔驰,不时会遇见藏羚羊和藏野驴等。这些高原精灵,如今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当我们对着三五成群的藏羚羊拍照录像时,它们并不感到惊恐,悠悠地低头吃草,时不时昂起头与我们对望,仿佛是在告诫我们这些不速之客,它们才是这片荒原的主人。在戈壁滩上还两次见到野牦牛的尸骨,令人毛骨悚然。司机小哥说,无人区常有狼和熊出没。

在无人区,所谓的路其实根本不是路,就是走的车多了,留下的车辙印,人们便称它为路。正如一句名言所说:“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

下午四时许,翻越达多拉山口,海拔5290米,这应是我们此行到达的海拔最高点。晚七点多到达仁多乡驻地,这里是羌塘无人区边缘茫茫戈壁中的一个小乡村,是阿里中线必到之地。趁着天还没黑,我好奇地想看看这个地处藏北高原的小乡村。一条东西向大道,两排太阳能路灯。两边是藏式住房,看上去都是新的,有的一层、有的两层,白墙平顶,暗红色的屋檐,黑色的窗套,窗楣上装有五彩色的帏幔,别具藏族特色。每家屋顶上都飘扬着一面鲜艳的国旗。傍晚时分,炊烟袅袅。街上身着藏族服饰的悠闲男女,说着我们听不懂的藏语。路旁竖立着好多块旅馆饭馆、宾馆的招牌,还有挂着超市、缝衣店等招牌的店面。仁多乡小学、卫生院和仁多乡下辖的村委会也都设在这里。

夜宿的旅馆条件简陋,没有卫生间,洗漱要到外面公用水桶去接水。刚到旅馆,司机小哥就提醒我们要抓紧时间给手机充电,夜里要停电。这里原本是个闭塞的小乡村,近些年因为旅游,让这个曾经封闭的小乡村成为了热门的旅游地。

穿越无人区

26日,是进入阿里中线无人区的第二天。如果说昨天是穿越无人区的开篇序曲,那么今天才正式进入主题曲。

今天的行程是从仁多乡到阿里地区措勤县。出发时,司机小哥告诉我们,今天要走的路全为高低不平的土路或碎石路,俗称“烂路”、“搓衣板路”。

出发不久,即遇一措。司机小哥说,“这是仁青休布措,海拔4756米,对岸是隆格尔雪山,终年积雪。”

仁青休布措

车行驶在湖边的碎石路上,透过车窗,雪山、碧湖、蓝天、白云,景色非常迷人。就在我们专注于车窗外风景的时候,司机小哥突然停下车,打开车门跳下车去,我们也都跟着下了车,原以为是停车观景,可却听司机小哥说,“车爆胎了”。只见左前轮胎瘪了下去。

在仁青休布措边小憇

我们被眼前的湖光山色所吸引,根本没有在意爆胎的事。司机小哥忙着换备胎,我们忙不迭地拍照录像。阳光灿烂,雪山连绵起伏,冰峰耸立;深蓝色的湖面平静的宛如明镜。湖中小岛与弧线柔美的的湖岸相连,形成了一座半岛,倒映在水中,显得宁静而又迷幻,半岛成了仁青休布措最显著的标志。

下午二点,到达扎布耶茶卡(又叫扎布耶措),“茶卡”藏语的意思是“盐湖”。美丽的扎布耶茶卡,湖面结成白色盐的结晶体,纯洁、静谧、透亮,白茫茫一片,在阳光的照耀下,银光闪闪,仿佛令你置身于茫茫雪海之中。

扎布耶茶卡(盐湖)

扎布耶茶卡,湖面海拔4429米,分为南、北两湖,除了迷人的风光,还是世界三大锂盐湖之一。锂资源是重要的新兴产业资源,被视为“未来白色石油”。走过扎布耶茶卡,盐田设施显示锂盐资源已在开发中,在湖畔看到一块绿色牌子——“环境与人类共存,开发与保护同步。”这昭示着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资源的开发利用需要严守生态红线,这在被誉为“亚洲水塔”、“世界上最后一方净土”的世界屋脊,显得更为重要。

离开扎布耶茶卡,下一站是今天的目的地措勤县。车在碎石路上跃上顿下,犹如过上车一般。下午四点多,行至帕江乡境内,车左、右两个后轮,在一个多小时内相继出现爆胎。无人区手机没有信号,与外联系不上,司机小哥费尽周折才找到救援点。在等待救援时,又遭遇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沙尘暴。

晴朗的天空,突然间乌云蔽日,阴暗下来,风一阵紧似一阵,我们慌忙钻进车中,只见尘土飞扬,风刮起的泥沙打在车上噼啪作响,越野车被风吹得直摇晃。很快,一阵狂风过去,惊心动魄的场面又恢复了寂静,太阳不知从哪儿又钻了出来。我不禁感慨,高原的天气真的太任性了。

更具戏剧性的是,前来救援的师傅,在给我们的车换好轮胎后,他的救援车却怎么也打不着火,抛锚了。转眼间,救援车也成了被救援的对象。一连串的突发状况,使我内心不免生出恐惧。

太阳已偏西了,车继续向前,开出不久,司机小哥又停车,下来围着车转了一圈。这让我的心忽然又揪了起来。上车来他笑着说,是自已心理紧张。我和他开玩笑说,“不要怕了,古话说'事不过三’,今天意外爆胎已经三次了,后面会一路平安。”这是在安慰他,更是在自我安慰。车终于驶离了碎石路,上了柏油路,我们不禁一阵欢呼,前方已隐隐看见措勤县城的灯火了。

措勤县城

一措再措

27日,穿越阿里中线无人区的第三天。

挥别措勤县城,直奔扎日南木措而去。出城不远,车拐向了戈壁滩上的土路。路旁遇见了一户独门独院的藏族人家,司机欣然同意了我们去藏家看看的建议。

下车来到藏家院子里,藏家的小哥俩非常热情。领我们看了他们家,客厅是家中最大的房间,中央有炉灶,一根烟囱通向屋顶,用来生火取暖,或烧水。一排色泽鲜艳的藏柜、两组床榻(类似长沙法)。客厅实际上是一个多功能厅,既是会客厅,又是餐厅,还兼卧室。屋内还有佛堂,外墙绘有动物壁画,窗檐下挂着黄、红、白色的帷幔,屋里屋外都别具藏族风格。主屋外还有两排石头垒成的屋子,其中一间专门用来风干牛、羊肉。院子里停着拖拉机、摩托车,屋里有洗衣机。小哥俩一个大学毕业,一个高中毕业;还有两个妹妹在拉萨读高中。西藏实行免费教育,学生上学国家实行“三包”——包吃、包住、包学费。

扎日南木措

告别藏家,来到了扎日南木措观景台。这是阿里“一措再措”的又一个大措,是西藏第三大湖。措勤县名藏语意思为“大湖”,因扎日南木措湖而得名。爬上观景台的山崖,凭高眺望,群山环抱中的扎日南木措浩浩汤汤,湖面蓝得让人感觉有些“失真”。在阳光映照下,逆光看过去,湖面光影迷幻,波光粼粼;顺光去看,湖水平静、柔和,如同蓝色锦缎一般。湖边岸线或流畅,或回转,蜿蜒伸向远方。

在扎日南木措逗留了一个多小时后,车沿着北岸的搓衣板路,朝着“一措再措”——当惹雍措驶去。一路是荒无人烟,人迹罕至的无人区。车进入了尼玛县军仓乡境内,上了柏油路。下午四时许,来到了当惹雍错西岸。

当惹雍错

当惹雍错是西藏第四大湖,是全部面积位于我国境内的最深的湖,最深处达230米。它是西藏最古老的雍仲本教徒崇拜的最大的圣湖。沿着西岸向北,路是新修的,在山麓与湖岸之间蜿蜒前伸。湖水由岸边及湖心,逐渐由浅蓝变得深蓝,浩瀚而神秘。湖对岸是连绵不断的赭褐色山峦,如同一道屏风矗立在湖边。雪山,在斜阳的映照下,闪着银光。傍晚时分,湖风吹拂,车行驶在蜿蜒的湖岸道路上,有种行驶在滨海大道上的感觉。

一路向北,晚七时许抵达坐落在当惹雍措湖畔的文布南村。入住的旅馆是依山而建的藏式二层楼房,楼上阳台正对着当惹雍措,透过落地窗的玻璃,两岸群山,湛蓝的湖面,远处的达果雪山尽收眼底,我们异口同声说,今晚住的是“湖景房”——名副其实。

文布南村隶属于那曲市尼玛县文布乡,海拔4600米。《西藏人文地理》杂志这样描述它:“万里羌塘的西部,是闻名于世的无人区,坐落在无人区最边缘的苯教古老部落——文布南村,冷寂地守候着苯教神山达果神山,和苯教圣湖当惹雍措。这里是西藏久负盛名,却难以抵达的旅行胜地。”

文布南村

古老的村落,一条水泥路贯穿全村,房屋或依山而建,或沿湖而建,都面朝当惹雍措。村子的西边新建了不少藏式风格的楼房,湖边有多处村民建房的工地。一律的藏式风格,无论是新、是古,都给人以深刻记忆。一路上都是旅馆、饭店和超市的招牌,从招牌上看有不少是外地人来投资的。从旅馆老板那里得知,旅游开发之前,村里人多数半农半牧。村外有辽阔的牧场,湖边有成片的农田。令人惊奇的是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文布南村是藏北唯一可以种植青稞和蔬菜的地方。

文布南村,因偏远、神奇、原生态(环境、生存),甚至原始与粗犷,而暗合了都市旅行者寻求自由的氛围。实际上旅游的兴起,让文布南村已不在是难以抵达的地方。走过文布南村,我在想,这个被旅行者称作“藏北唯一能成为故乡的地方”,以后不知又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

28日,原来计划行程是由文布南村到尼玛县城,结束阿里中线穿越之旅,晚上住在尼玛县城。但由于两地之间只有不到200千米的路程,且又是省道,路况较好,中午12点便到了尼玛县城。因此改变行程,继续向前去班戈县。

象雄王国遗址一

上午九点半,我们先去寻访象雄王国遗址。车穿过文布南村,沿湖边崎岖陡峭的山路,爬上一处高坡,在一座经幡猎猎的圆顶山前停下,路边的标志牌显示为象雄王国遗址。遗址坐落在当惹雍措的湖畔,规模宏大,可以看到山腰上大大小小的洞窟。早在松赞干布统一西藏之前,西藏高原曾经分布着几十个小王国,其中位居当惹雍措一带的象雄王国,是一个有自已的语言和文字,文明高度发达的王国。它不仅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象雄文,而且还是西藏古老的传统宗教"雍仲本教"的发源地。后来,吐蕃在西藏高原崛起,象雄为吐蕃所灭。时至今日,我们在这里看到的大片遗址,据说即古象雄国王宫的所在地。

象雄王国遗址二

由原路返回文布南村。出村时,晨雾尚未散尽,小雨淅淅沥沥。路边的山峰覆盖着白雪,昨天夜里这里好象下过雪。

途中经过文布北村,又“措上加措”遇见了当琼措。可天公不作美,湖畔风很大,湖面被云雾笼罩,伫立于湖边,没能看到最美的当琼措,但是看到了一个山色空蒙湖亦奇——别样的当琼措。

高原的天气任性无常,当我们来到尼玛县城时,晴空万里,阳光普照。抵达尼玛县城,意味着阿里中线穿越之旅,历时三天,圆满结束。

作者简介

杨小明,网名羚羊。喜爱阅读,有《当涂老城的巷子》、《东街旧事》、《剃头过年》、《栀子花靠墙栽,雨不落花不开》、《当涂的李白》等散文、随笔见之于媒体。

【图文编辑】老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