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抗战胜利后,毛主席为何指名道姓选林彪挂帅东北?

 西江红月 2022-09-26 发布于江西

严重错误的历史知识,最初“挂帅东北”的并不是林彪!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不久,已经从苏联返回延安的林彪,最初接到的命令,是出任八路军山东军区司令员。与他一起出发前往山东的萧劲光,将担任副司令员。然而9月23日,正当两位首长风尘仆仆赶到河南濮阳地界时,却突然接到了新的命令。

之前选择由林彪出任山东军区司令员,倒是比较容易理解的,毕竟山东军区就是由八路军第115师主力和山东纵队共同发展起来的,军区司令部同兼115师师部,罗荣桓同志当时的职务是“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第115师代师长兼政委”。

所以让林彪接手山东军区的指挥权,那就是回到老部队嘛,理所应当。不过就在林、萧千里迢迢赶路的期间,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1945年9月14日,最先进入东北的八路军冀东军区十六分区司令员曾克林,与苏军代表一起,从沈阳乘飞机到达延安。

曾克林紧急汇报了东北的大好局面,引起党中央的高度重视,连夜开会并电请在重庆的主席同意,做出了迅速抢占东北的决定,随即在延安紧急组建了东北局:以彭真为书记,委员有陈云、程子华、林枫、伍修权等四人,随苏军飞机赶回沈阳。

(注意职务)

你看东北局的最初名单中有林彪的名字吗?所以关于“林彪挂帅东北”的说法,在这一时间点是不成立的。那么林彪在河南濮阳接到的新命令是什么呢:改任冀热辽军区司令员,也就是负责河北东部、热河南部和辽宁西南部这片区域,军区司令部设在冀东。

这是党中央根据形势变化,做出的最新决策:1、罗荣桓从山东到东北,协助彭真同志工作;2、新四军军长陈毅北上山东,接任山东军区司令员(饶为政委);3、组建冀热辽中央局,以李富春为书记,同时扩编冀热辽军区,以林彪任司令员。

解释一下,那就是为了抢占东北,我军各大军区的主要首长和军事力量要整体上“北移”,而冀热辽军区原来是晋察冀军区下辖的二级军区,现在就要升格为大军区,与山东、晋察冀、晋冀鲁豫、东北是平级了,所以才设立“冀热辽中央局”。

如果读者仔细看了电视剧《大决战》,应该对林彪刚出场时的背景介绍有印象,字幕很清晰:“冀热辽军区司令员”。

也就是说,到1945年9月下旬,林彪仍然没有奉命“挂帅东北”,他前往指挥的是冀热辽军区部队,而非东北全部的部队。

再看看地图就明白,冀热辽军区当时的中心任务任务只有一个:在冀东、热河和辽西作战,阻止敌人越过山海关进入东北。

直白点说,就是林彪要率有力部队把敌人挡在山海关外,至少不能进入东北腹地,以掩护和保障彭真、罗荣桓率部顺利控制东北。

林彪和萧劲光接到命令后,从河南转向北上,先骑马到达河北南宫县,然后坐汽车赶往固安县的冀东军区第十分区,在该军区部队的掩护下,历经20多天风餐露宿,于10月初到达河北东部的玉田县,这里是原冀热辽军区司令部所在地。

就在林彪、萧劲光着手扩建军区和整顿部队的时候,情况再次发生重大变化:敌人不仅从陆路逼近山海关(自秦皇岛登陆),还在美国军舰的帮助下,又准备在辽宁的葫芦岛、营口两个港口登陆,兵锋直指沈阳,到这个时候,就算守住山海关,意义也不是很大了。

主持中央工作的少奇同志,于10月中旬急电林、萧:“现美蒋军急于在营口、葫芦岛登陆,苏军恐难以拒绝,冀东战略地位,已不如沈阳重要,望你们星夜赶往沈阳,指挥作战”!

换言之,林彪奉命主持东北军事,已经是1945年10月的晚些时候了。于是林、萧离开冀东,再经半个月行程赶赴沈阳,由于身边没有携带大功率电台,期间一度“失联”,把东北局和延安都急坏了。

直到10月29日他们才匆匆赶到沈阳,与东北局主要领导们会合,两天后就任“东北人民自治军总司令”,意味着冀热辽和东北部队实现了统一指挥,但是严格点说,还不算“挂帅东北”,只能称之为“将”。

因为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林彪虽然出任东北我军的总司令,但他还只是一名中央委员,而彭真不仅是政治局委员、东北局书记,还兼东北我军的第一政委,所以“挂帅东北”的仍然是彭真同志,林彪只是主要“协助军事工作”。

某种意义上,跟东北敌人的组织架构差不多,重庆派来接收东北的是“东北行营”,行营主任是陆军二级上将熊式辉,他负责全盘的事务。

再以黄埔嫡系陆军中将杜聿明,就任行营下属的“东北保安司令长官部”长官,主要负责指挥作战事宜,那谁是老大?还是熊嘛。

东北解放战争从1945年11月就全面打响了,林彪率领八路军、新四军的出关部队,抵御杜聿明的进攻,1946年初东北人民自治军改称“东北民主联军”,但是组织形式基本没有变化,林彪是总司令,彭真是第一政委、罗荣桓是第二政委。

转折始自1946年春季爆发的四平保卫战,面对敌人精锐的美械部队,东北我军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战略,四平是坚决死守还是应该适时放弃,东北局内部争论得很厉害。

而四平保卫战的最终失利,使东北我军遭到重大伤亡,八路军、新四军骨干伤亡8000余人,这都证明林彪的意见是正确的。

林彪提出不应该跟敌人正面硬刚,我军放弃大中城市,占领广大农村开辟根据地,积蓄力量并整编来自四面八方的部队,等到实力允许时,再跟杜聿明一较长短,与彭真同志的意见不一致。

东北局内部意见的不统一,也必然引起部队思想上的混乱。此时军事形势也很危险,到1946年6月上旬,敌人已经连续攻占四平、长春,三个精锐军全线逼近松花江,东北甚至有全境沦于敌手的可能。

有鉴于东北战场的严峻形势,以及东北局领导层内部出现的分歧,一时难以形成强有力的领导,“换帅”势在必行,延安方面经过认真考虑,于1946年6月16日发电指示:

“东北局:目前东北形势严重,为了统一领导,决定以林彪为东北局书记、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以彭、罗、高、陈四同志为东北局副书记兼副政委,并以林、彭、罗、高、陈组织东北局常委”。

到这个时间节点,林彪才是真正的“挂帅东北”,然而距离抗战胜利,已经过去整整十个月的时间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