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院建筑遵循的设计规范

 HelenChen0532 2022-09-26 发布于山东
朋友醉好原创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中医医院的建筑设计与中医文化设计

在现代医学创新和发展的趋势下,中医院设计也应体现时代的新特点,满足患者人性化医疗经验的需要,适应现代中医院绿色发展和管理的需要,同时也要融入中医文化特色。新型中式中医院设计,既能满足现代中医院医疗服务的功能需求,又能促进中医院形象的提升。

01
一般规定

中医院设计中,首先要考虑医院设计对医疗建筑空间环境设计的严格标准。例如,中医院的选址规划,应该是为计划中的医疗用地或可转换为医疗用途的房屋,以符合健康和疾病预防的要求。中医院建筑设计既要注重自身的特色,又要考虑到与周边环境的协调,需遵循的规范内容如下:

6.1.1总平面布局保证分区合理、流线清晰、交通便捷。主体建筑的平面布置、结构形式和机电设计应为今后发展、改造、和灵活分隔创造条件。

6.1.2建筑物出入口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门诊、急诊、急救和住院部应分别设置无障碍出入口;

2.门诊、急诊、急救和住院主要出入口处,应有机动车停靠的平台,并应设雨篷。

6.1.3应设置具有引导、管理等功能的标识系统。

6.1.4电梯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二层医疗用房宜设电梯;三层及三层以上的医疗用房应设电梯,且不得少于两台,  其中一台位无障碍电梯;

2.供患者使用的电梯和污物梯,应采用病床梯;

3.住院部宜增设供医护人员专用的客梯、送餐和污物专用货梯;

4.电梯井道不应与有安静要求的用房贴邻。

6.1.5楼梯的位置应同时符合防火、疏散和功能分区的要求。主楼梯宽度不得小于1.65m, 踏步宽度不得小于0.28m,高度不得大于 0.16m。

6.1.6推行病床的通道,净宽不应小于2.40m。有高差者应采用坡道相接,坡道坡度应按无障碍坡道设计。

6.1.7半数以上的病房应满足冬至日2h 小时以上的日照要求。

6.1.8除有特殊要求的用房外,门诊、急诊及医技部的患者治疗室及病房宜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

6.1.9室内净高应符合下列要求:

1.诊查室不宜低于2.60m;

2.病房不宜低于2.80m;

3.公共走道不宜低于2.30m;

4.医技科室宜根据需要确定。

6.1.10卫生间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患者使用的卫生间隔间的平面尺寸,不应小于1.10mX 1.40m,门应朝外开,门闩应能里外开启。卫生间隔间内应设输液吊钩;

2.患者使用的坐式大便器坐圈宜采用不易被污染、易消毒的类型,蹲式大便器宜采用感应冲水的大便器,进入蹲式大便器隔间不应有高差,大便器旁应设置安全抓杆;

3.卫生间应设前室,病人使用的公共卫生间宜采用不设门扇的迷宫式前室,并应配备非手动开关的洗手设施;

4.采用室外卫生间时,宜用连廊与门诊、病房楼相接;

5.宜设置无性别、无障碍患者专用卫生间;

6.妇科门诊诊疗区域宜设置孕妇专用卫生间,儿科门诊诊疗区域宜设置母婴专用卫生  间;

7.无障碍专用卫生间和公共卫生间的无障碍设施与设计,应符合现行标准《无障碍设 计规范》GB 50763 的有关规定。

6.1.11医疗废弃物和生活垃圾应分别处置。

02
门诊部

中医医院的门诊部,应设置在靠近医院交通入口处,门诊用房应符合要求,候诊用房宜设分科候诊,诊查用房应因单人和双人房间设置开间尺寸,鉴于中医疗法的特殊性,诊疗室应考虑设置隔间照顾病人的隐私需求。

6.2.1门诊部应设置在靠近医院交通入口处,应与急诊部、医技部临近,并应与住院部有便捷通道联系。

6.2.2门诊用房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公共部分应设置门厅、导诊、挂号、收费、预检分诊、候诊、药房、采血、检验、  输液、注射、门诊办公、卫生间等用房和为患者服务等公共设施;

2.各科诊区应设置诊查室、治疗室、护士站、污洗室等;

3.可设置换药室、处置室、清创室、X线检查室、功能检查室、值班更衣室、杂物贮  藏室、卫生间等;

4.医务人员工作区宜设置医务人员专用卫生间等必要保障设施,有条件的情况下,门诊诊 区可设置医务人员专用通道;

5.门诊各功能科室设置要求可参照《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GB 51039-2014)。

6.2.3候诊用房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门诊宜分科候诊,门诊量小时可合科候诊;

2.利用走道单侧候诊时,走道净宽不应小于2.40m,两侧候诊时,走道净宽不应小3.00m;

3.可采用医患通道分设、电子叫号、预约挂号、分层挂号收费等方式。

6.2.4诊查用房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双人诊查室的开间净尺寸不应小于3.00m,使用面积不应小于12.00㎡;

2.单人诊查室的开间净尺寸不应小于2.50m,使用面积不应小于8.00㎡;

3.中医教学以观摩传授为主,诊室面积应适当加大。

6.2.5中医特色诊疗室应符合下列要求:

1.推拿、针灸、熏蒸等中医诊疗室宜具有良好的自然通风采光,宜配置保持室内温度和湿度的设施;

2.康复治疗室以大空间为宜,方便康复器材的分区摆放;

3.推拿诊室和治疗室尽量合并布置;推拿床之间应设置隔断以保护患者隐私;大空间内平行布置推拿床,医师数和床位数之比在1/5-1/3;

4.针灸、熏蒸治疗室宜设置隔间,每隔间内床位数以不超过6床为宜,床位之间应设置隔断以保护患者隐私。

6.2.6中医治未病科宜临近体检、推拿科、针灸科,便于为服务对象提供中医特色健康干预服务。

03
急诊部

急诊部应快捷方便,便于急救,急诊用房包含常规功能用房和中医治疗室,另外还要考虑物理环境品质、隐私性和舒适度。具体要求如下:

6.3.1中医医院急诊部基本设置

1.急诊与急救功能应分区设置,相对靠近,分别设独立出入口,标识明显,便于急救  车辆到达和停放;

2.急诊部与门诊、医技、手术部有便捷的水平或垂直交通。

6.3.2急诊用房设置

1.急诊部包含常规功能用房:内科诊室、外科诊室、妇(产)科诊室、儿科诊室、骨  科诊室、留观室、抢救室、输液室、治疗室、清创室、换药室、医护休息室、办公室、  护士站、收费室、挂号室、药房、化验室、手术室、放射室、重症监护 室等;

2.急诊部应设置中医治疗室,房间设置需根据医疗流程进行空间设计。考虑多种中医  诊疗手段的可能性,中医治疗室应满足充足的面积需求及良好的通风需求。根据诊疗内  容考虑排水、防滑、防火等特殊需求的设计可能;

3.需根据其房间功能和诊疗手段考虑空间设计的物理环境品质、隐私性和舒适度。

04
医技科室

中医院的医技设备应当与医疗过程及服务能力相适应,同时应考患者年龄,应保证较安静的环境,具体内容如下:

6.4.1中医院的医技设备应当与医疗功能及服务能力相适应,同时应满足特色科室所需特殊设备的配置,保证专科专病的特殊要求。

6.4.2医技部应当靠近门诊及住院部,以便患者到达。

6.4.3考虑到中医医院患者年龄一般较大、停留时间较长的特点,医技用房应有较安静的环境,  避免环境噪声、特别是交通噪声的干扰。

6.4.4中心(消毒灭菌)供应室

1.宜自成一区,并靠近手术部、ICU及介入中心;

2.由收件、分类清洗、敷料制作、组装打包、灭菌、质检、无菌储存、器械库、办公发放、更衣厕所等组成。并严格按照洁净区、清洁区、污染区分区布置,并严格按照  生产加工单向工艺流程布置;

3.应为进入洁净区与清洁污染区的工作人员分别设置卫生通过;

4.宜考虑中医诊疗器具的消毒处理,在医院规划中与相关科室统筹考虑。

05
住院部

中医院的住院部应遵循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天然采光的设计原则,安静、舒适,独立成区,另外用房可分为患者区以及医疗辅助区,还应设置中医治疗室,休息等候区、卫生间、病房应满足以下相应规范的要求:

6.5.1住院部基本设置

1.病房设计遵循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的设计原则,采光不应低于采光等级Ⅳ级的采光系数标准值;

2.空间设计综合考虑患者、医护人员及其它相关人员的行为活动。针对就医、诊疗、等候  及休息环境的特殊性,进行差异化设计。整体环境设计引入中医哲学,强调人与自然  的密切关系,结合室内外景观空间设计,营造隐私、舒适、安全的诊疗氛围; 

3.注意避免环境噪声的干扰,尤其需避免交通噪声干扰,使室内尽量保持安静舒适的 声音环境;

4.住院部独立成区,设置单独出入口,水平及垂直交通与医院医技部、手术部和急诊部均有高效的流线关系。同时满足洁物、污物、送餐等物资运输的便捷性。

6.5.2住院部用房设置:

1.中医医院住院部可分为患者区及医辅区,患者区包含:病房(含卫生间)、重症监护 病房(根据实际需求设置)、抢救室、护士站、检查室、处置室、治疗室、配餐室、库  房、污洗间、家属谈话及等候休息区等功能用房。医辅区域包含:示教 室、医生办公、主任办公、护士长办公、更衣室、卫生间、值班室、医护休息室等功能用房;

2.中医医院住院部用房应设置中医治疗室,面积不宜过小,需满足相应诊疗流程需求。同时需根据展开内容组织空间形式,考虑患者的隐私性及舒适度的设计需求。考虑传统治疗手段的特殊性,中医治疗室需保证良好的通风并设置吸烟排气装置,根据诊疗内容考虑排水、防滑、防火等特殊需求的设计可能;

3.休息等候区域可结合就餐、活动、家属等候等功能设置,综合考虑设计该区域的空间尺度、交通关系和景观环境;

4.病房内卫生间设置位置综合考虑建筑空间条件,根据房间面宽、进深、朝向等因 素,选择合理的布局模式,尽量保证病房空间品质,保证良好的采光和通风条件,提升患者的休息舒适度;

5.病房空间尺寸设置应满足相应国家规范设计要求,对有特殊诊疗手段的病房需结合具体需求,考虑未来设备放置和操作条件进行设计。

06
药剂部

药剂部除了布局、流程合理,中药房、门诊药房、住院药房、静配中心、有毒危险药品应有安全设施,具体要求如下:

6.6.1药剂部布局和流程合理,应当能够保障开展正常工作:

1.门诊、急诊药房与住院部药房应分别设置;

2.门诊、急诊药房宜分别设中、西药房;

3.儿科和各传染病科门诊宜设单独发药处。

6.6.2中药房应符合下列要求:

1.中药房应设置中药饮片库房、中药饮片调剂室、临方炮制室、中成药库房、中成药调剂室、周转库等用房;

2.中药房应当远离各种污染源。中药饮片调剂室、中成药调剂室、中药煎药室应当宽敞、明亮,地面、墙面、屋顶应当平整、洁净、无污染、易清洁,应当有有效的通风、除尘、防积水以及消防等设施。

6.6.3门诊药房应符合下列要求:

1.门诊药房应设发药、调剂、药库、办公、值班和更衣等用房;

2.药房使用面积应与日门诊量相适应。

6.6.4住院药房应符合下列要求:

1.住院药房应设摆药、药库、发药、办公、值班和更衣等用房;

2.设有静配中心,住院用房面积可相应减少。

6.6.5静配中心应符合下列要求:

1.静配中心选址应远离污染源,不能设置于地下室或半地下室,宜设于人员流动较少的安  静区域,且便于成品输液的运送;

2.静配中心整体布局、各功能区的设置应当符合相关规定,与其工作量相适应,并能保证洁净区、非洁净控制区和辅助工作区的划分与合理缓冲衔接。不同洁净级别区域间应当  有防止交叉污染的相应设施,严格控制流程布局上的交叉污染风险;

3.洁净区应当包括调配操作间、一次更衣室、二次更衣室及洗衣洁具间;清洁区应当包括  普通更衣室、用药医嘱审核、打印输液标签、摆药贴签核对、成品输液核对与包装、配送和清洁间等区域;辅助工作区应当包括药品二级库、物料贮存库、药品脱  外包区、转运箱/转运车存放区、综合性会议示教区与休息室等;

4.不得在静配中心清洁区及洁净区设置地漏、卫生间、淋浴室;

5.静配中心整体净高宜2.5米以上;

6.调配操作间应分别设置进物、出物传递窗(门),危害药品进物、出物传递窗(门 )。调配操作间的设计应当能够使管理或监控人员从外部观察到内部的操作。

6.6.6贵重药、剧毒药、麻醉药、限量药的库房,以及易燃、易爆药物的贮藏处,设置安全设施,宜有监控报警装置。

6.6.7中药饮片贮存及质量检测用房和设施,中成药、辅料、半成品和成品等的储存区用房,应有防潮、防尘、防蚊、防蝇、防虫、防鼠等措施。

6.6.8发药窗口的中距不应小于 1.20m。

07
保障系统

中医院也不是孤立的存在于周边环境中,它应该应满足卫评、环评及消防设计要求,同时处理好噪音、气味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具体应遵循如下内容:

6.7.1保障系统应满足综合医院相关要求。

6.7.2营养食堂、厨房、餐厅、锅炉房、柴油发电机房、冷冻机房、垃圾房、污水处理机房、液氧站等与主要医疗用房及项目周边建筑之间,应满足卫评、环评及消防设计要求,同时处理好噪音、气味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08
室内装修设计

在医院装修当中,中医院的设计应当契合中医药行业的特征。简洁大气的医院装修设计风格,能较好地塑造医院科技感和医疗感,强调安全、可信赖的医院环境气质。并结合中医药行业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医院设计,可以通过中式风格的建筑设计、家具软装设计来展现传统中式美学情致,营造出一种宁静、放松、沉淀的中医院环境氛围。室内装修设计需遵循以下规范:

6.8.1室内装修设计应选用安全、卫生、耐用和具有抗菌性的材料,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一般医疗用房的地面、墙裙、墙面、顶棚,应采用便于清扫、冲洗、消毒的材料和

构造;

2.室内顶棚应便于防积尘、易维修;

3.内墙墙体不应使用易裂、易燃、易吸潮、易腐蚀、不耐碰撞、不易吊挂的材料,有推  床(车)通过的门和墙面,应采取防碰撞措施,踢脚板、墙裙应与墙面平;

4.除特殊要求外,有患者通行的楼地面应选用防滑的材料;部分医疗设备用房应防尘、防  潮、绝缘、防静电;

5.所有卫生洁具、洗涤池,应采用耐腐蚀、难沾污、易清洁的建筑配件;

6.除不应使用易产生粉尘、微粒、纤维性物质的材料。

6.8.2手术室、检验科、中心实验室、病理科、无菌室、层流病房等医院卫生学要求高的用房,  其室内装修应满足易清洁、耐擦洗、耐腐蚀的要求;手术室地面应采用导电或防静电地板。

6.8.3太平间、病理解剖室、医疗垃圾暂存处均应采用防虫、防雀鼠以及其他动物侵入的措施。

6.8.4检验科、中心实验室和病理科的操作台面应采用易洁净、耐腐蚀、易冲洗、耐燃烧的面  层,相关的洗涤池和排水管亦应采用耐腐蚀材料。

6.8.5洁净间内窗户、技术夹层、进入室内管道、风口、灯具与墙壁或顶棚的连接部位均应密  封,防止积尘和便于清洁。

6.8.6儿童诊疗区域的门窗、家具和楼地面等应采取必要的安全保护措施。

6.8.7检查、治疗用房应满足使用人群的隐私要求,注意开门方向,宜设闭门器。

6.8.8中医医院的急诊部室内环境设计主要强调急诊部的高效、便捷、指示性强的空间特色,可局部考虑结合中医特色文化,在满足主要功能导向的基础上,提升空间文化氛围。

6.8.9中医医院的住院部室内环境设计需注重空间品质,可更多考虑引入中医特色文化元素。为病  人营造具有中医意境氛围的诊疗休息环境,在公共休息区域强调中医医院的设计特色。整体设计有利于患者及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

09
防火疏散

中医院建筑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另外防火区、护理单元、高层病房、医疗用房、中心供氧用房设计应遵循以下规范:

6.9.1医院建筑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6.9.2防火分区应符合下列要求:

1.医院建筑的防火分区应结合建筑布局和功能分区划分;

2.防火分区的面积除应按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和建筑高度确定外,病房部分每层防火分区内,尚应根据面积大小和疏散路线进行再分隔。同层有 2 个及 2 个以上护理单元时,通向公共走道的单元入口处应设常开防火门;

3.高层建筑内的门诊大厅,设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灭火系统并采用不燃或难燃材料装修时,地上部分防火分区的允许最大建筑面积应为4000㎡;

4.医院建筑内的于术部,当设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并采用不燃烧或难燃烧材料装修时,地上部分防火分区的允许最大建筑面积应为4000㎡;

5.防火分区内的手术室或手术部、产房、重症监护室、精密贵重医疗设备用房、储藏间、实验室、胶片室等,均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 2.00h 的防火隔墙和 1.00h 的楼板与 其他部分隔开,墙上必须设置的门、窗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窗。

6.9.3每个护理单元应有 2 个不同方向的安全出口。

6.9.4高层病房楼应在二层及以上的病房楼层和洁净手术部设置避难间。避难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1.避难间服务的护理单元不应超过 2 个,其净面积应按每个护理单元不小于 25.0 ㎡确定;

2.避难间兼作其他用途时,应保证人员的避难安全,且不得减少可供避难的净面积;

3.应靠近楼梯间,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 的防火隔墙和甲级防火门与其他部位分隔;

4.应设置消防专线电话和消防应急广播;

5.避难间的入口处应设置明显的指示标志;

6.应设置直接对外的可开启窗口或独立的机械防烟设施,外窗应采用乙级防火菌。

6.9.5医疗用房应设疏散指示标识,疏散走道及楼梯间均应设应急照明。

6.9.6中心供氧用房应远离热源、火源和易燃易爆源。

010
中医文化设计

中医院在医院装修时,要契合中医院特征,也就是平衡和节制。在中医院设计中盲目地堆砌中式元素,通常会造成空间的医院装修风格凌乱没有美感、易过时、增加医院装修设计工程成本等几个问题。因此,中医院装修设计的环境装修一定要契合中医院的特征,对空间美感的追求要适度,不能过于追求奢华繁复的造型设计。具体需遵循的规范如下:

6.10.1中医医院临床科室的环境形象是展现中医药文化的物质载体。通过平面装饰、立体装饰等形式,起到营造氛围、弘扬历史、传播理念、崇尚医德、宣传知识、介绍方法、彰显特色   的作用。

6.10.2门急诊部是医院接触患者时间最早、人数最多、范围最广的地方,是医院面向社会的重要窗口,应是医院环境形象体系建设中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的最重要场所。

1.候诊区是患者等候诊疗的场所,内部装饰应以宣传知识和介绍方法、彰显特色为主,兼顾传播理念。宣传知识和介绍方法的具体内容,应与专业科室的特色相结合。重点传  播中医药治疗本科室相关疾病的理念,宣传中医药防治本科室疾病的知识,介绍中医药  治疗科室优势病种的特色及名老中医特长,营造良好的中医药文化氛围;

2.门诊诊室是医生为患者进行诊疗的场所,医患直接接触,内部装饰应以营造中医药文化氛围和崇尚医德为主。根据诊室的特点,内部装饰的总体格调应体现典雅书卷气息,诊桌、诊椅、诊柜等应注重融入中医药元素。专家诊室,应介绍名医诊疗经验与诊疗特长,名医传承家谱等;                                                 

3.中药候药区是患者诊疗结束后等候取药的场所,内部装饰应以介绍方法和宣传知识为主,兼顾营造氛围。介绍方法的内容应以中药饮片煎煮、服用方法为主,宣传知识的内容应以常用中药的药性、功用、主治、药品真伪鉴别等为主,营造氛围应注重采用常用或名贵中药的标本、煎煮中药的器具等。

6.10.3住院部是患者在一段时间内集中接受诊疗并休养、在医院内停留时间最长的场所,是照 顾和探视患者的亲友往来频繁的地方。

1.病区走廊是患者及照顾、探视者经常驻足的地方,内部装饰应宣传本科室中医专业知识,介绍中医特色诊疗技术与中医药特色护理,兼顾传播理念、营造氛围;

2.病房:是患者治疗康复、休息生活的场所,内部装饰应以营造中医药文化氛围为主,但不宜过多,可以点缀一些以国学或中医药为主题的书画、实物等。

6.10.4中医医院的标志标识系统,应具有整合本科室的核心价值、行为规范、突出视觉个性、增强公众印象的作用,是科室环境形象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内容上应在本院背景下、与本临床科室的特点相协调,形式上应注重体现中医药元素,力求构图简洁、形式典雅、色彩庄重、特色明显。

6.10.5中医医院标准色系要有主辅之分,但数量不宜过多;色彩要注重体现本科床科室的行业特色,并注意对识别和人们心理的影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