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江纵队[抗日战争时期人民军队]

 Loading69 2022-09-26 发布于四川
东江纵队
东江纵队
本词条是多义词,共4个义项
抗日战争时期人民军队
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广东省东江地区创建和领导的一支人民抗日军队,是开辟华南敌后战场,坚持华南抗战的主力部队之一。
东江纵队是在曾生、林平(尹林平)、王作尧、杨康华等主要领导带领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起来的抗日武装力量,其开辟的华南敌后战场成为“敌后三大战场”之一。 1945年,朱德同志在“七大”军事报告《论解放区战场》中将东江纵队与琼崖纵队和八路军、新四军并称为“中国抗战的中流砥柱”。
基本信息
中文名
东江纵队
隶属
华东野战军
驻军总部
广东省东江地区
著名指挥官
曾生、林平、王作尧、杨康华
获得荣誉
朱德将东江纵队与琼崖纵队和八路军
新四军并称为中国抗战的中流砥柱
创建武装
反映东江纵队成立的油画
1938年10月12日,侵华日军在惠阳大亚湾登陆,东江下游各县及广州相继沦陷。[5]在此前后,中共广东省委及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负责人廖承志,根据中共中央关于要在日军占领区开辟抗日游击区的指示,派一批共产党员到东莞、宝安、惠阳、增城等地组织抗日武装。12月2日,中共惠(阳)宝(安)工作委员会在惠阳周田村成立了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曾生任总队长;12月下旬,中共东莞中心县委员会及宝安、增城党组织领导的东莞模范壮丁队等几支武装在东莞苦草洞进行整编,成立了东宝惠边人民抗日游击大队,王作尧任大队长。两支武装共200余人。
1939年初,经与东江国民党当局谈判达成协议,这两支武装分别改番号为国民革命军第4战区第3纵队新编大队和第4纵队直辖第2大队。9月,日军再次在大亚湾登陆,两支游击队主动袭击日军,先后收复大鹏半岛沙鱼涌及宝安县城南头,并在横岗伏击战中,毙伤日军30余名,迅速扩大了影响。广大群众、港澳同胞和海外华侨踊跃支援和参加抗日游击队。至年底,两支游击队共发展到700余人。
1940年3月,两支游击队遭到国民党顽固派军队的围攻,被迫向海丰、陆丰转移,途中被追击堵截,损失严重,最后剩100余人。
重返敌后
东江纵队使用过的武器
1940年8月,曾生、王作尧等遵照中共中央关于游击队应返回东莞、宝安、惠阳坚持敌后抗战的指示,率部重返东宝惠地区。中共广东省委派省委常务委员、东江特别委员会书记林平(尹林平)到宝安上下坪召开游击队的干部会议,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坚持敌后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建立抗日根据地的基本方针,将部队整编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3、第5大队。整编后,林平兼任两个大队的政治委员,梁鸿钧负责军事指挥,曾生、王作尧分任大队长。两个大队分别进入东莞大岭山区和宝安羊台山区开辟抗日根据地。11月,第3大队首先在黄潭击退进犯的日军,毙伤日军数十名。尔后,两个大队不断袭击日伪军,打退国民党顽固派军队的进攻。
1941年6月,第3大队在民兵的配合下,把进犯大岭山区的600余名日伪军围困了两昼夜,毙伤日军大队长以下50余名。第5大队在羊台山粉碎了日伪军的“扫荡”,毙伤敌70余名。两个大队在与日伪军和国民党顽固派军队的斗争中,积极发动群众,组织民兵,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到1941年秋,部队发展到1500余人,武装民兵1000余人,建立了广州—九龙铁路以西的大岭山和宝安—太平公路以东的羊台山两个抗日游击根据地。[13]
1941年12月,日军发动太平洋战争,同时占领香港。游击队即派出武工队进入香港、九龙地区,开展城市游击战,建立新的游击基地。游击队还先后建立了海上中队和护航大队,开展海上游击战,袭扰日军海上运输线,保护渔民和商船往来。香港沦陷时,有一大批中国文化界知名人士和爱国民主人士,以及国际友人滞留港岛,处境十分危险。[1]抗日游击队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克服重重困难,先后从香港营救出何香凝、柳亚子、茅盾、邹韬奋等700多人,一些国民党官员和眷属、遇险的美国航空队飞行员以及港英官兵和荷兰、比利时、印度等国的人士近百人,在国内外影响很大,对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942年1月,中共中央南方工作委员会副书记张文彬到羊台山抗日根据地的白石龙村召开游击队干部会议,总结了部队对敌斗争的经验,成立了以林平为书记的中共广东军政委员会,统一领导东江和珠江地区的抗日斗争,并将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编为游击总队,梁鸿钧任总队长,林平任政治委员,部队编成1个主力大队和东莞、惠阳、宝安、港九4个地方大队。[8]此时,游击总队建立了电台,从而能及时直接得到中共中央和中共中央南方局的指示。4月以后,东江地区国民党顽固派军队与日伪军勾结,不断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围攻和经济封锁,加上这一年东江地区发生严重旱灾,根据地军民处境十分困难。游击总队坚决贯彻中共中央南方局书记周恩来关于面对国民党顽固派对游击队势在必打、志在消灭的方针,要依靠群众针锋相对地进行斗争的指示,开展整风学习,统一了干部思想,部队与人民群众紧密团结,自力更生战胜困难,坚持抗战,经过一年的艰苦奋斗,终于渡过难关,取得了反击国民党顽固派军队进攻的胜利。
东江纵队斗争形势图
1943年1—10月,游击总队向日伪军主动出击,拔除了广九铁路及宝太公路、莞城—太平公路沿线的一批据点;争取了伪军1个营反正,2个连投诚;海上独立中队以少胜多,在大亚湾全歼伪海军1个大队。
1943年11月,日军发起了打通广九铁路的进攻作战。[3]中旬,日伪军出动七八千人,号称“万人扫荡”,在空军配合下,对大岭山抗日根据地实行“铁壁合围”;下旬又对羊台山抗日根据地实行“多路围攻”。[10]游击总队在杀伤一部日伪军后,巧妙地跳出包围圈,转向外线袭击敌人,经过一个多月的顽强战斗,粉碎了日伪军的大规模“扫荡”,收复大片失地,使广九铁路两侧的解放区连成一片,卡住日军南线交通运输的咽喉,破坏日军的战略部署,策应了美、英盟军在太平洋对日军的反攻作战。[11]此时,游击总队发展到3000余人。[6]
发展壮大
为适应斗争需要,游击总队于1943年12月2日在惠阳坪山改编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曾生任司令员,林平(尹林平)任政治委员,王作尧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杨康华任政治部主任。下辖1个主力大队、5个地方大队和1个护航大队。纵队成立后,大力加强部队建设,广泛开展杀敌竞赛和扩军竞赛,不断向日伪军发动进攻。
1944年上半年,仅广九铁路以西的部队就歼灭伪军20多个连,迫使伪军1个营和1个暂编团团部100余人投诚;港九独立大队积极开展城市游击战,炸毁了香港启德机场的油库和九龙第4号铁路桥;护航大队在大鹏湾海面俘获日军武装运输船3艘。6月间,日军出动配合进攻湘桂线。为钳制日伪军,东江纵队沿广九铁路、宝太公路等交通线广泛出击,先后全歼广九铁路常平、平湖等站的伪军、伪警大队。同时,东江纵队还组成北上抗日先遣队,向粤北挺进,一度解放清远县城。
1944年2月11日上午9时许,29岁的中美联合空军飞行指挥员兼教官克尔中尉率领第十四航空队20架战斗机从桂林起飞,护卫12架轰炸机袭击日军在九龙的启德机场。激战中,克尔驾驶的P-51野马式战斗机击落2架日机后不幸被炮火击中起火,负伤的克尔无奈弃机跳伞降落到启德机场北面的新界。在日军展开地面大搜捕的危急时刻,中共领导的抗日武装东江纵队港九大队紧急行动,冒死抢救保护了克尔。
1945年春,东江纵队派出两个支队挺进东江北岸,开辟以罗浮山为中心的江北抗日根据地。5月,纵队领导机关由东江南岸转移到博罗县罗浮山。8月初,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向粤北发展的指示,在珠江纵队一部配合下,集中主力1000余人挺进粤赣湘边区,准备迎接八路军南下支队,开辟五岭抗日根据地。此时,部队发展到9200余人,辖9个支队,并先后成立了江南、江北、粤北和东进4个指挥部,活动地域由东江两岸扩展到广州市郊区、粤赣湘边区和海陆丰地区。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9]华南日伪军在国民党当局的指使下,拒绝向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缴械,东江纵队遵照朱德总司令的命令,立即向日伪军展开进攻。至9月底,收复城镇60余处,歼灭日伪军1000余名。[4]
纵队改编
1946年6月,根据国共两党谈判达成的协议,东江纵队主力以及包括珠江纵队、韩江纵队及南路人民抗日解放军等部分骨干北撤山东省解放区,解放战争时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两广纵队。留在广东的人员,一部分后来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的骨干。
电视剧
基本信息
集数:48集
制片地区:广东
导演:张玉中
编剧:胡文冰
出品人:胡国华
剧情介绍
1938年10月12日凌晨,日军从大亚湾登陆。国民党连长杨晨率领全连官兵奋起还击,与登陆日军展开血战。青年渔民刘鹏仔带着堂弟刘湾仔等与日军展开博斗,寡不敌众,身负重伤的杨晨在刘鹏仔等人的援助下,逃出虎口。
曾生遵照党的指示,在坪山成立了“惠宝人民抗日游击队”,与东莞王作尧的第二大队并肩战斗,沉痛地打击日军。香翰屏害怕这两支部队将对国民党构成威胁,他们借口集训,准备将这两支部队彻底歼灭。曾生和王作尧决定东移海陆丰地区。部队到达海陆丰后,处处遭受国民党军队和地方反动势力的前追后堵,部队损失惨重。这时,林平受党中央的派遣,决定部队重返惠东宝地区。
曾生率领第三大队七十多人来到东莞的大岭山区,建立抗日根据地。王作尧率领第五大队三十多人来到宝安的阳台山区,建立抗日根据地。两支部队到达山区后,大力宣传抗日政策,广泛发动群众,打击地富反,部队得到了迅速发展与壮大,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胜利,打得日军落花流水。
1941年,日军攻占香港。抗日游击队受中共中央委托,抽调精干力量成立港九大队,并派出刘鹏仔等短枪队员挺进香港九龙,配合大部队将茅盾、邹滔奋等800多文化界人士安全送往游击区。
由于日军在广东驻军减少,国民党派出大批部队前往大岭山和阳台山围剿。曾、王二部在山区密林中与国民党军周旋,战斗打得非常残酷,最后退出外围,重新恢复惠宝边根据地,并挺进梧桐山区,开辟大鹏湾和大亚湾海上场战。不久,两支部队合二为一,成立了东江纵队。
刘鹏仔率领短枪队在清远、南雄地区收编土匪,打击反动势力,在与国民党团长麻玉章战斗中,遭到了麻玉章所部的偷袭,不幸壮烈牺牲。消息传来,林文雄单枪匹马闯入敌营,将麻玉章一枪击毙,为战友报仇雪恨。
国共双方就东江纵队北撤山东达成协议,曾生率东江纵队北撤人员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曾战斗过的熟悉的家乡。林文雄告别女友方蓝,望着渐渐远去的战友,洒下了伤心的泪水。
历史评价
七年中,东江纵队在远离中共中央,难以取得华北、华中抗日根据地战场直接支援的困难条件下,与琼崖纵队、珠江纵队、韩江纵队和粤中人民抗日解放军、南路人民抗日解放军等人民武装共同坚持了华南的抗日战争,经历大小战斗1400余次,歼灭日伪军9000余人。部队发展到1.1万余人,建立了大片抗日根据地,成为华南抗日战场的一支主要力量。
特点精神
东江纵队的政治教材
一是东纵远离党中央,远离八路军、新四军主力,在华南敌后艰苦复杂的环境中,坚持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逐步发展成为一支抗日劲旅。
二是东纵组成人员中,知识分子多,港澳同胞多,归国华侨多,女战士多,政治素质、文化素质较高并有广泛深厚的群众基础。
三是东纵把抗日游击战争从农村推进到敌占区的香港及沿海城市,成功地创造了大城市和沿海抗日游击战争的典型范例。[2]
四是东纵抢救了一大批中华民族精英,保护了我国文化瑰宝。
五是东纵抢救了一批国际友人和盟军人员,赢得盟军信任,促进了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发展。
六是东纵对三年解放战争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历史地位
一是东江纵队是日军全面入侵华南后,中国共产党在华南举起的敌后抗战的旗帜。东江纵队的前身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是华南沦陷后中国共产党在华南组建的第一支人民抗日武装,东莞榴花阻击战、百花洞大捷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华南人民武装对日军的较早的有组织的典型战例,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华南敌后抗战方针,最早在东江纵队得到落实。
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
二是东江纵队敌后战场是中国共产党开辟的华南敌后战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宣布投降时,中共中央确定东莞为华南抗日纵队的受降地区,朱德命令侵粤日军派出代表到东莞地区投降。
1945年,朱德总司令在中共“七大”军事报告《论解放区战场》中将东江纵队、琼崖纵队与八路军、新四军并称为“中国抗战的中流砥柱”。胡锦涛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对东江纵队的评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游击队(华南游击队即包含东江纵队)、东北抗日联军和其他人民抗日武装力量奋勇作战。广大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海外华人,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以各种方式参加和支援祖国人民抗战,不少同胞为国捐躯。
部队沿革
1939年1月1日,中共东莞中心县委及宝安、增城中共组织领导的人民武装在东莞县苦草洞整编,成立东(莞)宝惠边人民抗日游击大队,王作尧任大队长。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和东宝惠边人民抗日游击大队共200余人,分别使用国民革命军第四战区东江指挥所第3游击纵队新编游击大队和第4游击纵队直辖第2游击大队番号。4月,中共中央派八路军留守兵团所属保安司令部参谋处主任梁鸿钧等到东江。5月,在坪山成立东江军事委员会,由梁广、梁鸿钧负责,统一领导新编游击大队和第2游击大队。9~12月,两支游击队发展到700余人。1940年9月,新编游击大队和第2游击大队余部由海陆丰沿海地区返抵宝安县上下坪村,改编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3、第5大队,林平(尹林平)兼任两个大队的政治委员,梁鸿钧负责军事指挥。1941年2月,第3、第5大队派出小分队进入增城县西部,与当地中共组织领导的抗日游击队基干队会合。4月,成立增(城)从(化)番(禺)独立大队,游击区扩展到增城和广州市东北郊一带。[7]9月,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发展到1500余人,在广九铁路(广州―香港九龙)西侧建立了大岭山和阳台山抗日根据地。12月,日军侵占香港。第3、第5大队各派出一支武工队进入港九地区,成立港九大队,开展城市游击战。1942年1月,根据中共南方工委的决定,在阳台山根据地白石龙村成立广东军政委员会,并将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改称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梁鸿钧任总队长,林平任政治委员。以第5大队为基础成立主力大队,其余分别编入第3大队、惠阳大队、宝安大队、港九大队。[14]1~3月,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根据中共中央南方局的指示,先后从香港营救出何香凝、柳亚子、茅盾、邹韬奋、胡绳、夏衍戈宝权等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文化界知名人士、国民党官员和眷属,以及美国、英国、荷兰、比利时、印度等国际友人共800余人。1943年,游击总队经过整风学习和军事训练,向日伪军展开广泛出击,对进犯根据地的国民党顽军进行反击,至7月,恢复和发展了惠东宝抗日根据地。其间,大亚湾独立中队扩编为护航大队,以挺进罗浮山地区的宝安大队一部整编成立独立第2大队。11月中旬~12月,游击总队以灵活机动的战术,挫败日伪军对大岭山根据地发动的“万人扫荡”,并击退日伪军对阳台山根据地的多次进攻。1943年12月2日,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在坪山扩编成立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曾生任司令员,林平任政治委员,王作尧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杨康华任政治部主任。下辖第2、第3、第5大队、惠阳大队、宝安大队、港九大队、护航大队,共3000余人。东江纵队成立后,积极开展杀敌立功竞赛和拥政爱民及扩军运动,并向日伪军连续出击,至1944年6月,进行战斗148次,歼灭日伪军1000余人,迫使伪军1个营和伪自卫军1个暂编团团部投诚,纵队总人数发展到近5000人。[15]7月,东江纵队军政干部学校在大鹏镇成立。9月,东江纵队从惠阳大队、护航大队、港九大队抽调人员组成独立第3大队,进入罗浮山地区,为建立根据地作准备;以第2、第3大队各一部组成北上抗日先遣队,挺进粤北,一度解放清远县城。9月~1945年2月,东江纵队将所属部队扩编为第1、第2、第3、第4、第5、第6、第7支队和北江支队、西北支队,连同大亚湾人民抗日自卫总队、港九大队、护航大队等,共9200余人。1945年2月底,北江支队、西北支队在粤汉铁路(广州―武昌)两侧开辟清远、英德、佛冈、新丰、翁源抗日游击区。3月,第3支队进入博罗,会同第4、第5支队创建以罗浮山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5月,纵队领导机关由东江南岸转移至江北罗浮山,游击区域逐渐向粤北和粤东发展。8月初,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向粤北发展、开辟五岭根据地的指示,东江纵队组成粤北指挥部,率第3、第5支队和北江支队、西北支队等向粤赣湘边挺进,准备与王震率领的八路军南下支队会合,后因遭国民党军围攻,会合未成。[12]其间,珠江纵队第1支队、独立第3大队和第2支队一部共1000余人编入东江纵队。日本投降后,东江纵队向拒绝投降的日伪军展开反攻。至9月底,收复城镇60余座,歼灭日伪军1000余人。纵队总人数发展到1.1万余人。10月,为加强分区指挥,又成立江南、江北、东进指挥部。1946年6月,根据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东江纵队(含珠江、韩江纵队,广东、广东南路人民抗日解放军部分骨干)2500余人北撤山东省烟台解放区,其余人员大部就地复员,留400余名武装骨干分散坚持斗争。[16]
部队功绩
东江纵队在抗日战争中进行大小战斗1400余次,歼灭日伪军9000余人,建立了总面积约1.5万平方千米、人口约450万的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有2500余名指战员牺牲。
参考资料
[1]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东莞97岁抗战老兵黎洪:党和人民鱼水情深不可分离2021-05-21T23:28:00 08:00[引用日期2022-05-19 12:51:58]
[2]
「品读党史·惠州元素③」 热血惠州,谱写东江革命新篇章2021-05-08T16:58:28 08:00[引用日期2022-05-19 12:52:00]
[3]
第十一篇党派群团-东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18-08-14T02:52:00 08:00[引用日期2022-05-19 12:52:34]
[4]
晶报说·党的故事 | 东江纵队成立2021-03-29T14:07:40 08:00[引用日期2022-05-23 18:38:17]
[5]
华南游击队:大都市和沿海抗日游击战的典范2017-12-29T00:00:00 08:00[引用日期2022-05-23 18:53:20]
展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