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色山水”赞“红色精神”,著名画家王依民作品入藏古田会议纪念馆

 8金戈铁马8 2022-09-26 发布于江苏

原标题:“红色山水”赞“红色精神”,著名画家王依民作品入藏古田会议纪念馆

2021年5月26日,著名书画艺术家、中国工笔山水画院院长、“红太行”山水画开拓人王依民作品《王璲诗意图》被古田会议纪念馆收藏。

古田会议纪念馆是国家一级博物馆,是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田会议旧址为依托建立的全面介绍古田会议历史和宣传古田会议精神的专题革命纪念馆,拥有馆藏文物1万多件,其中珍贵文物2千余件。在我党的历史上,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实现了人民军队浴火重生、凤凰涅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此地写就。

古田会议旧址作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全国重要的红色景点,在传承红色基因,高举胜利红旗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王依民的作品得以入藏,则是对他红色山水画作品的极大认可。此前,他的作品还被人民大会堂、中国国家博物馆、八路军太行纪念馆收藏并获颁收藏证书,并为《军报解放》所刊登。

山清水秀气浑厚,红韵太行显巍峨。王依民作为当代中国画坛的拓荒者,以独树一帜的“红太行”风格,成为了当代中国画红色题材的丰碑。太行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圣山”,从古至今,其都有着十分特殊的象征意义。而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岁月里,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军民开展生产自救和互助运动,使太行山区成为党领导敌后抗战的坚强堡垒,成为中国革命不断取得胜利的前进基地。巍巍太行孕育的中华民族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的英雄主义精神,光耀千秋,彪炳史册。

王依民老师通过多年积累地对太行山的观察与实地写生,用笔墨将太行山的风骨及精神用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把特有的风姿、气度、性情融入自己的美学体系之中,以诗家情怀诠释着巍峨太行,描绘着心中家园,勾勒着震撼人心的太行丰碑,为世人再现了一幅幅太行山的大美画卷,让更多的人可以深切地认识和体会太行精神。这是新时代艺术表达中国的重要方式。

在创作风格上,王依民师承中国国家画院第三任院长、当代山水大家龙瑞,同时得著名山水画家张培武及当代工笔山水大家刘铁泉、王裕国几位先生之精心指点,可谓集众家之所长,形成了兼工带写之集写意与工笔于一身的创作风格,造就了他对山水大作之整体驾驭能力。丰富的写生经验让他的作品灵动自然,蜚声画坛。他笔下的太行山水,大气浑厚又不失灵秀,因此,我们在欣赏王依民作品的同时,可以深深地感受到浓重的太行情怀。他所表现出的太行山风骨神采,太行山的脉动呼吸,是极具艺术感染力,并受众多名家所推崇,其笔下太行恢弘的气势,大气磅薄的用色得到了当今画坛包括刘大为,卢禹舜,冯大中等多位名家的首肯。

在近现代中国美术史上,以山水画创作闻名于世的有刘海粟大师。刘海粟一生钟情黄山,其艺术生涯最重要的作品也多以黄山为题材,如《黄山奇峰图》、《天都夕照》等,可以说黄山是其艺术的源泉。而且,从1918年第一次跋涉黄山到1988年第十次登临黄岳,跨度达70年之久,几乎囊括了刘海粟一生的艺术实践活动。他在十次登临中体现出来的不断攀援、不断超越的品格精神,更加令后人敬佩,引作启迪。而作为后辈的王依民,就以刘海粟为榜样,他为了画好心中的太行山,弘扬太行精神,已十一次入太行山,他的目标是入太行100次,只为创作出属于自己太行山水。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和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而王依民的“红太行”山水画,以祖国大好河山为主线,以民族精神为主旨,深刻地展现了时代主题、顺应了时代潮流,屹立于当代画坛!

王依民作品欣赏:

《太行红韵》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

《红色记忆》 人民大会堂藏,曾刊登于《军报解放》

《太行风骨》

《太行高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