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训练(13) ——抽象思维能力训练(构建对应促抽象)

 慢点数学 2022-09-26 发布于江苏

到了高年级,利用对应的思想方法去解决问题更为多见。如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求解、圆面积公式的推导、利用数对(方向与距离)表示物体的位置等。

其中,分数应用题是小学阶段解决问题中较为抽象的内容,也是学习的难点。如果能借助线段图把数转化为形,再结合对应的思想方法,便可使问题迎刃而解。

如:有一堆糖果,其中奶糖占45%,再放入16块水果糖后奶糖就只占25%了,那么这堆糖中有奶糖多少块?

读完题,虽然不知从何处入手解答,但是会体会到奶糖的数量在放入水果糖前后并没有发生变化,这是不是我们分析问题的抓手呢?

家长:你能用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吗?

孩子:

家长:你能找到与数量“16”对应的分率吗?

孩子有可能得出:75%-55%=20%。

应提醒孩子55%对应的单位“1”是放入16块水果糖之前的糖果总量,而75%对应的单位“1”是放入16块水果糖之后的糖果总量,单位“1”不同,不能进行运算。

家长:把谁看作单位“1”,便可以使这两个单位“1”不同的分率转化为单位“1”相同的分率?

孩子想到了不变量:把奶糖的数量看作单位“1”。

家长:如果把奶糖的数量看作单位“1”,你能找出放入16块水果糖前后,其它糖果所占奶糖的分率吗?

孩子:

放入16块水果糖前,把奶糖数量看作单位“1”,等分45份,其它糖果数量是这样的55份,所以其它糖果是奶糖的55/45=11/9。放入16块水果糖后,仍把奶糖数量看作单位“1”,等分25份,其它糖果数量是这样的75份,所以其它糖果是奶糖的75/25=3。

家长:这样与数量“16”对应的分率是什么?为什么?

孩子:与“16”对应的分率是(3-11/9),因为放入16块水果糖前后的其它糖果数量,都是与相同的奶糖数量作比较,所以得到分率“11/9”与“3”是相同的单位“1”,它们之间的分率差就与数量“16”对应。用16÷3-11/9)=9,便得到了奶糖(单位“1”)的数量。

回顾分析过程,首先借助线段图把抽象的数量关系直观展现出来,再通过比对分率“55%”与“75%”的单位“1”不同,进而思考如何把这两个分率转化为相同单位“1”的分率,这样才能找到与数量“16”对应的分率。可见,解决问题的核心就是寻找与数量“16”对应的分率。正是这种对应的思想方法,驱动着孩子去画图、分析、转化,从而使孩子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与发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