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黎叔盛/三亚崖州水南村黄姓与黄道婆、钟芳的关系

 百荷书房 2022-09-26 发布于河南


文/黎述盛


我是三亚崖州水南村人。
我的祖母是水南三村黄氏长房女。
三亚崖州水南村黄氏,原村址,水南高山村,明朝时和水南高山村钟芳(钟姓)比邻而居。也就是说,水南高山村明朝时仅有黄姓和钟姓两大姓族居住,据说还有少数李姓人家。明朝时,水南村出了一个岭南巨儒钟芳。钟芳的母亲姓黄,即钟芳的外婆家姓黄。明朝水南高山村是有钱大户,因此,钟芳幼年是在外婆家长大的,钟芳幼名黄芳,后来钟芳考中进士后才改名钟芳。
其实,水南高山村黄姓在元朝时已经是富有旺族。世界第一棉纺家黄道婆从上海流落三亚崖州后就被水南高山村黄姓收养了。黄道婆刚到三亚崖州年纪大约在十几岁左右。黄道婆刚刚被水南村黄姓兄弟收养时是没有名字的,只知道姓黄。因为黄道婆是从道上捡来养的,所以水南高山黄姓人就称她为黄道姑。(水南话,姑仔。)黄道姑在水南高山村黄家住下来近三十多年,一直到她年老满头白发才返上海。这时候,元朝快灭亡了,明朝开始了,元人对汉人的压迫不存在了,汉官当朝了。这时候,黄道婆已经满头白发,黄家后辈就改口叫黄道姑为黄婆婆了。


黄婆婆就是口头称呼,黄道婆是官方户口登记的正式名字。因为黄道婆从十几岁就和黄家雇佣的黎族小姑娘一起纺纱织布,崖州州官来收农户税,黄家就用黄道婆织的崖州被去抵税,崖州收税官登记的时候就登上了黄道婆的名字。所以说,黄道婆的名字是崖州人给她起的,主要是水南高山村民给起的。
黄道婆老了才返回上海,不断地改革织布技术,在上海种棉花,开棉织厂。黄道婆死后,上海人还建一个小庙纪念黄道婆。据说水南黄家在自己供奉的神祇牌位面前还放了一尊黄道婆的小雕像纪念黄道婆。水南高山黄家很有钱,听说,后来有人在水南高山村的园坡上劳作还挖出一口堆有银元的大缸。我姓黎,听说我的族人在清朝光绪年间在现南滨场中学附近拖牛车挖到一缸光银。现南滨场中学校址正是水南高山村的范围内。


现在水南高山村已经没有汉族居民了,现高山村黎族不是原居民。解放后,1961年左右,乐东黎族逃荒到水南高山村住下来靠近龙眼塘靠摸螺捉小鱼小虾过日子,后来政府照顾才归并水南村管。明朝后期,水南高山村的黄姓钟姓因为在高山村盗贼打村抢劫,烧杀抢掠,钟姓搬到现水南头糖,拱北官糖。
黄姓搬到水南白蜡根(三村),拱北黄叶村,有的搬去九所一带。

 
黎述盛,三亚市崖州水南村人,1977年考上师范,毕业后任教至2017年退休,现居三亚,喜欢写近体诗。近年来《三亚日报》刊登本人的诗作十多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