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永虎 | 回忆张焕

 天下孝义人 2022-09-26 发布于北京

往期回顾 

·  三皇庙览胜

·  侯玉兰戏剧人生

作者:武永虎

张焕,山西孝义人,1917年出生在孝义下堡村的一个农民家里。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受到革命熏陶的张焕同志毅然投笔从戎,离开了新婚不久的爱妻,积极参加了我党领导的革命工作。他先后担任农会秘书,抗日区政府助理员,专署民运工作团团长,汾阳县抗日游击中队指导员,汾阳县抗日政府司法科长等职。他打仗非常勇敢,常常是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冲杀在对敌斗争的最前沿,他从小酷爱文艺,吹拉弹唱样样精通。部队休整时,他就给同志们和群众演唱自编的宣传抗日的文艺节目。同志们说他是:“打起仗来是虎将,休息下来是文人”。
因革命工作需要,张焕同志从1942起,先后担任晋绥二分区大众剧社社长,雁门剧社社长,五分区长城剧社社长,绥蒙军区剧社社长,晋绥军区人民剧社社长。他既是剧社领导,又当演员,台上台下忙个不停。剧社的工作本来就艰辛。要到行署、军区演出,要到部队慰问演出,要搞支前的劳军演出,要给老百姓演出,有时还是冒着敌人的炮火随军演出,还得不断编创、移植上演新剧目。就这样,张焕同志在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指引下,一是团结、教育、改造了一批老艺人,使他们成为真正的革命文艺战士;二是培养了一批戏剧艺术干部,使他们成为建国后山西戏曲剧团的领导骨干;三是编创、移植上演了大批优秀的古装戏和革命现代戏,使文艺真正成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武器”。
1948年3月的一天,张焕同志接到晋绥军区司令部贺老总的命令,让他带领人民剧社赶往晋绥军区司令部驻地蔡家崖,为毛主席、周恩来副主席等中央领导演出。他带领剧社全体演职人员,马不停蹄地赶赴蔡家崖,为中央领导演出了晋剧《打金枝》等戏,受到毛主席等中央领导的赞扬。
张焕同志的妻子刘瑞兰,受丈夫革命热情的影响,也毅然离开了家乡,奔赴抗日前线,寻找自己的丈夫张焕,决心要与张焕一道参加革命工作。刘瑞兰从1943年至1944年,冒着生命危险,穿越敌人的封锁线,翻山越岭,近一年的辗转,行程千里,才在党组织的帮助下和自己的丈夫张焕见了面。从此,瑞兰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成了张焕同志的贤内助。千里寻夫,传为佳话。革命伴侣,白头偕老。
太原解放后,从1949年起,张焕同志先后担任太原市戏剧工作委员会主席,太原市文化局科长、副局长、局长。他遵照党的文艺路线和方针,组建和创建了太原市晋剧一团、二团、京剧团、豫剧团、碗碗腕剧团、杂技团、话剧团、青年歌舞团等,丁果仙、牛桂英、丁巧英、花艳君、赵翠英、张美琴等艺术名家荟萃,可谓人才济济,竞艳争芳,为繁荣和振兴太原市及山西省的戏剧艺术事业开创了新的局面。有 了形式多样,整齐的艺术表演团体,张焕同志就着力抓演出剧目。一手抓现代戏的演出科目,如《白毛女》、《小女婿》、《阳春姐妹》等;一手抓优秀的传统剧目上演,如《芦花》、《屈原》、《八件衣》、《三上轿》等。这些剧目,张焕同志都要亲自指导、排练。他和同志们合作加工整理的《打金枝》,由丁果仙、牛桂英、郭凤英、冀美莲等名角上演,1953年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搬上银幕。是山西戏剧艺术电影的开山之作,轰动一时,蜚声剧坛,脍炙人口,久演不衰,誉满全国。

周恩来总理接见晋剧大师丁果仙

为了使戏剧事业后继有人,他极力主张办戏剧学校,并四处奔波,找领导,选校址,聘教师,筹资金。经过他和同志们的精心筹划和努力,于1957年创办了由著名晋剧大师丁果仙(艺名果子红)担任校长,由他兼任副校长的山西省太原市戏剧学校,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演员和晋剧名家。如田桂兰、高翠英、郭彩萍等,都是后来的”梅花奖”得主。
1977年,张焕同志担任了山西省文化局(厅)副局(厅),立下了功勋。原山西省文化局(厅)局(厅)长,党组书记巨玉秀为张焕同志八十寿从艺六十年作诗如下:
艺园辛劳六十春,戏曲书画传后人。
德艺双馨誉并州,育得桃李满三晋。
这首诗概括了张焕同志的艺术成就和他高尚的道德品质,也是对张焕同志辉煌人生的真实写照。
张焕同志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以后,仍旧一如既往地忙于党的文化事业,1986年春节刚过,张焕同志就带领山西省文化厅录相室的工作人员来到孝义,搞《中国戏曲集成-山西卷》“孝义皮影、木偶戏、碗碗腔”的录音录相工作。
当时,张焕同志早已从山西省文化局(厅)副局(厅)长,党组副书记的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了。虽已是”人到七十古来稀”的高龄,但他鹤发童颜,精神矍株,为了党的戏剧事业,仍然不辞劳苦,和剧组人员爬山涉水,夜以继日地工作,是一个乐于奉献的人。他又不以老资格、老领导自居,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保持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他的这种精神时时感染着他身边的人,使剧组工作提前顺利完成。
1992年张焕同志被山西省委、省政府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并享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特殊津贴。
张焕同志虽然离我们而去了,但我们永远怀念他。

更多人在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