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0后艺术家,用双手再现“生命的痕迹”

 童行者 2022-09-26 发布于北京

当身边的大自然遇上火爆国际的“装置艺术”,一群10后和自然艺术又能擦出怎样的火花?

听说在前方,孩子们已经创造出了四件“雕塑与艺术装置”,让我们一起走进艺术家们的内心世界,一起去瞧瞧少年艺术家们的创作历程吧!

1

《家园》

“家”寄托了人类的情感诉求和归属。

在大自然中完成了一生使后的它们,等待着的原本是回归土壤,而孩子们赋予了它们的生命


小方舟,小巢穴.....在孩子们的手中慢慢成型,动物们也在城市里找到了属于它们的庇护所

2

《生命的痕迹》

在这群6-11岁的小朋友眼中,生命的痕迹被松鼠啃食过的松果、是被蜜蜂停留过的花朵;是干枯的花草,让我们仿佛能看见原来花草的生机;是像远古人类岩画上的手印;是日记、手帕、签名,是成长的回忆……


在一片雨滴状松果林组成的空间里,孩子们在纯白的布上留下了色彩鲜艳的手印,仿佛过去与当下的时空就在此交错。

一道道自然光影,交错成了一幅生动的画卷,当风吹来,好像带给它活力,手印欢腾起来,就像在为我们喝彩~~

3

《向阳而生》

掉落在地上的枯枝,生命似乎已经走到了尽头。

一串串铁丝与扎带,一双双沾满色彩的小手,正在给它们赋予新的生命可能。


由不同树种的树枝组成,以自然的形态彼此依靠,当枯枝换上新装,重生后的它们以生长之态肆意展开,新的生命意义正在悄然发生。

4

《生命的痕迹2.0》

命在另一群7-11岁的孩子们眼中又是什么样的呢?在他们眼中,生命的痕迹是足迹、羽毛、手印,是掉落的牙齿、被用过的笔,旗帜……


在四面包裹住的金字塔上,孩子们留下了植物叶片、树皮、树枝转印的肌理,自己的手印与脚印,还有手绘的抽象文字与图腾,正在讲述着一段属于它们的生命故事......

#揭秘“生命幕后故事#

01

一切都能为我所用

孩子们说,“没有想到,树枝也可以当作艺术创作的材料”。

大地艺术与装置艺术中使用了大量原始的自然材料,像泥土、树枝、石头、水、火、金属……

再熟悉不过的东西,我们不妨换个角度去走进它,亲手触摸、试着去改造它们,利用和激发材料本质的属性,创作完全可以天马行空

原来常见的折叠椅也可以成为艺术的材料,20多把椅子堆在一起,你能想象出怎样的呈现?

看起来被“固化”功能的椅子,也可以变得很抽象。

艺术没有标准,但一定有它独特的魅力。看似随意摆放却异常稳定的扇形结构,孩子们给作品起名《斜线斜线斜线》,还有《黄金三角》。

或许身体也可以当作艺术创作的材料。

孩子们纷纷尝试成为画作《格尔尼卡》中的人物,代入到情景里,在拼接的背景下,呈现着欢快的故事。

当我们站在艺术家的角度去看待身边的事物,一切都好像变得有趣起来,生动起来,热爱也在此刻发生~~

02

想象,不受拘束

就像我们看到起浪的麦田,漂浮的丝巾,旋转的风车,就会感知到风的存在,这一刻风也被赋予了形状。


那些刻板印象中的事物,真的没有想象的空间了吗?当然不是,石膏除了固定骨折伤患还能有哪些联想?我们怎么用其它的东西来呈现雨滴?
孩子们不受拘束的想象,在此刻得以展现,

把石膏翻印出动物的脚印、我们的手印和脚印、自然的痕迹;用石膏加麻丝对框架进行加固;孩子们还收割了一批自制的奇形怪状的粉笔。

一颗颗松果被孩子们挂了起来,当风吹过的时候,当光影开始发挥它的作用,此刻的松果林就像“下雨”一样。

孩子们感叹着:“没想到这么好看,我最喜欢在这片松果林里穿梭了。”

03

领悟生命的意义

对于你来说《生命的痕迹》是什么?或许是肉眼可见的脚印,又或者是街边残留的昆虫触角。

但是在孩子们眼中,生命的痕迹是沙滩上的沉船,是插起来的旗帜,是手帕、日记,是成长的回忆,是化石,是用过的铅笔,是被橡皮擦过的字,在纸上仍然留下痕迹……

这些看起来和生命不沾边的事物,却在他们的手中慢慢呈现出生命的姿态,成了鲜活的,生动的。

将心中所想的一点点去具象化,是一种很奇妙的过程。

艺术是抽象的,艺术的表现形式却是具体的。

对于成年人来说,我们常常被没有灵感没有想象力束缚,而找不到方案的突破口,感叹他人的惊世创作,然后一次次陷入自我怀疑。

如果摆在孩子们眼前的是固化的世界,被安排好的色彩顺序,去模仿,去程序化,孩子的创作力又该从哪儿找寻?

对于孩子来说,想象力和创作能力的延续是他们一辈子的财富。我们尝试去培养一个能够发现美,感知美,并呈现美的优雅生活家。而我们的【装置艺术营】便是为此而来。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