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包拯“拆池疏流”的行动,不但解决了开封水灾问题,还气死了奸臣

 格林书屋 2022-09-26 发布于广西

宋仁宗时,开封城的惠民河两边,大官们筑了大大小小的堤坝,把河面圈为私人的荷花池和养鱼塘。

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仁宗最宠爱的张贵妃的亲叔父张尧佐的“青莲池”,“清莲池”所圈的地段把整个河面占了五分之四,因此,遇到天下大雨,洪水不能畅通,往往导致汴京城内外大水泛滥,难民流离失所,痛苦不迭。

包拯在任开封府尹后,决心疏导惠民河。他也知道,前几任府尹都立下开通惠民河的志愿,就是不敢得罪张尧佐,别的人家修筑的堤坝先后拆除了,可张家的青莲池依然完整无缺。这些人家便又重新修筑了堤坝,包拯知道,张家的青莲池不拆除,重开惠民河就无从谈起。

于是有一天,包拯亲自到张尧佐府上商谈,谈论拆除“清莲池”的事情,希望张尧佐为了民生可以配合一下。哪知这张尧佐傲慢地说:“这水早灾情,自古到今是常有的,百姓受难,这和我的青莲池有什么关系?我劝包大人不要逼人太甚,伤了彼此和气,我张某不是好惹的,若是再谈此事,定叫你吃不了兜着走。”

包拯也不发怒,他拿着绘制的惠民河地图,指给张尧佐看,并且说道:“你自己来看吧,惠民河宽八丈,你这青莲池一段就占去了七丈三尺,你说河水怎能畅流,遇到大雨,汴京怎能不成灾?这就如同骨梗不顺,怎能不妨碍饮食呢?”

哪知张尧佐蛮不讲理地说:“包拯,你休想让我拆掉青莲池。”

包拯也不客气地说:“拆除青莲池,为的是黎民百姓,你愿意也罢,不愿意也罢,这个青莲池是非拆不可。”

张尧佐知道包拯说话算数,心里十分焦躁。他一边派亲信火速进宫,求宋仁宗下圣旨阻止包拯拆除青莲池,一边对包拯施加压力说:“我已派人进宫,去问万岁,圣旨不到,你不能动手。”

张尧佐这一说,倒提醒了包拯,他想万一仁宗插手,事情就辣手了。于是便对张尧佐说:“我身为朝廷官吏,只知救民如水火,刻不容缓。你仗势阻挠,也是自费气力,皇上问罪下来,要杀要砍,都由我包拯担当,决不推给别人。我包拯不是贪生怕死之辈,尧公尽可放心。”

当即,包拯就让差役动工铲去青莲池。这一来,其他官员都畏惧三分,都很快拆除了惠民河里的荷花池、养鱼池。

正当包拯大功告成之时,宋仁宗派钦差前来阻止,说:“皇上下旨,不准拆除尧公的青莲池。”

包拯没有接旨,反倒递上一份奏书,请钦差呈给皇上。

张尧佐见包拯连仁宗的话都不听,急忙进宫告状,他对皇帝说:“包拯眼里没有皇上,不治他的罪,今后就没有我们的活路啦。”

宋仁宗看到包拯的奏章,其中言辞诚恳,全部是为民请命,为了黎民百姓,而且拆除青莲池已成事实,又看到开通惠民河确实有利于民,于是训斥了张尧佐一顿,把奏折给挡了回去。”

张尧佐见皇帝不但不治包拯的罪,反而训斥了自己,心中非常不快,气郁在胸,不久便一命呜呼了。

包拯顺利拆除张尧佐的莲花池,疏通了惠民河,解决了惠民河水灾泛滥危害百姓的问题,受到百姓的普遍赞誉和爱戴。不但解决了惠民河泛滥的问题,还气死了奸臣,这更让百姓拍手称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