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犬猫采食及感官交流行为研究

 张景涛 2022-09-27 发布于辽宁

1.犬猫传统的采食

犬未被驯养时喜欢集体捕食,摄食范围广。包括浆果,植物的不同部位以及动物 (特别是像北美训鹿这样的中大型动物,甚至是人)。

猫科动物 (狮子除外) 则爱单独捕食,通常被认为是完全肉食动物。倾向于小体猎物如老鼠,鸟,蜥蜴和昆虫,偶尔也捕食成年野兔。

2.犬猫的进食

当犬猫采取自由采食模式时,犬比猫的采食次数少,单次采食量多,每次采食量不规律。

成年猫对粮食适应后,一天采食12~20餐,白天的采食量大于晚上。而犬根据品种不同,仅采食4~8餐,且一般都在白天。

3.犬猫的饮水

单位体重内犬的饮水量比猫多,因为猫比犬更能浓缩尿液,猫尿味儿更重也就是这个原因。猫饮水比犬慢,当犬脱水时会在1小时内补充体重6%的水,而猫饮用相同的水却需要24小时。因此犬在不脱水的状态下,只会在白天饮水,而猫饮水则不分昼夜。

4.犬猫的昼夜节律

昼夜节律是生命体24小时的内循环,受内置生物钟的管理,犬和猫的昼夜节律都不是很规律。比如猫晚上抓老鼠,白天捕捉鸟,昼夜随时就能睡觉,也能随时活动。猫无论昼夜,都有多餐的现象。而犬每天只喂1餐的也能成长得很好。

5.犬猫的感官

犬视觉:与人类相比,狗和狼的视觉系统是在不同的进化压力下形成的。狗继承了专门在黄昏和黎明捕食的视觉系统。由于视网膜后面的绒毡层将光线反射回视网膜,它们在低亮度下能看得很清楚。他们对视野内的运动非常敏感。然而,狗狗分辨细节的能力较差,对颜色的感知能力也较有限。狗的视觉是两色的,所以狗可以区分一些成对的颜色,如蓝色和黄色,但不能区分其他的颜色,如绿色和红色。这些特征使狗能更好地捕捉在昏暗光线下活动的快速移动的小动物。
犬听觉:就声音的频率而言,狗能听到的声音范围比人类更广。由于早期研究的结果不同,犬类听力的确切范围尚不清楚。然而,最好的估计似乎是15000到60000赫兹。它们能够最大限度地捕捉声音,并通过移动耳廓和倾斜头部来定位声音。
犬嗅觉:狗狗有一种极其敏感的嗅觉,这似乎是它们的主要感官——研究表明,无论是光线充足还是光线不足时,狗狗都会将嗅觉用于视觉感官。狗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帮助并持续的帮助人类,其中许多直接与它们卓越的嗅觉有关,从打猎到探测毒品和爆炸物。在过去的几年里,研究的重点是专门训练的狗在检测一些人类疾病,特别是癌症方面的潜在价值。
犬味觉:狗也有味蕾,与人相似,但数量较少,而且在种类和分布上也有差异。对人来说,味觉辨别的主要类型包括甜、咸、酸和苦。根据它们的味蕾模式,狗狗可能不喜欢咸的食物。它们当然 
犬触觉:和人一样,狗的体表也有感觉神经,触摸对狗和对人一样重要。事实上,触觉可能是狗的第一种感官,而母狗在幼犬在出生后不久就开始用鼻子蹭和舔幼犬。犬科动物有许多专门的触觉感受器,包括可以感知空气流动的面部触须。大多数狗狗喜欢被抚摸,这也经常给它们的主人带来几乎同样多的快乐。
猫视觉:猫对人们如此有吸引力的原因之一是它们大而突出的眼睛。在昏暗的光线下看东西(和狩猎)需要大眼睛。猫的眼睛有许多特点来最大限度地扩大视野和收集光线进入眼睛并刺激视网膜细胞。角膜更大,更弯曲,因此比人眼能收集更多的光。视网膜上的每一个色觉锥对应大约25个光敏杆,而人类只有约为二十分之一视网膜下的透明绒毡层将光线反射回去,以最大限度地增加杆状细胞受到刺激的机会。当光线射入猫眼时,绒毡层就会使猫眼发出黄绿色的光芒。这些视网膜上的差异使猫能够看到人类所需光线的五分之一。猫几乎不需要色觉,因为它们主要在夜间捕猎,而且大多数猎物的皮毛颜色都不太多样。研究表明,猫能够看到黄绿色光谱和蓝色波长的光,并且能够学会区分红色和其他颜色。
眼睛的晶状体的适应能力是有限的。这意味着猫是近视眼,它们的最佳视力在距离被观察对象75厘米(30英寸)左右。为了使视力最大化,他们有多焦点晶状体,它能聚焦特定波长的光。这种狭缝状瞳孔防止了猫在特定波长下聚焦视野的丧失,并使猫的视力最大化。双目视觉帮助猫判断距离,以捕捉猎物,攀爬和跳跃。双目重叠大约98度,使猫能够非常准确地判断距离。因为猫本来就近视,所以它们的准确性更令人惊讶。
猫听觉:猫有着大型且能够独立活动的耳廓,用于收集声音并将声音输送到耳道。每只耳朵可以独立活动,且可以旋转180度º,有效地提供环绕声。猫在追踪猎物发出的声音时,会结合两耳间的时间差、耳廓之间的音阶差以及耳廓的方向放大效应来确定声音的位置和头部的方向。当猎物和猫都在移动时,它们就能做到这一点。
猫嗅觉:猫在出生时嗅觉就很灵敏。这些神经在出生时就拥有髓鞘,这与神经系统中的大多数其他神经元不同。这使得信号能够迅速地传递到大脑。小猫们用它们的嗅觉和触觉来寻找母猫的乳头。如果小猫因为实验性的或者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而不能闻到气味,那它们就难以找到母猫的乳头来进食。猫用它们的嗅觉来定位猎物以及评估其它猫留下的交流信号。气味在猫的社会组织和繁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猫的鼻粘膜面积为20-40cm²,与狗相比较小,但人的鼻上皮与其相比则相形见绌。猫有着两个重要结构:近鼻架和犁鼻器官(VNO),可以提升嗅觉的灵敏度。
鼻架将吸入鼻腔的空气和气味颗粒收集起来,让它们有更多的时间刺激嗅觉粘膜的受体。VNO(犁鼻器官)位于口腔和鼻腔之间,它与鼻腔和口腔有联系。VNO的受体与鼻上皮不同。在猫嗅过甚至舔过气味源后,可能会做出目瞪口呆的反应。通过皱起上唇张开嘴这个动作,猫打开VNO的管道,将唾液和气味输入VNO。猫不能像马和牛那样完全外翻上唇,因为上唇和上颚之间有系带。当公猫发现另一只猫尿液时,就会做出这种目瞪口呆的表情。不过,母猫也会有这种行为。
猫味觉:它们的舌头上有两种类型的味蕾:位于舌头前部和两侧的蘑菇状突起和位于舌头后部的杯状突起。猫能尝出咸、苦和酸的味道。像狗一样,它们也有水感受器。猫对蔗糖几乎没有反应,只有在糖被盐掩盖的情况下才会喝甜水。
猫触觉:就像狗和人一样,猫的体表也有感觉神经,触觉对猫来说很重要。触觉可能是它们最早发展起来的感觉之一,母猫在小猫出生后不久就开始用鼻子蹭小猫,舔小猫。像狗一样,猫也有许多专门的触觉感受器,包括面部的触须,它可以感知空气的流动。许多猫都喜欢被抚摸,但它们对长时间触觉刺激的耐受性在不同动物之间存在很大差异。
6.犬猫的交流
6.1犬类的听觉交流
狗能发出各种各样的叫声。然而,从实际的角度来看,有四点值得提及。
(1)嚎叫
狼的嚎叫被认为是一种保持群体凝聚力、协调狼群活动的手段,也是一种让狼群重新团结起来的远距离通讯方式。然而,在狼中,嚎叫的全部潜在功能仍然未知。狗的嚎叫也有类似的作用,特别是当狗从它的社会群体中分离出来的时候。许多狗狗会对中高频率的声音发出嚎叫,这些声音包括救护车的警笛声和一些乐器,比如小提琴。这被认为是一种正常的行为模式,没有临床意义。 
(2)呜咽
这些发声通常与寻求照顾的行为或痛苦有关。工具性的学习可以进一步塑造这种行为。例如,对叫声做出回应的主人会给予注意或任何其他形式的奖励,这会强化这种行为。
(3)咆哮
狗用咆哮来传达威胁。比赛中也会听到咆哮声。
(4)吠叫
对于狼来说,吠叫是狼的一种类似幼犬的行为,这种行为在成年狼中很少见,除非是在冲突或者发出警告的情况下。对狗来说,吠叫是一种发育良好的发声方式,可以出现在各种情境中,包括兴奋、玩耍、寻求注意力,或者只是当狗想要提高对环境变化的意识时。
理解交流需要多种信号的结合使用,包括多种发声形式和视觉交流。吠叫和咆哮可以按音调(喉音或低沉、中等音调、尖锐或高)或强度(高、中、低)分类。例如,吠声可能是高强度的喉音,表明狗决心战斗和保卫自己的态度。吼声可以是低沉的,嘶哑的,持续的,作为可能防御的警告。这通常伴随着其他的信号,比如激怒和咆哮。
6.2犬类的视觉交流
身体姿势、动作和面部活动能使信息在信号发射器和接收器之间快速传递。当狗狗离得很近时,视觉交流是有用的,但发射器和受体必须同时在场。它通常会产生快速的反应。
当分析狗的姿势和手势时,需要注意的一些相关的特征有:狗狗的身体姿势,尾巴和耳朵的位置;眼睛凝视的方向和瞳孔的大小;嘴唇;运动;和它的态度。根据它们出现的顺序来进行分析,所有这些都最好一并考虑,因为狗狗很少使用独立的信号来交流。团队成员之间潜在的争斗通常通过展示仪式信号来解决,只有当存在沟通问题时,冲突才会升级为攻击。
6.3犬类的嗅觉交流
嗅觉信号包含了狗狗的身体、生理和行为特征的许多方面的信息,包括个体身份、性别、繁殖条件、年龄、社会地位,甚至情绪状态。因此,化学交流在犬类社交、母性和生殖行为的几乎所有方面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狗狗表现出与气味交流相关的特定行为模式,包括吐音和抬腿排尿的姿势。从皮脂腺和大汗腺到唾液、尿液和阴道分泌物,所有的身体分泌物中都有嗅觉线索。每只狗似乎都有一种独特的气味,这是由各种内部和环境因素造成的,而且受到遗传、饮食和微生物等的影响。除了个体识别之外,狗狗还向环境中释放某些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对同种动物的生理和行为具有特定的调节作用。哺乳动物体内的化学信号可以被理解为与其他控制因素(包括社会环境和学习过程)一起发挥作用的调节器。
6.4犬类的触觉交流
触觉对于社会动物群体中的依恋发展很重要。即使在炎热的天气,狗狗在休息时也会有身体接触,这也是人们认为它具有社交功能,而不仅仅是用来取暖或保暖的原因。在犬类与人类的互动中,身体接触是可以被请求或接受的,而亲近,已被认定为一种亲密行为。
6.5猫类的听觉交流
许多猫在被转移到一个新的领域或在任何与挫折有关的情况下,例如当户外活动被阻止时,都会发声。猫有超过23种发声。从实际角度来看,有四种发声值得我们更密切地关注:(1)喵喵叫;(2)呼噜声;(3)咆哮声;(4)嘶嘶声。
喵喵声出现在友好的互动中,它的进化根源在于小猫为了吸引母亲的注意而发出的叫声。猫在与主人分开或试图吸引主人注意时,往往会喵喵叫。因此,猫叫很容易成为无意识强化的条件反射。猫很快发现发声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获取食物、引起注意或进入特定区域的方式。
6.6猫类的视觉交流
猫会看着它们感兴趣的人或物体。它们盯着其他猫或人看,以此作为攻击性的信号。这不能与友好的眼神接触混淆。攻击性的目光是强烈的。友好的眼神接触可能是柔和的,猫经常会以夸张的方式眨眼。不太自信的猫和想要避免肢体冲突的猫会避免去看另一只猫或盯着它们看的人。为了避免眼神接触,猫可能会把目光移开,或者,如果它感到不舒服,它可能会对眼睛进行一些细致的清洗,这就形成了一条重要的猫的经验法则:“有疑问时,就洗洗。”通常情况下,其他的猫会避免去看正在安静地梳理毛发的猫。用科学的语言来说,猫的梳洗行为是一种由感觉受到威胁而产生的一种替代行为,但不确定是逃跑还是原地不动最好。
6.7猫类的触觉交流
从实用的角度来看,触觉交流可以分为两种主要方式:相互摩擦和交互整饰。
在友好的互动中,猫可能用头、身体和尾巴摩擦一个人或另一只猫。另外对于猫科动物来说,相互摩擦在雌性之间以及雄性与雌性之间的求偶现象中更为常见。
相互摩擦通过释放不同的神经递质和神经激素,包括多巴胺、内啡肽和催产素,帮助加强社会联系。在非洲狮中,相互摩擦的现象可在社会分离一段时间后出现,这也可以在和解中发挥作用。
交互整饰(相互理毛)行为指的是直接舔另一只猫。虽然理毛行为被认为是为了加强社会关系,但也可以在社会冲突中观察到。通常,有理毛行为的猫可能会在事后攻击另一只猫。
除了相互摩擦和交互整饰,猫在休息时还会寻求与其他猫的身体接触。这种行为被认为是一种社会宽容的表现,说明表现出这种行为的个体之间存在良好的社会关系。

7.犬猫的绝育研究

一项对狗的大规模研究表明,在5个月大之前绝育的狗中,噪音恐惧症可能会增加,而分离焦虑和顺从性排尿的频率可能会降低。一些研究表明,绝育宠物出现分离焦虑的概率有所增加。另一项研究发现,绝育的狗比性完整的狗更紧张或胆小,但它们也被认为不那么焦虑,从事的破坏性活动也更少。

8.不同年龄段犬猫行为学问题

3个月以下的幼犬和9周以下的小猫最容易接受社会化、适应新环境和适应新刺激。对于有宠物的家庭来说,年轻的宠物也是一个更好的选择。相反,小狗和小猫需要一个尽心尽力的家庭提供适当的时间和精力,以便在这个易受影响的年龄正确地社交并且训练小狗和小猫。

成年的狗和猫可能已经没有足够的社交或者之前有过不恰当的训练,所以问题可能很难甚至不可能纠正。成年宠物可能难以适应与以前家庭不同的环境或社会群体。相比之下,成年宠物可能能够应付主人更长时间的离开,可能不会出现过度玩耍、咬和咀嚼的问题,而且可能已经接受了一些基本训练。在一项研究中,与成年猫相比,第一次收养幼猫的主人反映了更多的问题,尤其是在侵略性行为方面。此外,虽然对幼犬幼猫的行为评估测试不能很好地预测成年犬猫的行为,但在对较年长的幼犬幼猫和成年宠物进行行为评估时,可预测性可能更高。

9.犬猫的异常行为

在没有医疗因素影响的情况下,大多数行为问题都是宠物主人无法管理和控制其正常行为的结果。一些正常但不可被主人们接受的行为可能包括保护玩具和食物、对来访者的保护性攻击、挖掘、咀嚼和物种内攻击。异常行为是指那些被认为功能失调的行为。它们可能与极度焦虑有关。这些类型的问题可能是由于受到遗传因素、内源性因素(内分泌、代谢、炎症、免疫和衰老变化)和外源性因素(如剥夺或反复、长期暴露于压力、焦虑以及冲突环境中)的影响。强迫症、过度恐惧、恐慌和恐惧症、由失控或缺乏抑制引起的攻击,以及与多动症有关的学习障碍,都是异常的行为或心理健康障碍。在这些情况下,宠物们可能会出现神经递质和受体功能的改变,药物治疗可能是治疗方案的必要组成部分。

10.犬猫的奖励训练

根据宠物和主人的需要以及训练者的专业知识,可以考虑多种训练方法。训练技巧应基于正强化的运用以及不断学习和适应的原则。简单地说,你需要给宠物发出一个提示信号,确保成功,并立即对所期望的回应进行奖励。训练者需要在安静的环境中慢慢地使用简单的提示,然后在更复杂的环境中逐渐过渡到更高难度的提示。通过用小的、低价值的食物来奖励早期的、不太准确的反应,并将更大的、更受宠物喜爱的奖励用于它们更准确的反应,这样宠物将继续获得进步和提高。

响板训练、目标训练和诱饵-奖励训练都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如果需要额外的身体控制,可以用皮带和头带来提示宠物作出反应。无论使用何种方法,一旦给出提示,主人们的目标就是获得期望的宠物回应并奖励该回应,而不成功的回应则无法获得奖励。

来源:《Behavior problems of the Dog and Cat》(《犬猫的行为问题》),仅用于学习交流用,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小编!(封面图来源于创客贴会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