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尘大夫的第35篇文章 图片来自pixbay 作者:尘大夫,中医主治医师。相信一粒微尘,也能影响世界。 半年前,有个爱美的女性朋友告诉我,她计划要减肥。 怎么减呢,早饭和中午都少吃,几乎不吃米饭,晚饭只吃一点水果,另外还要加强运动,每天除了跑步,还要跳健身操。 以前她也说过,我们都没当真,没想到这次她还真做到了。 一个月后,确实瘦了,她很开心,只是月经好像没来,不过没在意。 看到瘦身效果,朋友大受鼓励,继续坚持,又过了两三个月,体重又减轻了不少,从120斤瘦到了80多斤。 不过这次又出现了一个问题,小肚子时不时地隐隐作痛,吃东西后更厉害,有坠胀感。到医院一检查,医生说是胃下垂,这时候知道着急了,来咨询我。 我告诉她赶紧停止减肥,少吃多餐,增加营养,趁还不是特别严重,吃中药调理。 她的经历告诉我们,尽管美很重要,但健康更重要,减肥要掌握正确方法。 不过减肥,不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重点,我们今天讨论的重点是内脏下垂,胃下垂只是其中一种,常见的还有子宫脱垂、脱肛等等。 这个病多发生在体弱、消瘦的人群,老年人更易发病。 为什么会发生内脏下垂呢? 西医认为我们的内脏是依靠像“绳子”一样的韧带“栓”在腹壁上的,体弱而瘦的人,脂肪少,“栓”不稳,所以会向下脱垂。 我们的老祖宗当时没有那么精细的解剖,只知道气是维持我们身体正常运转的最重要物质,内脏下垂,就是气虚了、气向下陷了,需要补气、升气,事实上这样做确实有效。 那问题又来了,明确了补气,怎么补?补哪里? 首先,既然气虚,就要用能直接补气的药,快速补充,同时还要让气往上走,纠正气陷,才能托举下垂的内脏回归原位。 其次,脾胃是气血生化是源,吃了东西经过消化吸收,才能转变为气血,所以要重点补脾胃。况且患本病的人,大多体弱消瘦,胃口不好,补脾胃就显得更为重要。 另外,脾胃在身体的中间,是气在我们体内运行的必经之路,是气运行的交通枢纽,补脾胃能调节气的升降,所以更要补脾胃。 现在重点明确了,一个是补气、升气,另一个就是补脾胃。 今天要介绍的这位“大力士”就很好地做到了这两点,它就是我们在药店常见的补中益气丸。 补中益气丸是由补中益气汤变换剂型而来,系金元时期著名脾胃病专家——李东垣的名方,经历了一千多年的反复使用验证,疗效确切,现在依旧活跃在中医临床中。 它的具体组成如下: 黄芪15-20克,炙甘草5克,人参10克,当归10克,橘皮6克,升麻3克,柴胡3克,白术10克。 从补气这一方面来看,用了黄芪、人参,这两味药选得非常好,为什么? 因为大量黄芪不仅能快速补气,而且总有向上的趋势,就像孩子玩的氢气球,稍不注意就要飞走,它补兼升,改善气陷,一举两得,正是我们这里最理想的药。 再来看看人参,不仅补气,而且能够健脾,也是同时兼顾,所以用药如用兵,这两位“主帅”选得好。 主帅已定,那就该选副将了。 黄芪选了升麻和柴胡,这两味药都有上升的特性,所以在这里剂量要小,只是助攻,只需把黄芪补的气稍稍向上托即可。 就像春天的嫩芽,不要它长得很快,只要有生机,自然慢慢长大,柴胡和升麻就是给黄芪补气作用注入“生机”,让它以适合人体的速度慢慢升慢慢补。 人参则选了白术、甘草作为它的辅助,健脾除湿,让“后天之本”运行起来,好让气可以源源不断产生。 另外还选了一个陈皮,一方面运脾胃除痰,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顺气:原本就存在气虚,气还下陷,现在又补进来那么多气,难免有些混乱。橘皮在这里就像《红楼梦》中协理宁国府时的凤姐那样,安排好各路人马,各司其职,让体内气机调顺。 接下来就只剩当归了。当归主要是补血。 既让咱们的重点是补气,补脾,怎么要补血呢? 大家有所不知,气血同源,内脏下垂的病人气虚严重,必然连累血,气能生血,气虚了自身难保,哪里还管生血,所以血也虚,这里我们的脾胃病专家李老师也考虑得很周到。 综上,这个方配伍严密,很好地解决了导致内脏下垂的两个关键问题,称它为“大力士”名副其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