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战例并不是越新越好,历史才是最好的老师——爱沙尼亚在波罗的海东部的两栖作战

 hercules028 2022-09-27 发布于四川

●作者/Eric A. Sibul

●编译/青阳曲风

●取材/两栖作战在战争史上的演变

1

2

爱沙尼亚在两栖作战方面的经验在现代军事史上独树一帜。1在高强度冲突中的两栖作战,除了少数例外,往往是大国和大型武装力量的领域。2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爱沙尼亚人在海军成立仅几周内的国家危机中,就开始在芬兰湾进行两栖登陆。此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两栖作战很少实施。爱沙尼亚军官的军事经验几乎完全来自沙皇军队,而后者在登陆作战方面经验不足。两栖作战极大地帮助爱沙尼亚人解放了他们的国家,并使他们的独立战争(1918-20)圆满结束。这增强了爱沙尼亚的机动能力,使他们能够在意想不到的地方打击布尔什维克和德国军队,制造了一种心理战。机动至关重要,因为爱沙尼亚人寡不敌众,资源匮乏,不可能打消耗战。本章探讨了爱沙尼亚人如何以及为什么使用两栖作战,并从他们的例子中汲取的经久不衰的教训。

爱沙尼亚1918年的背景

爱沙尼亚1918年的背景

爱沙尼亚从1721年到1918年是俄罗斯帝国的一部分。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语言和文化民族主义浪潮的兴起,爱沙尼亚的130万人口,与俄罗斯帝国西部边境的其他非俄罗斯群体一样,被席卷而去。1917年11月7日布尔什维克在彼得格勒发动政变后,俄罗斯帝国陷入了混乱,爱沙尼亚的政治领导人看到了民族独立的机会和必要性(图22)。

1918年2月24日,爱沙尼亚宣布独立,临时政府宣布其权力,尽管德国军队占领了该国,并在11月11日之前掌握实权。爱沙尼亚宣布独立是一项重要的外交举措,因为它使爱沙尼亚人与协约国(或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盟国)结盟,协约国将爱沙尼亚视为德国占领的国家。德国当局解除了爱沙尼亚军队的武装,并命令爱沙尼亚人持有的所有武器和物资上交占领当局。然而,爱沙尼亚的政治领导人继续在地下进行民族主义活动,而军事领导人则尽可能地把他们能藏的武器藏起来。在德国占领爱沙尼亚首都塔林(位于波罗的海)之前,爱沙尼亚临时政府向伦敦和巴黎派出了一个外国代表团,以获得事实上的独立承认。1918年11月11日停战8天后,爱沙尼亚外交代表团成员请求英国政府派遣一个海军中队进入波罗的海,协助爱沙尼亚人和其他波罗的海国家。英国外交部同意并指示海军部向该地区派遣一个中队。该中队于1918年11月27日从英国出发

爱沙尼亚的独立战争,1918-20

爱沙尼亚的独立战争,1918-20

停战后,爱沙尼亚临时政府恢复了其活动。德国军队同意撤军,但公开反对爱沙尼亚新政府。与此同时,爱沙尼亚人组建了他们的政府机构和武装部队,而布尔什维克军队则在爱沙尼亚边境集结。

图22 爱沙尼亚和波罗的海地区地图,美国中央情报局

图23 纳尔瓦地区地图,美国中央情报局

11月28日,苏联红军以俄罗斯的詹堡和普斯科夫为前沿基地,总兵力12000人,入侵爱沙尼亚。对俄罗斯人来说,占领爱沙尼亚的纳尔瓦,将是沿着芬兰湾海岸驱车夺取爱沙尼亚首都的第一步。纳尔瓦是爱沙尼亚最东端的城市,位于芬兰湾和佩普西湖之间 48 公里宽的纳尔瓦地峡北端(图 23)。4地峡和纳尔瓦河构成了爱沙尼亚东北边界的关键地形,可以随时防御。这座城市位于河流的西岸,该河流从佩普西湖流入芬兰湾。河面宽阔,平均宽度250米,无法涉水。当时,从东边进入纳尔瓦的河流由两座高铁路桥和一座低矮的木桥组成。爱沙尼亚纳尔瓦的守军有787名士兵和3挺机枪。保卫河流过境点的大部分兵力都部署在纳瓦-塔林铁路附近。沿海的纳尔瓦-厄苏地区有宽阔的沙滩,预计布尔什维克会在那里进行两栖登陆,但只有19名轻装士兵防守。进攻纳尔瓦的布尔什维克部队由2800名战士、6门大炮、2辆装甲车和1辆装甲列车组成。此外,500-700人的登陆部队从布尔什维克驱逐舰斯巴达克号(1917年)和阿夫特罗伊尔号(1917年)以及两艘商船上登陆。当布尔什维克部队的主力从占堡沿铁路线而来时,登陆部队在爱沙尼亚守军的侧翼纳尔瓦-约埃苏上岸。这支部队向西移动到梅雷克居拉村,威胁要切断从塔林到纳尔瓦的公路和铁路线。5拆除横跨纳尔瓦河的铁路桥减缓了布尔什维克的前进速度。根据纳尔瓦守军之一上尉·格奥尔格·里茨的说法,“我们第一线守军的任务是抵抗,而不是摧毁我们自己,这是为动员赢得时间,然后用有组织的进攻来回应。’6

爱沙尼亚部队于11月28日晚放弃纳尔瓦,沿塔林公路和铁路线撤退。爱沙尼亚军队进一步撤回到以首都塔林为中心的爱沙尼亚西部地区,这里是该国大部分工业和最大港口设施的所在地。在防御圈内,爱沙尼亚政府迅速组织并动员了一切可用的力量和物资来保卫国家。7

与此同时,英国外交部通知爱沙尼亚政府,一支英国海军中队正在前往波罗的海提供协助。英国船只在海军上将爱德华·亚历山大·辛克莱爵士的指挥下抵达塔林。1918年12月12日,由30艘船组成的第一中队抵达塔林,第二天,第一艘英国运输舰开始卸载刘易斯轻机枪、舰炮、步枪和备用服装。皇家海军陆战队让爱沙尼亚军队熟悉刘易斯机枪,因为它被认为是当时同类武器中最好和最可靠的武器,它为爱沙尼亚军队提供了大量高机动火力。英国还向爱沙尼亚提供了少量丹麦马德森轻机枪。马德森与刘易斯的特点相似,但操作起来不那么容易。皇家海军教官在塔林海关为爱沙尼亚人进行训练,在年轻的志愿者出发去前线之前,教他们如何使用刘易斯枪。有过一次世界大战经验的人接受了更多的马德森炮的训练。9刘易斯炮成为爱沙尼亚海军装甲火车突击部队和两栖登陆部队的标准武器。

爱沙尼亚海军

爱沙尼亚海军

爱沙尼亚海军于1918年11月迅速组建。它的第一艘船是炮舰“鲍勃”(1906年),这是一艘位于塔林港的一艘前俄罗斯海防船,爱沙尼亚水手和军官从德国人手中缴获了它,并以一位古老的爱沙尼亚民族英雄的名字重新命名为“EML·莱姆比特”号。1918年12月12日,英国海军中队的到来使爱沙尼亚海军得到了支援。莱姆比特的第一次行动是在布尔什维克防线后对昆达湾、普尔茨和阿塞里进行突击。当第一批英国船只抵达塔林时,爱沙尼亚海军司令约翰·皮特卡会见了亚历山大·辛克莱海军上将,请他炮击布尔什维克部队和位于阿塞里普尔茨和昆达湾的补给线。11根据皮特卡的说法,这将“给敌人带来不便,并宣示我们有一支海军。”12 1918年12月13日拂晓,皮特卡登上了皇家海军“卡迪夫”号巡洋舰,在两艘驱逐舰的陪同下抵达珀策。事实证明,这次袭击非常成功,一连串的海军炮火摧毁了珀策河上的桥梁。登船的爱沙尼亚观察员们看到补给车被摧毁,四辆炮车翻倒并爆炸,一个布尔什维克补给纵队在混乱中撤退。这些船只驶往附近的阿塞里和昆达湾,并炮击了更多的布尔什维克部队。

随着袭击的成功,1918年12月23日,皮特卡决定使用伦比特号、一艘民用单桅帆船和一艘由32艘登陆艇组成的特种船对昆达湾进行一次两栖突袭。两栖突袭令布尔什维克措手不及,他们俘获了战争物资和俘虏,包括一些高级专员。战俘们被带上船,送回塔林。也许这次行动最有价值的结果是收集了关于布尔什维克军队的情报,并且知道随着他们的补给线越来越脆弱,他们向塔林的攻势达到了顶峰。13

随着昆达湾行动的成功,爱沙尼亚人计划于1918年12月25日在洛克萨港进行另一次两栖突袭,使用的是同样的船只和由海军和陆军卡莱夫步兵营120人组成的登陆部队。14到达洛克萨港时,由于爱沙尼亚人正在施放登陆艇,观察到两艘现代化的布尔什维克驱逐舰正驶向塔林。驱逐舰没有发现爱沙尼亚船只,皮特卡号继续着登陆行动。登陆部队驱散了占领港口的布尔什维克军队。在洛克萨,爱沙尼亚人俘虏了一名营长和一份28000金卢布的红军工资单。突袭前发现的布尔什维克驱逐舰在塔林港入口处搁浅,被皇家海军俘获。这些船只一经移交给爱沙尼亚人,就重新命名为EML·伦努克号和万博拉号准备好行动了。1919 年 1 月 6 日,爱沙尼亚海军使用伦努克号在库萨卢湾再次进行了两栖登陆。相比之下,万博拉号需要大量修理和改装才能完全投入使用。15

在大约三周的时间里,爱沙尼亚人组建了一支作战海军,成功实现了两栖登陆。相比之下,其他新独立的小国通常需要更长的时间来承担这项任务,并从其更大的盟友那里获得更直接的援助。16爱沙尼亚的优势是什么?爱沙尼亚人在古代是伟大的水手,但克里米亚战争(1853-56)使他们重新成为现代水手。大北方战争(1700-1721)后,由于他们对瑞典人的忠诚,俄罗斯当局限制了爱沙尼亚人的海上贸易。克里米亚战争期间,英国和法国的封锁舰队摧毁了俄罗斯商船,使爱沙尼亚再次成为航海国家。沿海的渔民成为了经验丰富的偷运封锁线的人,并习惯了长途的远洋航行。在沙皇当局的同意下,爱沙尼亚人取代了被摧毁的俄罗斯商船,开始参与商业活动,并与外部世界取得了更大的联系。17这导致了美国海军理论家阿尔弗雷德·赛耶·马汉所描述的“大量人口追随与海洋有关的召唤”的发展。像以前一样,现在仍是海上力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使爱沙尼亚人能够在1918年底和1919年初迅速发展海军力量。18爱沙尼亚海事企业的发展得益于在沿海城镇开设了许多海事学校,第一所学校于1864年在海纳斯特(艾纳兹)开办。爱沙尼亚海军的人员主要来自经验丰富的商船水手,包括海军司令约翰·皮特卡上校。19

爱沙尼亚陆军和海军之间的合作基本上是天衣无缝的,事实上,皮特卡上校指挥了陆军的第一装甲梯队。20在成为爱沙尼亚海军司令之前,皮特卡是完美的民族主义者和公民活动家,是塔林凯采利特(爱沙尼亚防卫联盟)的主席,这是一个自愿组织的地方防卫部队,发展成为领土民兵。1918年11月中旬,塔林凯采利特的成员在科普利货运站发现了一些用钢板覆盖的铁路车辆。这一发现促使皮特卡提出在塔林的工程工厂和造船厂建造装甲列车的想法。这一想法很快转化为行动,爱沙尼亚武装部队在爱沙尼亚铁路的协助下,于1918年11月29日建设完成了1号装甲车。第二天它就出发去了前线。

从第一次与敌人交锋开始,1号装甲车就证明了它的价值,更多的装甲车被迅速建造出来。1919年1月7日,爱沙尼亚人对红军发动了全面反攻。爱沙尼亚前进的中心由4辆装甲车和突击部队支援,从芬兰湾出发,爱沙尼亚海军在布尔什维克后方用海军炮火和两栖登陆进行支援(图24)。21

图24乌德里亚号于1919年1月18日登陆,炮舰莱姆比特号位于中心,爱沙尼亚国家档案馆,4996.1.385.51

乌德里亚登陆和纳尔瓦解放,1919年1月

乌德里亚登陆和纳尔瓦解放,1919年1月

爱沙尼亚反攻的主要方向是沿着塔林-纳尔瓦铁路,这条铁路沿着芬兰湾海岸延伸。主要公路也在铁路旁边。爱沙尼亚海军出动320架战斗机在洛克萨港登陆,以支持爱沙尼亚第1师夺取塔帕重要铁路枢纽的行动,在那里通往塔尔图和瓦尔加的铁路与塔林-纳尔瓦线相连。第二天,爱沙尼亚海军又在昆达进行了两次登陆,伦努克和莱姆比特有2个登陆分队:一支是卡尔·亚历山大·保卢斯中尉率领的120名官兵;另一支是马丁·欧根·埃克斯特伦少校率领的200名芬兰志愿军。这次登陆旨在让布尔什维克失去平衡并破坏他们的通讯。登陆控制了港口、城镇和一个大型水泥厂,第二天就拿下了昆达庄园。在昆达登陆和占领塔帕导致布尔什维克军队向东撤向纳尔瓦。22

昆达行动后,爱沙尼亚海军立即为新一次的两栖登陆做准备。鉴于他们之前的成功,海军越来越有信心的进行规划。下一个目标是深入敌后进行决定性打击。第一个想法是在纳尔瓦-乔伊苏登陆,因为这里有圣迪海滩,靠近纳尔瓦,但也没有悬崖,条件似乎非常合适。然而,布尔什维克知道两栖作战的威胁,爱沙尼亚人认为纳尔瓦-厄苏的海滩有地雷。因此,尽管地形不利,包括多岩石的海滩和高高的悬崖,爱沙尼亚海军还是选择了在乌德里亚地区登陆(图25)。

图25 乌德里亚着陆区,1919年1月,爱沙尼亚国家档案馆,全民教育

转向乌德里亚是为了出其不意,因为敌人没有想到会在这一地区尝试两栖登陆。该两栖登陆计划的最初预期是中断由第86团保卫的瓦伊瓦拉-辛尼梅德地区的布尔什维克前线至爱沙尼亚北部纳尔瓦的布尔什维克作战基地之间的通信。据报道,布尔什维克政府的战争和海军部长利昂·托洛茨基直接指挥了在爱沙尼亚纳尔瓦的行动。23

约翰·皮特卡上校指挥爱沙尼亚两栖部队,而亚历山大·托尼森上校指挥的第1师继续在陆地上推进,以与登陆部队会合。工程师正在重建拉克维尔的一座大桥,导致第1师在没有装甲车支援的情况下前进。随着通往塔尔图大学城的铁路线开通,火车从塔帕向南行驶。1919年 1 月 14 日,装甲列车的 300 名突击部队和库佩里亚诺夫游击队从大约 2,000 名布尔什维克守军手中夺回了塔尔图。24贾恩·迈德上校在1933年写道,“装甲列车和库佩贾诺夫游击队的大胆、突然的突袭,使敌人陷入混乱,导致塔尔图的迅速解放。”25这项行动对爱沙尼亚人来说不可能来得太快,因为占领该镇已导致大规模屠杀平民。26

乌德里亚的登陆行动始于1919年1月17日,由卡尔·亚历山大·保卢斯上尉指挥的塔尔林营的400名士兵和马丁·埃克斯特伦少校指挥的芬兰第1志愿营大约1000名战士组成。一个布尔什维克炮兵连守卫着梅雷克居拉的登陆区,一列装甲列车(大炮和重机枪)在从奥维尔火车站出发的支线上运行。附近大约有3000名第86团的士兵,但他们被固定在防御阵地上,以阻止爱沙尼亚第1师从拉克维尔按照预期前进。

伦努克和莱姆比特的炮火压制住了炮台,装甲列车被迫撤回主线。尽管随着风力的增强和海况的恶劣,海上条件变得越来越困难,但登陆过程没有受到敌人炮火的进一步干扰。几艘登陆艇倾覆了,部队不得不在冰冷的水中游泳或涉水上岸。由于海滩上结了冰的岩石,着陆也很困难;到1月17日晚上,船岸转运暂停时,只有大约250至300架战斗机。登陆的人中有一些来自纳尔瓦的学生,他们了解周围的地形,并担任突击部队的向导。学生们主动帮助其他突击部队找到更好的登陆点。由于找到了更合适的登陆地点,其余的登陆部队于1月18日上午成功登陆。

登陆部队的计划是让主力占领乌特里亚-拉格纳地区,而芬兰人的一个连则转移到纳尔瓦-厄苏,然后进攻纳尔瓦。与此同时,爱沙尼亚第1师将继续其陆地推进衔接。由于不知道乌德里亚地区敌人的确切兵力,并且考虑到岸上的部队弹药非常有限,船上的皮特卡上校命令塔林的总参谋部发出电报,敦促第1师更快地向纳尔瓦前进。截至1月17日,第1师仍在位约赫维以西约30公里处。针对奥维尔站的海军炮火和控制乌德里亚地区的登陆部队有效地切断了纳尔瓦布尔什维克司令部与其前线之间的通信(如公路、铁路和电线)。布尔什维克有一个高度集中的指挥结构,这个结构由于平行的政治-军事控制等级而变得复杂。他们的前线部队在很大程度上仍然被动等待命令。

随着瓦伊瓦拉-辛尼梅德地区和纳尔瓦前线阵地之间的通讯中断,布尔什维克第86团的大部分人逃离了他们的阵地,向前进的爱沙尼亚第1师投降。1月18日下午,随着登陆部队成功上岸,伦努克号和莱姆比特号驶向纳尔瓦-厄苏,在那里他们发现海滩没有地雷。莱姆比特登陆了一个海军分遣队,以支援芬兰人向该城推进。芬兰人迅速行动,利用当地的侦察兵来加快他们的前进速度,他们的两个连在傍晚时分进入纳尔瓦,因为这座城市挤满了撤退的布尔什维克军队、支援部队和总部。到第二天早上,纳尔瓦完全在爱沙尼亚控制之下。27

爱沙尼亚人缴获了35门野战炮、7门舰炮、118挺机枪、2000支步枪、2架飞机、9辆机车、180辆铁路车、4艘沿海船只、13000发炮弹和大量步枪弹药。爱沙尼亚对纳尔瓦的进攻速度让布尔什维克大吃一惊,结果红军师团人员被俘。布尔什维克的战争部长利昂·托洛茨基侥幸逃脱。28随着1919年2月24日爱沙尼亚宣布独立一周年之际,成功重新夺回纳尔瓦和爱沙尼亚南部,爱沙尼亚武装部队总司令约翰·莱多纳将军向临时议会报告说,爱沙尼亚全境已从布尔什维克的压迫中解放出来。29然而,布尔什维克并未止步,1919年2月底,他们在普斯科夫集结了75,000至80,000人的部队,准备再次进攻。爱沙尼亚部队在人数上仍然处于劣势,,因为他们只能派出这个数字的三分之一。30对爱沙尼亚人来说,使用装甲列车和两栖作战在1919年1月的攻势中非常成功。装甲列车的任务是突破敌人的防线,守住该地区,直到正规步兵增援。一支两栖部队在乌特里亚完成了同样的任务,至少有一位当时的作者指出了这一类比,将火车描述为“陆地巡洋舰”,因为它们聚集了火力,兵携带了“海军陆战队”突击部队。31装甲列车对防御也很重要,因为爱沙尼亚军队普遍缺乏兵力,无法保持强大的后备力量。装甲列车是快速部署装备精良的部队并将火力集中在需要的地方的一种方式。当其他强国建造和操作装甲列车时,爱沙尼亚的创新是在每列列车上附加一个连队规模的步兵突击队。突击队配备了手榴弹和轻机枪,其中英国提供的刘易斯机枪特别有效。这些装甲列车的乘员由志愿者组成,主要是理想主义的年轻学生,指挥职位由被认为具有非凡主动性和能力的军官担任。由于没有使用装甲列车的既定原则,也没有可供借鉴的沙皇经验,所以只能在实践中学习和发展战术。32

鉴于装甲列车的成功,另一支机动打击部队似乎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爱沙尼亚南部前线的问题,特别是由于布尔什维克部队人数较多,并且从里加湾到佩普西湖保持着约306公里的连续防线。莱多纳将军和皮特卡上校设想在里加湾部署一支特种海军力量,对拉脱维亚的布尔什维克部队进行突然袭击,破坏对爱沙尼亚防线的行动(图26和27)。以前,登陆部队是为单独作战而组建的,但没有专门的两栖部队。1919年3月5日,爱沙尼亚海军正式成立了海上突击营。33其武器类似于装甲列车突击分队,即俄罗斯步枪、大量手榴弹以及麦德森和刘易斯轻机枪。海军军官填补了指挥职位,海军从塔林的技术学校和高中招募理想主义的志愿者。爱沙尼亚沿海客轮卡莱维普埃格号被海军征用为运输船只,为该营服务。尽管最初设想使用登陆部队,但它将在东部看到更多的两栖作战行动,而不是在里加湾的南部。对于两栖作战,如同装甲列车的使用一样,爱沙尼亚人从沙皇那里没有什么经验可以借鉴。因此,爱沙尼亚人很快积累了自己在两栖作战方面的经验,但同样,这是一个通过实践来制定发展战术的问题。1919年3月,海军陆战队突击营的第一次部署在内陆,装甲列车在东南前线;然而,随着1919年4月至5月冰层融化和航海季节的开始,该营开始了对布尔什维克的两栖作战。34

图26 1919年3月18日,在爱沙尼亚东南部的奥拉瓦,海军陆战队突击营在操纵第五装甲列车。约翰·皮特卡上校站在枪顶上,爱沙尼亚国家档案馆,全民教育

图27 1919年3月,爱沙尼亚海军陆战队(陆战队突击营成员)乘坐第五装甲列车。该营在东南前线的内陆地区服役,直到1919年4月航海季节开始,爱沙尼亚国家档案馆,全民教育

1919年5月攻势:里加湾和佩普西湖

截至1919年5月,波罗的海地区布尔什维克军队的士气持续下降,军事受挫、纪律严酷,最高统帅部将资源转移到前俄罗斯帝国南部与白军作战。对爱沙尼亚人来说,这是一个进攻的好时机,可以将敌军从爱沙尼亚边境赶出去。隶属于爱沙尼亚军队指挥架构内的俄罗斯北方军团将在计划的进攻中发挥主要作用,因为协约国迫切希望彼得格勒被反共的俄罗斯军队占领。35北方军将从纳尔瓦向占堡进攻,爱沙尼亚人从波罗的海在纳尔瓦以东进行两栖登陆。在南部,占领普斯科夫州的公路和铁路枢纽(皮什卡瓦)主要是爱沙尼亚的行动,北方军团也有一些参与。爱沙尼亚军队也将向拉脱维亚的阿卢克森和瓦尔米耶拉推进。

进攻于1919年5月13日开始,北方军团攻占了俄罗斯第红6师总部所在地的波普科瓦戈拉。当天晚上,一支爱沙尼亚海军部队和一支登陆分遣队从塔尔林出发。登陆分遣队由爱沙尼亚海军陆战队突击营的200名士兵和爱沙尼亚陆军英格里安营的400名士兵组成。36该分遣队于5月15日在卢加河河口登陆,并于5月16日在科波杰湾登陆。爱沙尼亚人有2人受伤,但没有死亡(图28)。登陆使布尔什维克失去了平衡,瓦解了他们沿着芬兰湾的前线。被俘的布尔什维克部队听到传闻说,爱沙尼亚登陆部队大约有10000名战士。37

图28 1919年5月,来自万博拉号驱逐舰的爱沙尼亚海军陆战队突击支队,恩斯·蒂多·克劳斯(中),爱沙尼亚独立战争历史委员会,1938年出版

在南部,爱沙尼亚人于1919年5月23日晚对重要的湖滨铁路和公路枢纽普斯科夫发动了进攻,这是一次陆海军联合行动。在装甲列车突击部队的支援下,第 2 师的步兵部队加入了爱沙尼亚海军佩普西湖舰队的行动,包括炮艇EML·瓦内穆因、塔尔图和阿赫蒂,这些炮艇用海军炮火支援陆军。佩普西舰队以其小型海军分遣队在各个关键点进行了两栖登陆。布尔什维克部队崩溃了,5月26日,爱沙尼亚人占领了普斯科夫。38

波罗的海地区妇女权利运动:里加湾,1919年6月至7月

波罗的海地区妇女权利运动:里加湾,1919年6月至7月

对爱沙尼亚人来说,与布尔什维克的战斗因德国军队在拉脱维亚的存在而变得复杂。这些部队大约有3万名战士,由波罗的海的德国人于1918年12月在拉脱维亚的里加组成的波罗的海本土军和由德国志愿军组成的铁师组成。盟军并没有像在东欧的其他德国军队那样,坚持解散这些曾在吕迪格·冯·德·戈尔茨将军指挥下的波罗的海国家的军队,因为他们承诺用这些部队来对抗布尔什维克。然而,拉脱维亚临时政府由亲盟国、反德国卡尔利斯·乌尔马尼斯领导。因此,冯·德·戈尔茨按照他自己的政治议程行事,竭力阻止拉脱维亚国民军的组建。1919 年 4 月 16 日,冯德戈尔茨将军发动了反对拉脱维亚临时政府的政变。40将近一个月后1919 年 5 月 23 日,陆军国防军和钢铁师在驱逐布尔什维克军队后进入拉脱维亚的里加。1919 年 6 月 5 日,德国军队没有向东移动追击撤退的布尔什维克,而是向北和东北移动并袭击了拉脱维亚城镇塞西斯以南的爱沙尼亚2号装甲列车。德国人随后向塞斯前进,袭击了控制该镇的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军队。经过三天的战斗,德国人控制了这个城镇。盟军的军事行动迫使爱沙尼亚人和德国人在6月10日签署停战协定并开始谈判。41在接下来的9天里,德国人和爱沙尼亚人在该地区集中兵力,而一系列的谈判却毫无结果。6月19日,德国人在塞斯附近发动袭击,战斗激烈进行了三天。6月23日,爱沙尼亚人发动了反攻,同时动用了爱沙尼亚第3师的所有部队。塞斯被夺回,他们顽强地向南追击德国军队,使他们就无法重新集结。到6月27日,爱沙尼亚步兵已经将德军的防线推回到里加城外的杰利湖和基希湖后面。湖泊之间只隔着一条狭长的陆地带,这使得德国的阵地即使是很小的部队也很容易防御。42

1919年6月22日,皮特卡上校向莱多纳将军提出了一项计划,要派遣一支两栖部队在里加突袭德国人,让德国人在面对北方的第三师时失去平衡。莱多纳有些犹豫,因为他觉得盟军不会同意这样的行动。英国代表维万H.博桑卡特很快会见了莱多纳和皮特卡,警告了政治风险(例如,平民伤亡、摧毁反布尔什维克力量等),但他默许了计划并开始实施。43万博拉号驱逐舰(1915年)立即启程前往里加湾,在拉脱维亚北部海岸用海军炮火支援第3师,6月24日,伦比特号炮舰从塔林出发前往萨雷马的库尔斯-萨尔,对里加湾的主要入口伊尔本海峡进行监视。1919年6月26日,爱沙尼亚海军的其余部分从塔林出发前往里加湾,包括伦努克号驱逐舰、Gulf奥列夫号(1919年)和卡莱夫号(1916年)扫雷舰以及塔苏加号(1912年)破冰船。万博拉号和莱姆比特号将在里加湾与其他船只会合。44

在相对遥远的里加湾作战是一项艰巨的后勤任务,因为航行中需要加油,而且船上携带弹药和补给品的空间有限。这也有好处,因为德国人不相信爱沙尼亚人可以将一支规模可观的海军力量投射部署到里加。塔苏加号上拖着一艘装满弹药和燃料的大型驳船,为海军提供补给。1919年7月1日晚,皮特卡带着他的海军部队驻扎在里加附近,收到塔林莱多纳发来的一份电报,称步兵将于7月2日0200时开始进攻里加北郊。莱多纳要求海军部队同时在里加南部开始行动,夺取守卫港口入口的多加弗格里瓦的德军防御工事。皮特卡下达了必要的命令,7月2日3时30分,海军开始向多加瓦河口进发。在用海军炮火成功压制了多加夫里瓦的德军炮兵连后,莱姆比特号和伦努克号向岸上释放了每条装载约20名战斗员的登陆艇。他们发现德国人已经撤退,抛弃了他们的河上船队。一群拉脱维亚人告诉爱沙尼亚人,德国人强迫他们在他们现已废弃的河上舰队服役。爱沙尼亚人接管了武装河船鲁道夫·克尔科维乌斯号、奥号、帕维尔号和其他船只(图29和30)。登陆队迅速做好准备,登上了三艘最好的船,他们带着爱沙尼亚船员向上游进发,去进攻博尔德拉加的德军炮台。内河船只把爱沙尼亚的水兵送到那里,水兵和德国炮兵发生了小规模冲突,结果德国人要么投降,要么逃跑。爱沙尼亚人把一些俘虏和一名重伤的德国士兵带回伦努克。45海军行动于1919年7月3日停止,当时海军舰艇收到电报说,爱沙尼亚人和德国人已经签署了停战协议。德国军队被迫撤退到拉脱维亚西部,卡尔里斯·乌尔马尼斯的政府重新掌权。皮特卡认为,对里加的突袭是爱沙尼亚独立战争期间最成功的海军行动。爱沙尼亚人没有伤亡,而出乎意料的海军炮火和两栖突袭的震惊,强烈地促成了德国人同意停战。46

图29  1919年7月,德国武装河船在里加的两栖突袭中被俘,其中包括奥和鲁道夫·克尔科维乌斯号,爱沙尼亚国家档案馆,全民教育

图30 ,1919年7月,爱沙尼亚人在里加捕获后,甲板炮对准了O,爱沙尼亚国家档案馆,全民教育

最终行动:1919年秋天,在芬兰湾

最终行动:1919年秋天,在芬兰湾

1919 年夏天,尽管完全在爱沙尼亚领土之外,但爱沙尼亚东部边境的军事活动仍在继续。俄罗斯北方军因协约国补给的涌入而蓬勃发展,并在尼古拉·尤登尼奇将军的指挥下扩展到西北军,将普斯科夫和詹堡作为其行动基地。西北军独立于爱沙尼亚指挥部。爱沙尼亚军队支持西北军主要是因为协约国的压力,协约国希望不惜一切代价击败布尔什维克。爱沙尼亚与尤德里奇将军的部队的合作确保了联军的善意,使军事物资源源不断地流向爱沙尼亚。

1919年10月10日,西北军从纳尔瓦正东的贾姆堡向彼得格勒发起了一次大规模进攻。爱沙尼亚的最后一次两栖作战是这次进攻的一部分。这次行动计划让1600名士兵和4门大炮在卡波耶湾登陆,他们在那里向克拉斯纳亚戈尔卡的布尔什维克阵地发起进攻(图31)。这次行动不同于爱沙尼亚的其他两栖登陆,因为它是与英国的联合行动。虽然宣称的目的是支持俄罗斯西北军的进攻,但实际目的是在克伦施塔特拥有一个布尔什维克波罗的海舰队可以被牵制的位置,这样它就不会被用来对抗爱沙尼亚或英国的利益。47皮特卡是爱沙尼亚登陆行动的总指挥,装甲运兵师的指挥官卡尔·帕特斯中校指挥着由爱沙尼亚不同部队组成的登陆部队——海军陆战队突击营、第三装甲火车突击队、库佩扬诺夫游击队营、侦察营和英格里安团。由于该行动远离爱沙尼亚领土,登陆部队使用了来自不同部队的志愿者。英国波罗的海中队提供了海军炮火支援,特别是来自监视器HMS Erebus (I 02)的15英寸炮。英国对登陆行动的支持还包括皇家空军的巡洋舰、驱逐舰、沿海摩托艇和短海军部184型海上飞机。48爱沙尼亚驱逐舰万博拉号和伦努克号是行动中的主要爱沙尼亚舰艇,还有作为运输工具的“巴尔托尼亚号”轮船。他们希望以出其不意的方式迅速拿下克拉斯纳亚·戈尔卡。

图31 1919年10月,爱沙尼亚-英国联合两栖作战,爱沙尼亚国家档案馆,全民教育

登陆于1919年10月13日至14日在卡波耶湾进行,由于布尔什维克军队没有任何抵抗,爱沙尼亚人取得了初步战国。爱沙尼亚人迅速推进,超过了英国中队的掩护火力。然而,在克拉斯纳亚戈尔卡,登陆部队遭遇了3000名战士的顽强抵抗,他们在防御森严的阵地上配备了12门大炮。爱沙尼亚人向登陆部队增援,将登陆部队的规模增加到2200人,但即使增加了兵力,他们也未能取得突破。10月21日上午,三艘布尔什维克驱逐舰——加夫里伊尔号、康斯坦丁号和斯瓦布达号——从克朗斯塔特出发,试图攻击两栖攻击群,但撞上了英国人和爱沙尼亚人布设的防御雷区。三艘船都触雷沉没,乘员几乎全部遇难。最终,登陆部队未能突破并拿下克拉斯纳亚戈尔卡。随着西北陆军进攻的失败,在与英国军事任务组和海军上将、英国波罗的海中队指挥官沃尔特·h·考恩爵士协商后,皮特卡和莱多纳同意从1919年11月2日至9日让登陆部队重新登船。这次行动造成爱沙尼亚人41人死亡,278人受伤。49

西北军的失败粉碎了盟军推翻布尔什维克政府的希望。盟军政府现在接受了爱沙尼亚与布尔什维克进行和平谈判的愿望。布尔什维克也渴望结束战争,尽管是按照他们自己的方式。爱沙尼亚政府和布尔什维克政府同意于1919年12月5日在爱沙尼亚塔尔图开始和谈。尽管和平谈判已经开始,但战斗仍有增无减,因为布尔什维克政治领导人命令他们的军队不惜一切代价占领纳尔瓦。这些攻击一再被击退,损失惨重。1919年12月30日,红七军司令员向布尔什维克最高统帅部报告,他们的部队不能再继续进攻行动。第二天,布尔什维克和平代表团同意停战结束战斗。停战协议于1920年1月3日生效,爱沙尼亚和布尔什维克俄国于1920年2月2日签署了最终的和平条约。50

结论

结论

在面对数量更多的敌军时,两栖机动或联合作战的能力被证明是至关重要的。这次行动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皮特卡上校的领导和组织能力。海军上将考恩爵士表示,皮特卡“精力充沛,性格坚毅,尽管他的技术经验可能有限,因为他是一家打捞公司的董事,并不是经过训练的海军军官。”51 .大多数爱沙尼亚海军军官来自具有海事经验的民用海上贸易,海军经验仅限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最激烈的时候被征召参加沙皇的海军服役,只有赫尔曼·亚历山大·爱德华·冯·萨尔萨上校是一个明显的例外,他在沙皇海军中有很长的职业生涯。冯·萨尔萨上校曾担任爱沙尼亚海军参谋长,负责监督基地的运行和保障。

缺乏广泛的海军服役背景不一定是一个消极的属性,因为他们不受理论或程序的约束,可以更灵活地对环境做出反应。他们是经验丰富的水手,能够在他们非常熟悉的操作环境中进行复杂的操作。此外,爱沙尼亚陆军和海军作为一个面临非常困难局面的新的小型组织,对革新持相当开放的态度。虽然英国波罗的海中队提供海上控制,但爱沙尼亚海军可以自由运用海上投射力量,因为影响陆地上的军事局势也有助于爱沙尼亚海军行动的成功。最后,爱沙尼亚的两栖作战可能代表了未来的一个模式,这些行动主要是由临时搭建的低成本平台,将相对较少的部队登陆到具有显著作战效果的地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