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五章 咎痛
2022-09-27 | 阅:  转:  |  分享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五章咎痛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上一章韩非子明喻了老子的“祸莫大于不知足”。祸患中没有比不知足更大的了,韩非子举
了智伯的故事来就明太贪心的后果就是“漆其首以为溲器”头骨被涂漆后用作饮器。看看那些蹲在大牢里的贪官贪污的天文数字,就能明白“祸莫
大于不知足”的恶果,当然,贪官就是贪一分钱也是不知足的表现。何为知足呢?指知道满足,满足于已经得到的。我想加一个前题,就是付出与获
得相等时,满足这样的得到就是知足。不知足,是意识范畴的概念,但却要用实物去满足,显然是永远满足不了的,只能用知足的意识来控制获得相
应物质的满足感。当下社会,“不知足”的思想让许多人做出了超前超能消费,提前透支了未来,各种无良网贷满足了许多年轻人的消费欲望与生活
享乐,结果产生了很多社会问题与悲剧,其实无良网贷与贪污的本质是一样的,不知足,不满足现状,自命不凡。一个人一身能拥有多少财富上天已
经注定了,《论语·颜渊》中说: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这既不是宿命论,更不是迷信,这是站在世俗世界之外的看法,命,就是出生入死的过程,
生与死,不是你想决定就能决定的,那是由命决定的,这是规律,谁也逃脱不了。天,就是规律,社会既定的法则,就如你是公职人员,就不可能拥
有像富豪一样多的财富,同样,你是商人就不能拥有像公职人员一样的权力。社会的角色与定位,确定了你财富的拥有量。贪官,既想拥有公职权力
,又想拥有巨额财富,这是有违天道的,违背了社会的基本法则。韩非子讲完“祸莫大于不知足”,接着讲“咎莫惨于欲得”意思是过失中没有比贪
得更惨痛的了。韩非子举例为证“虞君欲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不听宫之奇,故邦亡身死。”意思是虞国君主贪图屈产出的良马和垂棘出的壁玉,不
听宫之奇的劝谏,因而国家灭亡,虞君身死。韩非子《十过》将虞国君主列为贪图小利之类。晋献公想向虞国借路去讨伐虢国。荀息献计用垂棘的宝
玉和屈产的良马贿赂虞国君主。虞公贪得宝玉和良马的小利而打算答应借路。宫之奇劝谏说:“不能答应。虞虢是唇齿相依的关依,唇亡齿寒。”虞
公不听,于是借路给晋国。荀息讨伐虢貌国取得了胜利,回来后过了三年,发兵伐虞,又打败了虞国。荀息牵着马拿着璧回来报告晋献公,献公高兴
地说:“壁如以前,马长几岁。”荀息看得远,而虞公只图眼前小利,不知何为大利,国家百姓才是大利。贪官贪图小利,结果葬送了大好前程与
人生自由,生活中我们也常说贪小便宜吃大夸。贪图小利,其实,是内心中对规则的藐视与无视,这本就是有违天道的事,贪图的必是本不属于自己
的,贪图必有侵占行为,侵害他人利益,这是违法的。贪图,是人性最为阴暗的一面,是和谐共生精神的违背者,生命的延续,必是人性大公无私的
结果。也许,有一天,人类的延续需要整个族群的共同努力时,贪图的罪恶就显露无疑了。【虞君欲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不听宫之奇,故邦亡身死
。故曰:“咎莫惨于欲得。”】历史本就是人的故事,人性在故事中体现,历史是前人的故事,却是给后人看的,所以历史最重要的价值就劝世,这
是人类一切文明的核心作用。老子的“罪莫厚于甚欲,咎莫憯[cǎn]于欲得,祸莫大于不知足。”足以警示世人。好好工作,用自己的劳动与智
慧获得自己应得的。管控欲望,按劳获得,知足常乐。20190729
献花(0)
+1
(本文系红林主人A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