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八章 重静
2022-09-27 | 阅:  转:  |  分享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八章重静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上一章韩非子明喻了老子的“善建不拔,善抱不脱,子孙以其祭祀,世世不辍。”善于树
立的就拔不掉,善于抱持的就脱不开,子孙因为善守封地而代代香火不绝。这是指楚国的孙叔敖,他不单是一位善于水利工程的建设者,更是一位善
于君臣之道的朝堂隐士,官拜令尹(宰相)。很可惜,孙叔敖因积劳成疾,病逝他乡,年仅38岁。楚国律法规定封地只享一代,第二代就要被收走
,但孙叔敖家族却连续几代享有封地荣耀,韩非子的字面解释是孙叔敖向楚庄王要了一块贫瘠的土地,这只是孙叔敖深知君臣之道的表现。自古君臣
打天下时可以“兄弟”相论,但坐天下时只能严守君臣之道。明白此道理的君臣,君称帝,臣交权,君在上臣在下,君为天子臣为民,一切归于礼法
之道,不明此理的君臣很快就会被明白此理的君臣所代替。礼法是朝堂法则,犹如自然界的自然法则,不是你想遵守就遵守的,是必然要遵守的。太
多的臣子在坐天下时还想着“兄弟”情义要共坐天下,结果都很悲残。显然,孙叔敖是属于既有本事又懂君臣之道(政治)的人,他明白,楚庄王赏
赐封地是君主的觉悟高,但作臣子的不能当真,助君建功这本是臣子的职责,功在君主,臣子怎么能受赏,所以他象征性的要了一块贫瘠之地,一则
避君主之嫌,二则避朝臣之嫌,三则顺势而为。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朝堂就是一个环境,有其自身的规则,身在其中就要守其规则,只有
这样才能在这个环境里呆下去,生存是第一要务。孙叔敖显然洞悉这个环境的情况,既不太洁身自好显得格格不入,又不随波逐流平淡无奇,他有自
己的抱负与底线,他既能坚守君臣之道,又能保持朝臣的职责,信念坚定不为外物所动,能做到为君为国为民为己。能官拜令尹(宰相),其功绩与
智慧可相而知。韩非子用孙叔敖的故事来告诉君臣要坚守保持君臣之道,才能保住自己的生命,有了生命才有可能。君臣之道,不是人为因素的结果
,而是本身就存在规则。韩非子说“制在己曰重,不离位曰静。”意思是控制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叫做重,不离开位子叫做静。我们常计重臣,重臣就
是掌握控制权的朝臣。权力与位子是相辅相成的,权力需要位子来展现,位子需要权力来维护,位子本身具有权力属性当人坐到这个位子时,位子的
权力属性自然就转移到了人身上,这是人人争位子的原因,权力是位子价值的本质,权力的大小体现了位子轻重。权力与位子必须合二为一于一体才
有意义,只有权力没有位子师出无名,只有位子没有权力无师可出,终是办不了事。韩非子接着说“重则能使轻,静则能使躁。”意思是重就能役使
轻,静就能驾驭躁。有了权力就能役使他人,有了位子就能指挥事物。韩非子的这两名话很有意思,重与轻,静与躁本是事物两方面,是矛盾的对立
双方,本是平等相对,但现在变成了重使轻,静驾躁。对立双方平等相对是自然法则,但在朝堂中,行政体系本身就规定拥有权力者有役使下级的权
力,在位者管理不在位者。上级管理下级,在位管控在野,这本就是现代社会管理的基本原则,是必须要遵守的规则。韩非子的重轻论与静躁论,是
经典的管理学理论,应该说这样的理论是通过人类的进化与社会的发展逐渐形成的。面对恶劣的生存环境,原始部族必须在族长的统一领导下战胜各
种困难,确保族群与族人的生命。国家建立后,同样面对各种问题,就必须在国君的统一领导下来应对内处问题。接受管理,就成为一种自然的天性
。【制在己曰重,不离位曰静。重则能使轻,静则能使躁。】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是秩序,有秩序就要有管理,有管理就是有权力与位子,有
权力与位子就要有制度来约束和规范。接受管理就成为现代人必须具备的素质与修养,这也就是我们所讲的组织原则。权力与位子是客观存在物,并
无善恶之分,关键是使用权力的人与坐在位子上的人。20190803道德经·第二十六章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
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以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本,躁则失君。译文厚重是轻率的根本,静定是躁动的主宰。因此君子终日行走,不离开
载装行李的车辆,虽然有美食胜景吸引着他,却能安然处之为什么大国的君主,还要轻率躁动以治天下呢?轻率就会失去根本;急躁就会丧失主导。道家讲“太极”式的阴阳平衡,可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
献花(0)
+1
(本文系红林主人A原创)
类似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