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间有因果报应吗?看看东晋将领刘毅的故事,或许会有些思考

 四季视野 2022-09-27 发布于北京

东晋末年,刘毅大败桓蔚后,对其紧追不放。牛牧寺的释昌和尚心生怜悯,收留了桓蔚。刘毅知道后将释昌斩首。后来,刘毅吃了败仗,向牛牧寺求救。寺里的和尚说道:“师傅当年因救人被斩首了。如今我们不敢做了。”

这个世上真的会有因果报应吗?看看东晋末年将领刘毅的故事,或许会让人有些思考。


刘毅年轻的时候,既不好好学习,也不想着找个正经事做。整体就知道给自己打气,怎么看都觉得自己是个能成大事的人。

好在他的父亲是士大夫,有足够的钱,养着他这个无业游民。

然而,这样一个街溜子,上天却偏偏给了他一个机会:乱世。

公元403年,大将军桓玄篡位。刘毅听说后,便投奔到自己的偶像刘裕这里,与刘裕一起讨伐桓玄。

刘毅虽然学习不咋地,但打起仗来却很有一套。他一眼就看出了桓玄成不了大事,一出师就立下大功,杀了桓玄的同党桓弘。

紧接着他又乘胜追击,大败桓玄的主力。桓玄不得已逃到蜀地,却被益州督护冯迁给杀了。

最后,刘毅把远在江陵避难的皇帝接回了京城,辅佐皇帝重新当权。

此后的几年,刘毅又积极为朝廷扫除桓玄的残余势力,立下了赫赫战功。他理所当然地得到了朝廷的各种封赏,在朝中的地位也是越来越高。

足以看出,刘毅还是挺有本事的。这种人在治世只会一事无成,但在乱世却可以一飞冲天。

不过,刘毅也有致命的缺点,那就是心狠手辣、独断专行。这个弱点成就了他,也导致了他后来的悲剧。

公元405年,刘毅带领义军讨伐桓玄的余党桓蔚,一路所向披靡,在江陵以北的牛牧寺附近大败桓蔚。

桓蔚落荒而逃。但刘毅却不肯罢休,带着兵紧追不放。

桓蔚走投无路,为了保命,逃到了牛牧寺,请求寺里的和尚收留自己。其中有个叫释昌的和尚,心地非常善良,本着佛家的慈悲心肠,把桓蔚藏了起来。

桓蔚终于躲过一劫,捡了条命。不过,没多久,他还是被刘毅抓住,杀掉了。

这件事情到这里,本来应结束了。可当刘毅知道是释昌私自收留桓蔚后,顿时怒火中烧,把释昌从牛牧寺拖出来,斩首示众了。

刘毅这样做的目的是要杀一儆百。但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的祸根也就此埋下了。

刘毅的战功越来越大,被朝廷封为卫将军,位极人臣。

能力越大,权利越大,野心也就越大,此时,刘毅犯了许多手握大权的人,犯过的错:自立为王。

对于自己曾经的偶像刘裕,刘毅现在只剩下了厌恶和嫉妒。他经常在张胆地用言语挑衅刘裕,还将刘裕寄给他书信,当着信使的面儿撕毁。

对于这些,刘裕却只是容忍,甚至还要小心翼翼奉承刘毅。

刘毅“能奈我何”的背后,是他的真实写照,是不满、不屑、狂妄自大。
刘裕“阿谀奉承”的背后,是他的精心伪装,是隐忍、低调、韬光养晦。

刘裕的地位比刘毅更高,野心比刘毅更大,比刘毅更想当皇帝。他所做的只为了收买人心。

公元412年,刘毅在江陵私自组建军队。刘裕觉得机会来了,就上奏晋安帝,说刘毅存有造反之心,请求晋安帝下旨讨伐刘毅。晋安帝当时已经是个傀儡,只能听任刘裕的安排。

就这样,刘裕带领着朝廷大军,浩浩荡荡地来到了刘毅所在的江陵。

没过多久,刘毅就撑不住了,一万多人的军队,被打得只剩下了300多人。

等刘毅逃出江陵时,身边的300多人也都打散了。追兵一直在后面紧追不舍,刘毅慌不择路,敲开了一座寺庙的门。

不知是不是命运的安排,这寺庙正是释昌生前所在的牛牧寺。

寺庙的和尚开门一看,发现刘毅衣冠不整、浑身是血,一看就是个被官兵追杀的人,就说什么也不肯让他进庙躲藏。

刘毅很不理解:“不就是进庙呆一会儿吗?有什么关系?”

谁知和尚说出的原因,却让刘毅羞愧不已:“几年前,我师父释昌法师,就因为私藏了官兵追捕的人,被一个名叫刘毅的将军杀掉了,这一次,我们是再也不敢收留任何人了。”

刘毅长叹一声:“为法自弊,一至于此。”说罢,他就在庙前自缢了。



这件事真是充满了戏剧性。但这世间绝大部分的事情,其实都不是凭空而来,其中都有着因果循环。

刘毅在讨伐叛军时,杀了桓蔚还不满意,非要把出于怜悯,帮助桓蔚的释昌和尚也杀掉。结果这件事,却让刘毅后来失去了救助的希望。

老话说,“福来有由,祸来有渐”。

世间的事,需争则争,但也要能忍则忍。给别人留一条路,就是给自己留一条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