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耀庭忍痛净身,再次醒来时,大清亡了,成了中国最后一位太监的他,过得如何?

 四季视野 2022-09-27 发布于北京

孙耀庭做梦也不会想到,他忍痛净身,再次醒来时,大清亡了。成了中国最后一位太监的他,后来过得如何?

孙耀庭的家庭很穷,早年父母都在一位私塾先生的家中做长工,那时候的他,也曾跟着私塾先生读过几年书,日子算是勉强度日。可没多久,他的父母都失去了工作,一家人只能以乞讨为生,日子也越来越艰苦。



为了改变生活的现状,孙耀庭做了一个让父母解忧的决定:他要进宫当太监。毕竟,当时进宫当太监,至少还有口饭吃,更何况他家里还有其他兄弟姐妹,他家的香火也不会断了。

更何况,天津的静海县出过一位小德张,当年在宫里权势滔天,红极一时,孙耀庭就是受到了小德张的影响,他想要进宫做太监,以此来改变一家人的命运。

起初父亲并不同意,但因为孙耀庭一再坚持,父亲拗不过他,只好同意了。

但其实,太监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当的,想要入宫没点门路根本进不去。再有就是想入宫必须先净身,去净身房也是要钱的,而且费用很高,家里也拿不出来那么多钱。

思来想去,父亲便找来孩子的舅舅,准备在家给孙耀庭净身。

因为手法和工具不专业,手术过后孙耀庭伤口感染,发起了高烧,一连在家里躺了好几天。

当他从炕上醒过来的时候,满心欢喜,以为自己终于可以进宫做太监了,却没想到,父亲给他带来了一个坏消息:“儿子,大清朝已经亡了!”

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孙耀庭像发疯一般地嚎啕大哭,发泄着心里的情绪。

父母不敢让他做重活儿,生怕他的伤口复发,小命不保。可看到孩子整日在家中郁郁寡欢,父亲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直到1916年,孙耀庭迎来了自己的第一个机会。

当时溥仪的叔叔载涛,府上缺少人手,孙耀庭的大嫂认识其中一个太监,于是将孙耀庭推荐了过去,就这样,已经净身了的孙耀庭,在载涛府当职。

虽然没能入宫伺候皇帝,但好歹也算是找到了一份能够养活自己的差事。

进入府中后,孙耀庭性格机灵,又踏实肯干,很快就得到了府上一个老太监的赏识。老太监对他倾囊相授,把自己的经验都交给了他。此时的孙耀庭,没有想到,机会再次落到了他身上

1917年,贪图享乐的溥仪,不顾当初的约定,重新招募宫女和太监,看到机会的孙耀庭,拿出自己攒下的钱财,贿赂宫里的太监,顺利进入了皇宫。

一开始,孙耀庭是在九堂副督领任德祥手下当差,因为他会来事,深得器重。后来,有一次端康皇太妃去看戏,恰巧孙耀庭在一旁侍奉。

因为伺候得不错,他直接被端康皇太妃看中,他被调到了对方身边。

一切都在朝好的方向发展,孙耀庭或许也在盼望着,有朝一日能够成为皇帝身边的太监。

然而,1923年的6月,皇宫里突发大火,大火被扑灭后,宫中损失了大批的珍宝和宫殿。

溥仪大怒:“宫里的太监宫女一个不留,全部赶走!”

结果,倒霉的孙耀庭,还没来得及在端康皇太妃面前表现,就被赶出去了。没了生计手段的孙耀庭,只好灰溜溜地回老家去了。

但命运就像弹簧一样,弹得他晕头转向。

他前脚刚到家,京城就又传来消息,因为皇宫里人手不够,又要重新召回一批人,他再次被召回。

这一次回去,孙耀庭的地位水涨船高,成了婉容身边的太监。

一心想着要出人头地的孙耀庭,为了给皇后留下一个好印象,可谓是费尽了心思。担心自己半夜站岗时会睡着,他便在鞋子里放上了浑身是刺的苍耳,只要一打盹儿,把脚踩实了,立马就会被苍耳的刺扎醒。

然而,袁世凯病逝后,冯玉祥带着兵闯进了京城。和袁世凯不同,在闯进京城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所谓的满清遗老全部赶出皇宫,溥仪也不例外。

跟在婉容身边儿的孙耀庭,又到了摄政王府当差。仅仅过了一个月,不甘寂寞的婉容就跑去找溥仪了,自己也彻底丢了差事。

这一次回到老家,孙耀庭待了两年的时间,两年后孙耀庭又怀揣希望回到了京城,还住进了出宫太监的居留地:万寿兴隆寺。

后来,孙耀庭原本可以拿到国家给予的补贴,但他却不愿意当一个没用的人。因为小时候读过几年书,他便主动申请工作,去管理北京的寺庙。

生活虽然不算富裕,但是基本的生活条件都能够得到保障。自己的工作也不再需要看别人的眼色,此时的孙耀庭才真正明白,自力更生才有出路,有一个好的社会环境才能幸福过日子。


1995年,他有感而写:“国正天心顺,官清民自安”,以表达自己的情怀。一年后,94岁的孙耀庭因病离世。随着孙耀庭这位老人的辞世,“太监”这个具有悲剧色彩的一类人,也彻底消失了。

孙耀庭老先生从大清朝一直生活到了九十年代,他在近百年的风雨中,依然能幸存,并得以善终,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