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80年河南,有个男子去一农户家讨水喝,看到农户家鸡窝上又大又厚的砖块,两眼放光

 四季视野 2022-09-27 发布于北京

1980年,河南新野,有个男子去一农户家讨水喝。忽然,男子看到了农户家鸡窝上又大又厚的砖块,眼睛顿时放出了光芒,对农户说:“你这块砖出多少钱?我买了!”农户很惊奇:“你买块砖头做什么?”

原来,男子姓齐,是当地文化站的一名专家,听说新野有很多失散在民间的古董,就乔装成游客,下乡做调查。

齐专家这转转,那瞧瞧,一整天忙得连口水都没来得及喝。可是转悠了一天,什么收获也没有。齐专家又失落又疲惫,想着去一个农户家讨碗水喝、歇歇脚,就打道回府。

不过,就在老农进屋倒水的时候,齐专家忽然有了惊人的发现:农户家的鸡窝上,盖着一块又大又厚的砖。砖的造型与众不同,砖面上还画着精美的图案。


多年的经验让齐专家立马意识到这块砖绝对非同寻常。于是他迫不及待地问老农:“鸡窝上的这块砖,我能带走吗?”

老农白了齐专家一眼,说道:“你这个人,怎么一点儿规矩也没有?你免费喝我的水也就罢了,还要顺走我家的砖?一块砖虽然值不了几个钱,可我用了两年,用着顺手了,不给你!”

齐专家这才意识到自己刚才有点太兴奋了,连农村的礼节都忘了,赶紧郑重地道了歉,又重新问道:“我花钱买行吗?你这块砖出多少钱?”

老农低头琢磨了琢磨说道:“怎么着,你也得给个5毛吧。”

齐专家一拍手说道:“我给你7块钱,把砖卖给我行吗?”

老农又惊又喜,没想到自己的这块臭砖头竟然能卖出7块钱,立刻喜笑颜开地同意了。

那个年代,5毛钱就能买一大筐菜,7块钱可以说是笔不小的外财。

老农把齐专家送出了大门,奇怪地感叹:“你这人真是怪呀!7块钱买个压鸡窝的砖头,你不嫌臭啊?”

然而老农根本想不到,这块砖后来竟然驰名中外,吸引了无数的游客、历史学家、考古专家,也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斜索戏车汉画像砖”。

当然作为内行学者的齐专家,就与老农完全不同了,将画像砖带回文化站后,就小心翼翼地做清理,清理完毕后,又拿给同事们看。

文化站所有的人都格外重视,对画像砖进行多维度的研究和鉴定,同时又向上级部门做了汇报。

专家学者们全都被惊动了,画像砖被上交到了河南博物馆。

为什么斜索戏车汉画像砖会这么受重视?它到底有哪些独特之处呢?

斜索戏车汉画像砖出自于汉代,年代久远,而且保存得相对完整。此砖虽属于陶制工艺品,却浮雕精美、画面清晰、线条分明,虽经历岁月的洗礼,却仍旧没有被腐蚀,对于研究汉朝的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那么斜索戏车汉画像砖是什么样子呢?


这块小小的砖上有两辆马车,马车上都有杂技表演者,所有表演者都做着高难度动作。两辆马车上的两个人同时用力,拉起了一根斜索,斜索前低后高。令人吃惊的是,还有一个人竟然在斜索上行走。

前边那辆马车上,有个人举着一根长棍子,棍子顶上有个人在倒挂金钩,这个人在倒挂金钩的同时,两只手托的两个小球,球上面竟然又分别站着两个人,那两人竟然一个在唱歌,一个在演奏乐器。

这样的杂技表演,放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都绝对是一流水平。托小球的人,两只手臂的力量绝对非同一般。而两辆马车的驾驭也要非常精巧,马车既不能跑得太快,也不能跑得太慢,两辆马车之间也要始终保持一个距离,不能有分毫的差别。

这块画像砖向我们传达了一个信息,那就是早在汉代,中国的杂技就已经发展到了繁荣盛世的程度。史书上也有记载:“戏车高橦,驰骋百马;连翩九仞,离合上下”。这正是对于当年杂技表演现场的描述。

随着历史的变迁,很多杂技都已经失传了。幸亏有这些历史文物的佐证,我们才得以了解自己祖国的瑰宝。

在新野不仅出土了斜索戏车汉画像砖,更是发现了2000多块汉画像砖,还发现了20000多块古文字砖和汉代纹饰砖。

那么这块画像砖为何会出现在新野呢?新野又为何会有这么多历史文物呢?



原来两汉交替时期,王莽及其子孙曾在新野居住了37年。后来的三国时期,刘备又在新野屯兵。新野还出了不少名门望族。当时,贵族都流行厚葬,随葬物品中会有大量陶器、石砖等。所以我们在新野才能有这么多发现。

现在,斜索戏车汉画像砖依然收藏在河南博物馆,如果您对它感兴趣,想多了解一些汉代杂技的实情,不妨去那里一览风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