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65年冬,山西村民正挖井预防来年缺水,谁料挖着挖着,挖出来个古墓

 四季视野 2022-09-27 发布于北京

1965年冬,山西大同石家寨村民正挖井预防来年缺水。谁料挖着挖着,发现一块雕着鱼纹的大青石,见大家停下手上的活儿,一个村民笑着说:“这还能挖出来个墓啊?”结果,越深挖,稀奇古怪的砖块就越多……

村民的话,一语成谶。他们后来真的挖出来个古墓:司马金龙墓。



常言说“魏晋风度泽后世,广陵散曲成绝响”。这句话是说魏晋朝代的故事永远离不开风骨和风度4字。不过在魏晋这样风流名士辈出的朝代之中,不得不提司马懿家族子孙、北魏琅琊王司马金龙。

司马这个姓氏曾经显赫一时。两晋前后延,这个姓氏成为天下之主长达154年。

司马金龙这位出身东晋皇族的世家公子,却成了司马家族最后的荣光。他是一位一生负担了多重身份的末世之人,然而,不管他经历过什么,他始终对第一任妻子感情至深。

最初了解司马金龙的历史故事,是源自于一次偶然的机会去到了山西大同博物馆。在博物馆的展览大厅中,见到了历史学家复刻的木制漆屏风画系列图卷,以及各种精美的石雕器物。

由于这些木制漆屏风画板是由漆器和漆画融合到一起进行创作的,所以它不仅是观赏器具还是无价的中国艺术瑰宝。除此以外,木制漆屏风画图案上的文字也全都来自北魏,并且形神具备。

因此,该木制漆屏风画的内容,很好地凸显出了墓室主人对琅琊国都的思念之情。

其实说起来司马金龙,他的经历非常坎坷,因为他被南宋朝视作是政治上的死敌,所以他生前一次琅琊故土都没看到过。

在司马金龙放下背负的许多政治压力后,他在484年携带着数幅木制漆屏风潇洒去世,与第一任妻子钦文姬辰合葬在棺椁之中。直到千年以后,他们的故事再次得以重启宣告于世。

现如今之所以能够欣赏到北魏时期的历史文化,应该感谢山西大同市南郊区水泊寺乡下村庄中的老百姓们。当时,他们在冬季闲暇时刻,想要挖掘一口深井储存水。

谁料,水井越挖越深,奇怪的事情也越来越多。



先是老百姓在挖掘的土堆里面看到了雕刻着鲤鱼图案的青石,后来又挖掘出了更多刻有文字的石块。在村庄年长者的带领下,最后竟然挖出了一个墓穴。

这一惊人的发现,让当时村庄中的百姓们都感到万分惊诧。最终在大家的一致要求下,将此事报给了山西大同博物馆。随后,博物馆便派遣了大量考古队成员前往此处。

由于当时正处在风雪交加的冬季,所以考古队成员先将墓穴之中珍贵的陪葬物品全都小心地运送到了博物馆进行整理。随着时间不断消逝,寒冷的冬季终于度过,万物复苏的春天刚一到来。

考古队成员便携带着专业挖掘仪器来到了发现墓穴的石家寨村庄,经过漫长的挖掘清理,考古队成员最终确定了墓穴的主人,为北魏琅玡王司马金龙和他的夫人拓跋氏钦文姬辰。

据悉,司马金龙字荣则,河内郡温县人士。其父为琅玡王司马楚之,其母为鲜卑皇族河内公主,其妻为权臣的女儿钦文姬辰。所以他算得上是鲜卑真正的皇亲贵族,因此他的身世十分尊贵非凡。

而且从他父亲投靠北魏皇族开始,便被封为了琅琊王,其子享有爵位继承权。而后,司马朏(司马金龙孙)又娶了华阳公主。司马金龙家族还有着“父子镇云中,三代尚公主”的美誉。

然而,司马金龙与第一任妻子钦文姬辰,恩爱无比,但好景不长,钦文姬辰便逝世。



因此,情深意重的司马金龙即便后来又娶了第二任妻子沮渠氏,并生了一个儿子司马徽亮,他也仍然没有忘记曾经和钦文姬辰所度过的一切美好经历,所以,他在活着的时候便开始着手修建陵墓。同时请能工巧匠为他制造精美的陪葬物品。

484年,这位享受了家族煊赫荣光的琅琊王逝世,后人遵照遗嘱将他和钦文姬辰合葬一处。自此历史斗转星移,这段传奇故事被尘封地下千年。

直到1965年,这段往事,才被人们知晓。

司马金龙墓,其南北长度有17.5米,后墓室的高度也有5.2米,整个墓室一共使用了5万多块砖砌成。墓中出土的釉陶俑数量超过了360个(盗墓者将值钱的都已盗走),然而,这些陶俑与壁画,也在3个方面,带来了历史贡献。

第一,山西地区风沙很大,那么侍卫出门都佩戴什么呢?墓中的侍卫俑,给出了答案:戴帽子,戴的是鸡冠风帽。 
 
第二,北魏时期武士所戴的兜鍪,也由这座古墓中的武士俑,揭晓了。

第三,司马金龙拥有汉和鲜卑两族的血统,司马金龙墓中出土的木制漆屏风以及土漆绘屏风,都是南北朝文化交流融合的产物。可以看作是鲜卑政权改造自身的一个信号。

司马金龙墓, 蕴含着司马金龙复杂的情绪,所留下的文物正是对他复杂身份的认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