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唐太宗李世民上朝时没忍住,不停地排气,一个接一个,“噗噗噗”不带停。文武百官听见后,惧于皇帝的威仪,谁也不敢吭声。此时,魏征忍不了了,直接把李世民说了个大红脸。
“屁乃人身之气,岂有不放之理。”虽然说这是正常的现象,可若是一直不停,或多或少,身体是出问题了。但这件事要放在皇上身上,如何提醒,是一门学问。 
不过,魏征从来不会考虑这其中的弯弯绕。
魏征是有名的直臣,说话直来直去,从不藏着掖着,有什么说什么,而且还不分场合。他当宰相的时候,李世民怕得要死,在寝宫里都不敢放心大胆地玩,生怕被训斥,可即便如此,仍旧躲不过魏征的唇枪舌剑。
据了解,一个正常的人,每天会“排气”5到10次,不过,如果得了“气痢病”,说白了就是肠胃不适引发的病症,那么“排气量”就会变多。
然而,李世民便得了这种病,不过,他乃一国之君,他不好意思说,觉得丢人。
可这个事,哪里是说忍就能忍得住呢?
所以,李世民上朝的时候,没憋住,一忍再忍后,还是不停地排气。
满朝文武都知道维护皇帝的面子,所以,不管他们心里面怎么想,但嘴上绝对不说,权当什么也没有听见。
李世民为了遮掩尴尬,也在说话的时候提高嗓门,装出一副发怒的样子,吓得群臣都不敢抬头。
原本,魏征觉得倒也正常,可连续出了好多声后,他也实在忍不下去了,为了皇上的龙体安康,他朝袍一撩,往前一跪,大声说道:“陛下!这是病,得治!”
群臣被这一嗓子惊得目瞪口呆,李世民也被一下说了个大红脸,但还是努力掩饰尴尬,故装镇定地问道:“爱卿!你刚才说什么?朕没有听清。” 
李世民的态度其实很明了:我知道这病得治,可是你不能下朝再说吗,大家都知道维护我的面子不吭声,就你能,非得当面搞得我下不来台?
魏征虽然是一根肠子捅到底,可混迹官场多年,岂能不知李世民的言外之意?
但他从当官那天起就特立独行,从来没想过要改变,否则也不会被称为“直臣”了。
于是,他又把嗓门提高了一倍,义正词严地说:“这病若是不治,恐伤了龙体!”
这下好了,李世民见魏征不给自己台阶下,当场就绷不住了,一声大喝,拂袖而去。
众臣面面相觑,耸了耸肩膀,看着魏征摇了摇头,叹了口气默默退出朝堂,各忙各地去了。
魏征也没多想,见大家都走了,也站起来抖了抖衣服,像没事人一样离开了朝堂。
可返回寝宫的李世民,仍旧盛怒未消,可生气归生气,可生了这样的病的确不太体面,既然大家都知道了,也没有必要再藏着掖着了,还是得规规矩矩地治病。
但宫廷的御医也不知怎么回事,把脉开药,连个搞了好几天也不见效果,李世民无奈之下,只得张榜求医。
说来也巧,皇宫仪仗队里,恰好有个老人叫张宝藏,已经快七十岁了,他曾经也得过这种病,于是他就主动找到了魏征,献上药方(牛乳煎煮荜茇)给皇帝治病。(《本草纲目》中也记载了这个药方。)
魏征让御医求证了药方之后,立即煎好药端到了李世民面前。 
李世民一见魏征气就不打一处来,虽然心里早就问候了魏征几百遍了,但也没办法,还是治病要紧,黑着脸接过药一饮而尽。
可别管怎么说,这药还挺管用,李世民连续喝了几天彻底好了,于是就让魏征给献药方的张宝藏封个五品官。
这下可让魏征犯了难,献个药方就封五品官,未免有些太儿戏了,于是就只赏了些钱,官职的事矢口不提。
李世民就知道,以魏征的性格,肯定会大打折扣。后来,李世民又再次生病,又再次被这个方子医治好后,他特意找到魏征,询问张宝藏的事,知道魏征并没有按照自己要求做,他当即心情大好,找到了怼魏征的理由,略带戏谑的口吻说道:“给宰相治病的人都能封个三品官,难道我这个皇帝还不如宰相吗?”
魏征一听,吓得脸都绿了,急忙退出去给张宝藏封官。因此,张宝藏被授三品文官为鸿胪卿,是我国医学史上官爵最高者。张宝藏一剂单方,治好李世民的“气痢”,一时传为佳话。
至于魏征,虽然令唐太宗李世民十分生气,但事实上,魏征一贯如此,他先后向唐太宗进谏了200多次,几乎每次李世民都十分生气,觉得魏征“说话难听”、“多管闲事”,可后来,唐太宗都会慎重地接受,并尽量采纳。
643年,魏征病逝,李世民痛哭流涕,不光为他废朝5天,还命人把魏征的画像挂在凌烟阁(功臣第四位),可以说,极尽哀荣。
后来,李世民时常感叹::“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镜矣!”
魏征的思想和言行中,无时无刻不为李世民操心,他的忠言逆耳,也确实让他成为了一面明照千秋的“人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