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于德明:困局莫过执迷不悟(下)

 于德明秋枫 2022-09-27 发布于河南

困局莫过执迷不悟(下)

——《西游记》中的那点事儿

□ 于德明

4、执迷不悟的唐三藏

 有首歌里这样唱——“我的眼里只有你”。对于唐僧而言,他的眼里只有善。世界在他看来,到处都是良善忠善,和善安善的。他始终守护着内心的善念,根本不顾及外法或事实的真相。当孙悟空说那村姑是妖精变化的,唐僧那里肯信,只说是个好人”。当然,这并不是说他看到了白骨精的好或善,而是在他的心里,根本没有坏人、恶人,一切所见之人皆为好人、善人。即使看到瓦罐里只有蛆虫、青蛙和癞虾蟆的事实时,唐僧也不相信白骨精是恶人,反辩解其为无故平人”。常言道,事实胜于雄辩。倘若说耳朵听到的未免偏颇的话,那么眼睛见到的应该是真实了。可当事实摆在面前时,当铁证如山时,唐僧依然罔顾事实,执迷于内心的善念。同样的情况,后文还有,如我这般劝化你,你怎么只是行凶?把平人打死一个,又打死一个,此是何说”;“就有这许多妖怪!你是个无心向善之辈,有意作恶之人”

 即便最后的真相大白于天下,依然无法改变唐僧的执念。孙悟空吩咐众神在空中照应着,一棒子将白骨精的灵光断绝了。呈现在众人面前的却是一堆粉骷髅”,这其实就是事实的真相,不容置疑、无可辩驳的真相。表面看,唐僧似乎是相信了——“唐僧闻说,倒也信了”,但内心深处却并不以为然。要不怎么能经不起猪八戒的教唆,又念咒语,又斥责“猴头!你在这荒郊野外,一连打死三人”。唐僧的心相就是铁板一块,水泼不进,针插不进。他的三观里只有一个字——善,所以他始终以善待世,以善处世,一切皆以向善为本。殊不知,佛家除却守善之外,还有当头棒喝、惩恶扬善之法呢。说到底,置真相于不顾,一味守持善念,是唐僧执迷不悟的表现之一。

 唐僧执迷不悟的第二点表现就是偏见。也许是因为孙悟空胆大包天,难以管教的缘故吧,唐僧一直对孙悟空抱有成见,时常总是责怪孙悟空。相反地,却偏爱猪八戒,时时袒护猪八戒。而在本章中,唐僧的偏见主要就表现在相信猪八戒而怀疑孙悟空方面。也就是说,凡是猪八戒说的,他都确信无疑;凡是孙悟空说的,他都半信半疑。比如第一个回合,当看到罐子里的东西时,长老才有三分儿信了”,剩下的七分自然是怀疑了,可猪八戒一挑拨,画风便立转,他“果然信那呆子撺唆,手中捻诀,口里念咒起来。当白骨精被打死显出一堆粉骷髅时,孙悟空解释缘由,原本唐僧闻说,倒也信了”,但猪八戒一开口,是非即颠倒,唐僧便“果然耳软,又信了他,随复念起”。不管孙悟空说什么,只要猪八戒一插嘴,一切都马上变样。

 唐僧对猪八戒的偏见,在第三十二回《平顶山功曹传信  莲花洞木母逢灾》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当孙悟空为计谋得逞(诱引猪八戒去巡山)而嘻嘻冷笑时,唐僧骂道:你这个泼猴!兄弟们全无爱怜之意,常怀嫉妒之心。你做出这样獐智,巧言令色,撮弄他去什么巡山,却又在这里笑他;当孙悟空探得实情归来,告知猪八戒干的勾当时,唐僧却道:他两个耳朵盖着眼,愚拙之人也,他会编什么谎?又是你捏合什么鬼话赖他哩身为师傅,自然是要讲究公平,一碗水端平了。即便不能做到完全公平,也应该以事实说话,力求客观公正。但唐僧呢?宁可相信猪八戒的嘴,也不相信世上有鬼,这不是明摆着的偏见,又能是什么呢?

 唐僧的执迷不悟,还表现在面对美色不淡定和容易发怒生气上。如初见白骨精时,连忙跳起身来”一个“跳”字足以将内心秘密暴露无遗。同时,还对其关怀备至——“女菩萨,你府上在何处住?是甚人家?有甚愿心,来此斋僧”“女菩萨,你语言差了。圣经云: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你既有父母在堂,又与你招了女婿,有愿心,教你男子还,便也罢,怎么自家在山行走?又没个侍儿随从。这个是不遵妇道了”“善哉,善哉!我有徒弟摘果子去了,就来,我不敢吃。假如我和尚吃了你饭,你丈夫晓得,骂你,却不罪坐贫僧也”。若非动心,又何以如此问东问西,滔滔不绝,引经据典,谆谆教诲呢?再如,在打白骨精这件事上,唐僧越来越生气,以至于最后“发怒道”还说什么“我是个好和尚,不受你歹人的礼”呵呵,如果看透世事,放下执念,那么生的又是哪门子气呢?又何以如此出言不逊呢?

5、执迷不悟的沙悟净

 沙悟净的执迷不悟表现在装聋卖傻上。在本章节中,沙悟净自始至终一句话都没有说。不管针对唐僧和孙悟空的争论,还是针对猪八戒的挑拨离间,沙悟净都只是置身事外,冷眼旁观,仿佛一切都和他毫无关联一样。

 白骨精第一次出场时,唐僧曾叫他八戒、沙僧,悟空才说这里旷野无人,你看那里不走出一个人来了?”当时,身为徒弟的猪八戒既殷勤地回了话——“师父,你与沙僧坐着,等老猪去看看来”,又起身前去探望。不管猪八戒是出于什么目的,单从行为本身而言,这样做的确是符合师徒之间的纲常伦理的。而相比之下,沙悟净的表现则差远了。且不说起身探望了,至少也应该回应一下师傅的叫喊,哪怕是“嗯”一声也可以啊。但是,根本没有,一切都没有,他就像突然人间蒸发了一样,无声无息。还有孙悟空离开时,对他嘱托说——“贤弟,你是个好人,却只要留心防着八戒言语,途中更要仔细。倘一时有妖精拿住师父,你就说老孙是他大徒弟。西方毛怪,闻我的手段,不敢伤我师父”时,他也如同一个木头人一般,毫无回应。

  这一点委实难以理解。一个好端端的大活人怎么会一声不吭,一言不发呢?并且还是身处这么一个故事情节紧张,矛盾冲突激烈的事件中呢?唯一合理一点的解释就是沙悟净在装聋卖傻。当队伍发生矛盾时,他既不站在师傅那边,也不站在大师兄这边,只是保持中立。你们该吵了吵,该罚了罚,该斗了斗,该打了打,我自岿然不动,谁我也不帮,谁我也不得罪,我就做个隐形人好了。

 英国玄学派诗人约翰·多恩说: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作为社会中的个体,我们相互之间总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作为取经队伍中的一员,沙悟净和其它成员的联系也更多更紧更密。面对发生的事情,他不仅不应该置身事外,而且还需要融入其中,及时化解矛盾,维护队伍的团结。只可惜想象很美好,现实很骨感。故事中的沙僧完完全全成为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傻僧,他把自己经营成为一座孤岛。从这个角度来说,也正是沙悟净的执迷不悟,才让矛盾逐渐激化,愈演愈烈,以致于团队分崩离析。倘若沙僧不装聋卖傻,倘若沙僧能出言相劝,那么故事必然会有另一种结局的。各位看官,你说呢?

(未完待续,敬请继续关注)

版权声明:本公众号原创稿件欢迎大家转载,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明说愚言”。谢谢合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