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忆那抹金黄 ——城市印象之银川 ■ 于德明 2010年深秋,我打银川走过,于是,生命里便多了一次难忘的经历。 其实,对于祖国的大西北,以前我是不甚了解的,只在读书时略有所知罢了。但就是知晓的这一点点,也让我对于西北塞外没有什么好印象。因为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的诗句,总让我的眼前泛起黄沙漫天的情境;而“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的词句则让我知晓塞外一直以来就是荒寒之地;读着岑夫子“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的诗句,一股刺骨的寒意则时常从心头泛起。坐着西去的火车上,荒僻、偏远、闭塞、寒冷、寂寥、废墟、衰败、空旷等字眼,依然不时地从心头划过。可当真正站在银川市的街头时,我才发现自己错了,错得一塌糊涂。因为眼前的塞北并不和我想象的一样。那长风缓吹,流沙如金的大漠风光;那羌管悠悠,驼铃声声的天籁之音;那碧空如洗,归雁阵阵的壮美秋色,如诗如画,不时激荡着我的灵魂,让我迫不及待地想和它们融为一体。 银川的一切在我的眼中都是那么新鲜,那么美丽,那么诱人。且不说雄壮神秘的西夏王陵,高耸入云的六盘山,秀美无垠的沙湖,单是街头挺立的一棵棵国槐,就时常把我的目光吸引,把我的心灵牵绊。漫步银川街头,你会发现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黄色的海洋,黄色的世界一样。不管走过那一条街道,扑入眼帘的常常都是端庄秀气的国槐。它们静静他站在阳光里,披一身成熟的衣装,好像伫立在秋日里的静美少妇,浑身上下都投射着优雅和贤淑的风韵。一枚枚如铜钱大小的叶片缀满枝丫,亮黄的颜色直逼你的眼睛。仔细观看,树叶有浅黄的、金黄的、粉黄的、深黄的、枯黄的、藤黄的,还有半绿半黄、黄中带青的。但不管是哪一种颜色都黄得透亮,黄得晶莹,黄得耀眼,甚是可爱,惹人心醉。秋风乍起,黄叶便纷纷挣脱枝头的怀抱,飞向自由的天地,有的在空中翻飞,好像在和秋风嬉戏;有的在树下打旋,宛如在自我逗乐一样;还有的则笔直地扑向地面,仿佛藏民最虔诚的揖拜。行走在这样的林荫道上,眼前是金黄的色彩,耳边是簌簌的声响。闭上眼睛,好像有无数的蝴蝶在身边曼舞、盘旋、嬉戏,它们是那么轻盈,那么妙曼,那么浪漫。愰然中,你会感觉自己也成了一只黄蝴蝶,在秋风里,在塞外的夕阳里,翩翩起舞,自由飞翔。 行在他方,我们经常会产生异乡的感觉,但这一次的经历却特别奇怪——异乡的感觉荡然无存。走在银川的街头,阳光如金,照得满心爽朗。一片片亮黄的叶子如漫天飞舞的枯蝶,又如长空飘荡的雪花,或飘落肩头,或迎面入怀,如同置身于故乡的丛林一样,亲切和温暖油然而生。 银川的天空格外高远,仿佛一只硕大的穹庐倒扣在大地上。正值深秋时节,天空好似被眼泪擦拭过一般,湛蓝湛蓝的,又如孩子的眸子,明净而澄澈。仰望天空,我的耳边总会有“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的歌唱徐徐传来。 银川的夜晚则有些清冷。也许是人少的缘故,抑或是塞外长风吹拂的原因,皎洁的明月挂在空旷的蓝天上,显得格外孤单,格外寂寥,因此总给人以凄凉的感觉。漫步月光下,阵阵寒意袭来,又不自觉地想起了边关、大漠、戍守、思归等类的字眼,一丝淡淡的忧伤不禁浮上心头。 人生也许就是这样,有时候不经意中你会和一个城市结缘,有时候一个城市也会在不经意中将你俘虏,而有时候,虽然只是偶然的凝眸,便铸就了一生的永恒相思!我之于银川,就是这样的一种情形吧! 版权声明:本公众号原创稿件欢迎大家转载,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明说愚言”。谢谢合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