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窝居时,你抱怨了吗

 于德明秋枫 2022-09-27 发布于河南

窝居时,你抱怨了吗

于德明

新年伊始,病毒突然来袭,为了切断传染源,阻止疫病的传播,保护彼此的生命安全,根据相关指示,这个春节我们窝居在家。既不能外出,又不能扎堆,时间已经一周有余,此时此刻,你抱怨了吗?

1

点击网络,打开朋友圈,各类抱怨层出不穷。

宅在家里的,这样抱怨:

“锄禾日当午,睡觉好辛苦。睡了一上午,还有一下午。晚上接着睡,实在太痛苦!”

“今日数葡萄干。葡萄干一共849个,其中75个瘪的,63个带树枝的。绿色最多,611个;棕色最少,58个;其他颜色180个……这次买的葡萄不理想。无聊,只有待家数葡萄干了。”

|“今天,小雨。树叶晃动了1693次,吹掉了486次,小鸟叫了167声,飞来飞去196次。家里大米有35214粒,窗外的雨,顺屋檐滴下126979次……”

还有更文艺的,如:

“从卧室到客厅是九步,从客厅到卧室是九步……”

“我家院子有两棵树,一棵是桂花树,另一棵也是桂花树……”

“一周来,我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有出行之需的,如此抱怨——

“我的必经之路被封了,蓝瘦,香菇!”

“大道小道,道道拒行;乡路村路,路路不通。”

当然,除了自我抱怨外,还抱怨孩子——

“电视动画片,从两眼一睁看到熄灯,都上瘾了都!”

“一天到晚,抱着手机不放,标准的小手机控!”

“窝在家里,哪也不能去,除了吃吃吃,就是吵吵吵,闹闹闹!老娘亲这心底实在是烦烦烦!”

“超长假期,孩子无聊到开始数苍蝇了……”

2

特殊时期,特殊情况,需要选择特殊的应对之策。大家不但都能理解,而且也能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自保保他。

但为什么又会如此抱怨呢?其实,对于心灵而言,一切真相皆为本相。窝居抱怨,首先就在于空虚无聊。而无聊空虚的根源,则是“心为形役”——即心灵为身体所左右。

原本,心灵是可以不受现实的局限,游离与身体之外,从而“思接千载,神游万里”的。比如刘禹锡先生虽身处陋室,但却不觉其陋,自得其乐——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只要心安,不管身处何地,也不管身陷何境,都能够安之若泰,坦然欣然,就像苏轼说的那样——“此心安处是吾乡”。

但现实却是,我们总喜欢将自我捆绑,让心为形役,身为物役。如此画地为牢、作茧自缚的后果,则是心随身动。身若不动,心便陷入死寂之中,空虚无聊袭来,抱怨自然而然就产生了。

其次则是人性使然。圣经中说,贪婪是人的原罪之一。正因为贪婪,无可避免地,矛盾性便始终伴随着人的一生。

于是,我们一边拥有着,一边又在期盼着;一边享受着,一边又在担忧着。患得患失的心理,扰得我们无法安宁。忙碌时,总希望能清闲一些;而真正清闲时,却又感觉无所事事,心慌焦虑。

现实的羁绊,加上人性的缘故,使得我们的灵魂无法安顿,心灵无法安放,抱怨也就成为了日子里的常态!

3

如何破局呢?让心安静下来即可。

同样是窝居,有的人寂寞无聊而抱怨不断,有的人安享时光却岁月静好,创意无限。

寂寞只是没有创意,孤独只是没有动脑。只要心静下来,魂定下来,一切都能够繁花似锦。

宅在家里的时光,你可以:

读读书。阅读,始终是丰盈自我的必修课,始终是润泽心灵的不二选择。曾经有一本心仪的书,放置了很久,却依然没有打开;曾经有一份阅读单,由于琐事纷扰,至今仍没能完成。而此时此刻防疫控疫,宅在家里,不正是了却心愿的最佳时间吗?

倚“小窗”,伴“围炉”,品“菜根”,何其快哉;观《红日》,嚼《红楼》,叹《红岩》,岂不乐乎?

写写文。同画家作画,音乐家谱曲,雕刻家塑像一样,言说是我们抒发自我、表达生活的一种需要。平日里,表达的欲望时时泛起,却总困于时间不足,而未能成文;如今,居家不出,时间充裕,何不稳坐案前,在纸和笔的亲密接触里,书写心事,言说自我?

练练字。书法的意义,除了表达之外,更重要的则是修心养性。一管狼毫,一方素纸,尽情挥洒。那横平竖直,那撇捺点折,带给你的不仅仅是技能的提升,更是身心的双重愉悦。

学学技艺艺多不压身。窝居的日子,有室内学舞狮的,有打糕做糍粑的,还有动手做口罩的。林林总总的技艺,只要动起来,不管学习的结果怎么样,但过程总是让人感慨颇多,一生难忘的。

做做手工不管是插花,还是拼插,动手又动脑,创意无限,快乐亦无限。

当然,还有观观电影、猜猜谜语、玩玩棋牌等,都能够带给你无穷的乐趣,祛除窝居的无聊和空虚。

至于孩子,更好安排。如教孩子学习数和形,寓教于乐;和孩子一起读童书,感悟童心;指导孩子书写防疫儿歌,乐己乐人;陪伴孩子听学网课,开阔视野等等。让孩子动起来,做家长的自然就一身轻松了!

批评不如建议,抱怨不如建设。宅在家里,是迫于形势的需要;抱怨吐槽,则是心灵荒芜的表现。希望各位看官,能够利用难得的休闲时光,各取所需,充实自我,安放心灵,让生命闪现迷人的色彩!


版权声明:本公众号原创稿件欢迎大家转载,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明说愚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