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也需要打打假

 于德明秋枫 2022-09-27 发布于河南

教育也需要打打假

□于德明

3.15当天,就想写写教育打假的问题。后来,被耽搁了,一直到今天才得以重新拾起这个话题,随便聊几句。

故事还要从很久以前谈起。
多年前,有幸前往课改先进县进行观摩学习,结果发现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二年级的语文课《等我也有了胡子》伊始,老师和蔼可亲地提问:“小朋友,你们谁愿意来把课文读一读?”按理说,二年级的孩子们,面对老师的提问,必然是小手高举,争抢着回答的。
可事实上却很诡异。老师话音落后,全班明明五十多个孩子,但只有四个举手的。并且不等老师安排,他们就如流水生产线一样,自觉排序,按段落顺序读起来。

整个读书环节好像小河淌水,不仅自动化味道十足,而且顺水顺风,格外流利。
自由朗读时,我曾悄声问询身边的小男孩:“为什么老师刚才提问读书的时候,你不举手呢?”

他害羞地告诉我:“老师只让他们四个人读,我的任务是造句。”他还把抄写的造句内容找给我看。
哦,我完全明白了!

自然,随后的课堂上,老师每次提问,孩子们的回答都很有秩序,并且答案相当准确精炼。
望着老师眉飞色舞的样子,看着孩子们木然无辜的表情,我却感觉特别恶心!

随后的交流中,又看到专业成长是假的;教研沙龙是假的;家长会是假的;当然了,一些新闻宣传也是假的……
当然,教育界不乏务实开拓、勤恳踏实者,而此类投机取巧、弄虚作假者也不少。
比如为了追名逐利,把糊弄观摩者当做了家常便饭。接待课,要求执课教师反复“磨课”,如同排练节目,务求课堂程序熟练,课堂活动顺水顺风,课堂环节自然流畅。
甚至还授意教师事先打埋伏、做安排,固定课堂的发言者和发言内容。为此,一遍又一遍地演练,三番五次地排练,一节课有时能磨一个星期的时间。

如为了评选先进单位,有的学校会无中生有——造假档案,拼凑活动照片,培训学生说假话,做假事;

如为了获得一些荣誉,如深圳的胡某一样,借鸡生蛋——将别人发表在报刊杂志上的论文复制、剪贴、组合,标上自己的名字,堂而皇之地作为个人的“科研成果”;

还有的学校,为了考试评比中取得好名次,瞒天过海——隐瞒实有人数,私藏学生,甚至让教师到考场透露答案;
至于职称评聘造假,课程设置造假,教师论文造假之类的事情更是比比皆是,不胜枚举。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作为关乎民族复兴的大事业,推动国家繁盛的大工程,教育作风必须扎扎实实,教育作为必须一步一个脚印。

因此,不妨也来一场教育打假!


最好的支持和鼓励,就是您点“在看”并转发。有话想说,请打开文末留言板,尽情倾诉!

版权声明:本公众号原创稿件欢迎大家转载,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明说愚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