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它改变了战争!火绳枪的起源与发展

 夏虫的历史课堂 2023-02-10 发布于江苏

枪,时至今日仍然是人类战争时的主要武器之一,即使人类早已进入核武器时代也是如此,而说起枪械的起源,有一种枪械无论如何都无法绕过去,那就是火绳枪。

火绳枪在世界火器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是现代步枪的直接原型,或者说,正是火绳枪的出现才标志着枪械的问世。该枪对战争史、世界史均有着明显影响,战争因它的出现而改变。

火绳枪手

火绳枪大致起源自1450年左右,由更早期的一种简单火器——火门枪发展而来。火门枪的形制非常简单,堪称多种多样,比如中国的火铳、三眼铳就属于火门枪门类中的一员,火门枪的原理也非常简单,就是一根铸铜或铁质的金属管,金属管的一端密封,使之变成枪管,并在靠近密封端处钻一个几毫米大小的火门,在使用时,使用者需要从枪管未封口处,依次灌入黑火药和弹丸,捣紧,然后将枪口对准目标,再用火源靠近枪管底端的火门,引燃枪管内的火药,以此将弹丸喷射出去。

火门枪

这一原理是不是很简单?但正因为火门枪的结构简单,使得人们在使用时非常麻烦,不但装子弹麻烦,在射击时也相当麻烦,因为使用者必须要空出一支手来拿火源,好点燃火门枪,这样在战争时非常不方便。当然在具体使用时,人们一般不会直接拿着枪管作战,为了使用方便,往往会给火门枪装备一根长柄或是枪柄、枪托,以方便人们手持使用,以及举枪瞄准。

可是,即使有了手柄也只是方便使用者把握火门枪而已,并没有完全改善火门枪操作繁琐,点火不方便的问题,为此人们在使用早期火器时,经常是两个人负责侍弄一把,一个人负责举枪瞄准,另一个人则负责点火。

后来随着时间的发展和科技进步,火器在欧洲迎来了一波大发展,首先其枪托结构得到了强化,慢慢形成了抵肩式枪托,和之后的火枪枪托结构很类似,方便了使用者们射击瞄准。后来到1450年左右时,火门枪的火门处被加装了火药池,在使用时,火药池内会被放入少量火药,只需点燃火药池内的火药,就能通过火门,引燃枪管内的火药。同时,为了方便点燃火药池内的引火药,一种“z”形或“s”形的小工具被欧洲人发明了出来(一说是阿拉伯人的发明),并被固定在枪身一侧,这直接标志着原始火绳枪的诞生。

原始火绳枪

这种小工具被称为“蛇杆”或是“蛇形杆”,形状以“s”形居多,最初其原理非常简单,就是借助蛇杆的结构特性来点火。在使用时,人们会在蛇杆的上部夹上一根不断阴燃的火绳,这样只需扳动蛇杆的下部,蛇杆的上部就会顺势带着火绳向下“磕头”,磕入火药池内,引燃池内的引火药。

整个工作原理非常简单,但却极大解决了早期火器操作不便,不方便点火的难题,使用者的一只手臂被解放了出来,可以变为双手持枪,这样把握更稳,还方便了使用者瞄准射击,让这一火器成为了一个人就能使用的火器。不要小看这一点,正是这一变动让火绳枪可以大为提升口径、威力、准确度和操作度。

有了如此改变的火绳枪,在战场上就成了常客,影响着战争的进程。

火绳枪之所以被称为是火绳枪,就在于其特色的点火方式,火绳是一种燃速很慢,大约每小时仅能燃烧80毫米~120毫米的绳子,其在制作过程中一般会在硝酸钾溶液或碱性、盐性溶液中浸泡,这赋予了它缓慢阴燃不易熄灭的特性,不过即使燃烧缓慢,火绳仍然会不断损耗,一些经验丰富的老兵,为了防止作战时火绳意外熄灭,经常会把火绳两头都点燃以防不测,这显然加大了消耗。因此使用者们在战争时要预备长长的火绳才行,有的将军甚至会让士兵为不知何时爆发何时结束的战争准备“一法里长的火绳”。

除此之外,火绳枪还有其它许多毛病,除了早期火枪一脉相承的操作繁琐,射速缓慢,精准度低下以外,火绳枪还有些自己的“特色”,比如火绳有可能熄灭,在夜晚容易暴露,在雨天或是天气潮湿时难以点燃,以及有可能点燃火枪手随身携带的火药,将火枪手变成一个火人的危险(因此火绳枪手列阵不能太密集,彼此要留有很大的间隙),而且经过专业测验,人们发现火绳枪在战场上的正常使用率只有百分之七十到百分之七十五左右,显得不是那么的可靠。

但即使火绳枪有如此之多的毛病,可在那个时代却还不失为一种先进的武器,相比于火门枪更方便的操作,更符合人体力学的枪托,更可靠的点火方式,都让火绳枪在极快的时间内得以普及,很快就彻底抢占了弓弩在战场上的生态位,并且做的比弓弩更好。

原始火绳枪在问世后不久,很快又迎来了一波大发展,到1475年左右时,欧洲发明家们在弩机的工作原理上找到了灵感,从而发明出了一种名为“枪机”的装置,原本简单结构的“s”形蛇杆,被各种新式好用的点火装置取代,人们在蛇杆点火的基础上又加装了板机和联动装置,使之形成了咱们现在人心中的枪械击发方式,即扣动扳机,等于开枪射击。

发展成熟的火绳枪结构其实也并不复杂,但这里不方便细讲,另外火绳枪的具体几种型号,之前有过文章系统介绍,今天就暂且略过。

随着火绳枪的成熟,抵肩式枪托很快开始在欧洲范围内淘汰了之前的手持式枪托,还有各种长杆枪柄,只是在遥远的东方,由于东方人的手掌大小,以及使用习惯,让东方人更加喜欢手持式的火绳枪,并没有普及抵肩式枪托。

说起来,欧洲的全身板甲之所以被淘汰,就是因为火绳枪等火器的大发展,让其荣光不在。在几十米内,板甲面对同时代的大口径火绳枪时几乎没有任何作用,瞬间就能被穿透。这就让板甲骑士们面对火枪时,成了被时代抛弃的淘汰品。而更加轻便,且少部分得到强化的铠甲开始出现,但也没能坚持更久,只有胸甲这一特殊撑到了最后。早期主流火绳枪因为有破甲需求,一般口径都很大(许多超过23毫米),装药量多,威力猛,但就是整体规格有些超重,以至于人们需要支架辅助才能举枪瞄准射击,后来随着铠甲的淘汰,火绳枪也随之轻量化。

而欧洲人不只是发明了火绳枪那么简单,他们还成功摸索出了使用火绳枪等早期火器的正确方法,将其编入了各式方阵当中与长枪手和剑盾兵、戟兵们协同作战,使用后退装弹技术,既发挥了火枪的威力,还弥补了火绳枪开火率和精准度过低的情况,又保护了这一时期缺少近战能力的火枪手(真正好用的刺刀被发明出来,还要等到燧发枪时代),著名的“西班牙大方阵”不外如是。

说了这么多,这里还要再多说一句,或许在大家眼里,火绳枪还是一种简陋粗糙的火器,但这种火器对历史的影响很是深远,要知道大航海时代早期,欧洲殖民者们之所以能横行五大洲,很大程度上就是借助了火绳枪的威力,因为当时很多大洲和偏僻地区的原住民,此前是从未接触过火药和火枪的,他们无法理解为什么一个黑乎乎的棍子能够“发出雷霆”,然后很容易就会信欧洲殖民者们的鬼话,真以为对方是什么神灵使者,甚至是神灵本身。

16世纪初的许多美洲印第安人,一度以为手持火绳枪的西班牙人是能与雷霆作战的神人,因此根本不敢反抗对方的奴役,而还有一些印第安人虽然鼓起勇气选择了反抗,但是当他们看到白人只是拿起一根怪模怪样的棍子,就能发出巨大雷声、闪光和浓厚白烟,以及还能杀人时,常常是瞬间士气崩溃,掉头就跑,这是美洲历史上无数次发生过的真实情况,要不是如此,白人根本无法一开始就在美洲立足,早被人数占据绝对优势的印第安人赶下海了。事实上,历史上也曾有数次白人弹药用尽,或是枪械丢失,然后被印第安人轻松围杀的情况存在。

而在东方,明朝和日本等地先后通过缴获和购买等手段获得了欧式火绳枪和中亚火绳枪等,以及相关的制造技术,便很快就与火绳枪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东亚所谓的鸟铳、铁炮皆为火绳枪的范涛,在战争中为使用者立下了汗马功劳(日本的铁炮让明军吃过大亏)。甚至在欧洲人早已淘汰火绳枪,转而使用更先进更好用的燧发枪、击发枪时,东方的几个大国都还抱着火绳枪不撒手,最后在近代被迫爆发了一场用火绳枪对抗燧发枪的戏码,然后被毫无疑问的碾压,切切实实证明了落后就要挨打的这一至理名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