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谷兴云专辑之二:怀念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的奠基人之一李何林先生:李何林集外书简一封

 明日大雪飘 2022-09-27 发布于上海

李何林集外书简一封

谷兴云(说明)
 

图片


阜阳市委宣传部:
    4月8日信收到。
    1.拟购《鲁迅研究资料》,第一辑已印完,尚待装订。定价九毛。请汇款给“北京、故宫内、文物出版社”直接函购。各省书店“内部发行”,估计会给阜阳若干,共印6万5千册。第二辑已编好付印。
2.各院校中文系均有鲁迅研究小组;天津小组设在南开中文系;上海尚未成立;武汉设在省委宣传部;广州的设在鲁迅纪念馆内;绍兴的大约也设在馆内。交换印刷品可以,它们也未说有什么经验;同志们如能组织较多人力,就能编印出东西,搞出一些经验办法。
3.大家都很忙,用写信方式谈经验是不可能的。我室除《……资料》外,未印其他东西,因人少任务重,不暇再搞其他。
视力衰退,工作也忙,积压来信很多,不能多谈。
祝同志们好!
                                     李何林  (1977年) 4月24日
                                          
信封  收信人地址:安徽 阜阳市
收信人:市委宣传部
寄信人、地址:北京 西四 鲁迅研究室李寄
邮戳(阜阳) 1977年4月28日
 
说明

这是一封李何林集外书简,近日整理什物时意外发现。鲁迅博物馆为编辑《李何林全集》(包括后来的补遗卷)曾广泛征集书信,我当时未能找到此简,因此漏收。(按,根据我提供的李信原件,《全集》收《致 谷兴云》12封,《致 安徽师大阜阳分校中文系》1封。)
 
此简何以保存在敝处?这里略作说明。这封信实际是李何林先生,回复 “中共阜阳市委宣传部鲁迅作品学习小组”的,我属于这个学习小组(唯一成员)。复信虽是寄给市委宣传部,但回答对象,是鲁迅作品学习小组。宣传部有关同志拆阅后,即将原信交给我,一直保存至今。
 

图片

                         李何林1975年在南开大学图书馆


李先生当时是鲁迅博物馆馆长,兼任鲁迅研究室(经毛泽东主席批准成立)主任。复信内容,全与学习鲁迅有关,回答三件事:1、购买资料方法;2、各地鲁迅研究小组情况;3、介绍研究小组活动经验问题。信中提到的《鲁迅研究资料》,系北京鲁迅博物馆鲁迅研究室所编内部资料(前几辑内部发行),第一辑于1976年10月出版(据版权页)。关于各地鲁迅研究小组,情况是,在“文化大革命”后期,为响应毛泽东主席的“读点鲁迅”号召,许多大学的中文系,或地方宣传文化部门,纷纷成立群众性的鲁迅学习(或“研究”)小组,阜阳也有了这样的学习小组。所谓“用写信方式谈经验”,是表达阜阳学习小组的希望:与各地研究组织,交流经验与资料,向他们学习。
 
关于此简,要说的还有:寄信地址,为什么是“北京 西四 鲁迅研究室”?据所知,原因在于,鲁迅研究室当时成立不久,因博物馆房舍紧缺,一时无法在馆内,安排研究室办公地点,为即时开展研究工作,临时借用了西四附近(西黄城根北街),全国人大的一处房舍。博物馆扩建后,才移入馆内办公。书简以“西四 鲁迅研究室”为地址,系简略写法。信中说到,“人少任务重”“视力衰退,工作也忙,积压来信很多”等情,可见,李先生是在百忙中挤时间,按我们所提问题,一一回复、解释的。这是先生一贯作风,对外地读者求教、求助,均有信必复,回答所问,给予帮助。这封集外书简,就是这种精神的体现。
 
我那时是阜阳一中教师(一度借调至,新成立的安徽师大阜阳分校的图书馆,做资料及采购工作),“文革”时期(1974年),开始联系李何林先生,向先生求教。嗣后,在李先生和别的多位老师、学者、作家指导下,编印了《新发现的鲁迅作品及书简》《鲁迅诗歌研究》等资料性图书。先生是安徽霍邱人,1920年就读于安徽省第三师范学校,校址在阜阳。1928年,在霍邱从事中共地下革命工作,受阜阳中共皖北特委领导,与阜阳多有联系。1937年7月,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他与夫人王振华先生,被迫从北京返回家乡安徽,两度短期在阜阳任教。因由以上机缘,我多次向李先生请益,屡受教诲。
 
在此可简述李先生,对安徽师大阜阳分校(现在是阜阳师范大学)的关注和支持。经我介绍和联系,阜阳分校中文系,得先生同意并指导,编印了一本《学习鲁迅参考资料》,收录先生多篇论文和资料,作为现代文学教学参考书。分校图书馆,也得到先生的支援与帮助,如:无偿赠送积存多年的首都报纸,充实馆藏;为分校图书馆所编评论《水浒》、学习鲁迅佚文等资料性图书,专门撰稿,解答疑难问题,等等。1984年4月下旬(此时已在阜阳师院中文系任教),我代表阜阳师院专程赴首都,参加李何林先生执教55周年庆祝会,并迎接先生回阜阳(王得后先生陪同),在师范学院讲学,被聘为荣誉教授。
 

图片


鲁迅属于人民群众,属于读者。李何林先生秉持这一理念,奋斗一生,贡献一生。他对阜阳分校(师院)的关注和支持,对我的教诲,仅为个别事例。如今,重读这封集外书简,可以加深对其精神和贡献的认知。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