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揭秘神奇的火针刺络疗法(丹毒、静脉曲张、痤疮、痛风有奇效)

  平凡的人 2022-09-27 发布于内蒙古

—— 以下是正文 ——

【导读】放血在现在针灸科室很少被人应用,源于很多方面,比如传染病还有收费等问题。殊不知,它却能治疗很多疾病,贺老算是中医圈子里擅用此术的医师了,其弟子介绍了4大常见疾病的放血疗法,快来学学吧!

贺普仁教授创立了“病多气滞,法用三通”的中医针灸病机学说,进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针灸治疗体系一一“贺氏针灸三通法”。笔者师从贺普仁教授,在该理论指导下,结合疾病发病特点,采用火针刺络放血法治疗,临床取得满意疗效,现将贺教授部分的临床经验总结如下,以飨读者。

1.下肢复发性丹毒

丹毒是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真皮和浅层皮下组织的淋巴管炎和淋巴管周围炎,若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可导致反复发作,称为慢性复发性丹毒。

1.1治疗方法

三棱火针刺络放血

刺血前,先于病灶部皮肤周围寻找阳性血络,即紫暗色充盈的小静脉。寻找阳性血络可遵循三个共性特点①病程较长,一般超过3年;②血络颜色深,呈紫黑色或紫红色;③血管充盈,高于皮肤。用碘伏、乙醇消毒局部皮肤,三棱火针予以烧针消毒后,采用缓刺法刺阳性血络。每次选取2-3处,当刺中该瘀滞日久且充盈的静脉(阳性血络)时,出血常呈抛物线形向外喷射,后逐渐减少,至出血颜色变浅后血可自止。每星期可治疗2次,该法一般使用3次,阳性血络即可恢复正常。

粗火针密刺放血

三棱火针刺络放血后,需再用碘伏常规消毒局部皮肤,复取粗火针于灯外焰上烧针,针身烧针长度与刺入的深度相等。待针身烧至通红后,对准病灶部位快速刺入,大多采用密刺法,即根据病灶皮肤面积,每2平方厘米刺一针,深度0. 5-1 cm。针后常见黄色组织液和深色血液流出,出血时勿压迫止血,待血自止。多数患者可在治疗后1-3 d内仍有少量组织液渗出,为正常现象,不必停止治疗,嘱其自行用碘伏消毒患处即可,该现象随病情好转会逐渐消失。每星期治疗2次,后可根据病情好转改为每星期1次。针后2d内勿洗患处,同时忌烟酒及辛辣、鱼腥食品。

1. 2病例介绍

患者,男,77岁。于2004年4月13日就诊。右下肢小腿胫侧下段出现红肿、灼热、疼痛2d,行步艰难,伴高热、烦躁、失眠。皮肤鲜红,边缘清楚且高于正常皮肤,面积16 cm X 11 cm。自诉右下肢静脉曲张20余年,7年内9次发作丹毒,每次均在西医外科住院输液1月方可控制,反复发作,非常痛苦。此次来我处就诊,采用上述方法治疗,针刺2次痛止,3次后红肿逐渐消退,9次后症状全部消失,活动自如。痊愈后1年随访,无复发。

1.3小结

该病多因外受火毒和血热互结,蕴热于肌肤,不得外泄所致。正如《圣济总录》:“热毒之气,暴发于皮肤间,不得外泄,则蓄热为丹毒。”现代西医采取大剂量消炎药,但长期应用大剂量消炎药不仅杀灭溶血链球菌,还同时杀灭人体正常有益菌群,破坏人体正常内环境;另一方面普通消炎药物对溶血链球菌杀灭作用较弱,容易造成病程迁延、反复不愈,加重患者痛苦,增加患者负担。络技巧公众号提示以往中医采用保守、温和的治疗方法病程较长,而采用火针治疗该病,经临床观察,疗效显著,火针刺络放血治疗下肢复发性丹毒是“强通法”与“温通法”的成功结合。

2下肢静脉曲张

中医学称之为“筋聚”,静脉壁软弱、静脉瓣缺陷以及浅静脉内压力升高是引起静脉曲张的主要原因。后期可出现轻度肿胀、皮肤色素沉着,皮肤和皮下组织硬结,甚至形成溃疡。

2. 1治疗方法

本病多因长久站立,下肢气血不能畅达于上,血行缓慢,脉络滞塞不通所致。患者下肢脉络迂曲、隆起,伴下肢胀痛、乏力,久站或劳累后症状加重。治以调气活血通络。取阿是穴,用火针点刺曲张静脉,使恶血出尽。

2. 2病例介绍

患者,女,71岁。于2007年10月22日就诊。左下肢静脉曲张近8年。症见静脉迂曲隆起,高于皮肤,伴左下肢胀痛,乏力。舌质暗淡,苔白,脉沉。辨证为气滞血瘀。用火针点刺病灶,治疗3次后,曲张静脉变平,颜色明显变浅,治疗10次后,迂曲静脉几近平复。

2. 3小结

既往治疗该病采取穿弹力袜或用弹力绷带,使曲张静脉处于萎瘪状态的方法,治标不治本;手术治疗痛苦较大,多数患者不愿接受。本病病机多为气滞血瘀,火针点刺局部,可直接使恶血出尽,祛瘀而生新,新血生成,血脉得以畅通,血管弹性得到恢复,临床效果颇佳。现在静脉曲张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好发于重体力劳动者或久坐久站之人。放血疗法操作简单,疗效显著,不易复发,且患者痛苦小。

3痤疮

痤疮是一种毛囊与皮脂腺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属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结节/囊肿性痤疮是由于炎症进一步加深加重而成,因其病程迁延反复,是影响人们美容和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之一。

3. 1治疗方法

暴露面部皮损部位,选好进针点,常规消毒后,用细火针在乙醇灯上烧红至发白之后,垂直快速点刺皮损顶部。若皮损为丘疹、黑头、脓疤,常点刺一下即可,稍加挤压,把皮疹上的黑头粉刺或脓疤分泌物、脓栓、脓血清除;若为结节坚硬者,则应在其中心和周围多处点刺,其深度以针尖透过皮肤病变组织,刺入结节中部为宜,切忌挤压,以防炎症扩散;若为囊肿,刺破囊壁时

则有落空感,然后用棉签轻轻挤出囊内容物,沾干,碘伏消毒。施术后,可配合拔罐,使脓血尽出,碘伏消毒。一般治疗后第二天开始结痂,且勿用手抓,让痂壳5 d左右自行脱落。若痂壳脱落后皮损未消失则再次治疗。

3. 2病例介绍

患者,男,20岁。于2007年11月27日到我科就诊。面部反复丘疹、结节、囊肿2年,就诊时见面部有密不可数的脓疤、结节、囊肿,甚至融合成片,皮损处压痛明显。治疗以火针点刺局部皮损,清除皮疹上的黑头粉刺或脓性分泌物、脓栓、脓血,排出囊肿的囊内物,同时配合肺俞、脾俞火针点刺。治疗3次后大部分结节变软、囊肿变平,有少许新发皮损,继续遵原法治疗8次后丘疹、脓疤、结节、囊肿消失,随访至今未复发。

3. 3小结

火针的烧针和针刺深浅至关重要,《针灸大成·火针》:“刺针切忌太深,恐伤经络;太浅不能去痛,惟消息取中耳。”《针灸大成火针》《针:“灯上烧,令通红,用方有功。若不红,不能去病,反损于人。”因此,须在乙醇灯外焰上烧针至发白,温度越高,针的穿透力越强,患者痛感越小。其作用在于对局部直接杀菌消炎祛腐,祛腐方能生新。另一方面高温可以直接破坏增生肥大的皮脂腺细胞,使皮脂分泌减少,改变了毛囊内微生物的生存环境,从而有效地控制病灶的复发。针后伤口要严格消毒,禁洗浴以控制感染。

4痛风性关节炎

痛风是一组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慢性代谢紊乱疾病。主要临床特点是体内尿酸增多过高或尿酸排泄障碍减少,产生高尿酸血症,特征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尿酸盐沉积于关节滑囊软骨和皮下组织而引起痛风石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等。

4. 1治疗方法

主穴选取肝俞、行间、太冲、内庭、陷谷、阿是。湿热蕴结加脾俞、太白;瘀热阻滞加血海、膈俞;痰浊阻滞加丰隆、足三里;肝肾阴虚加太溪、照海。常规消毒,火针要求加热至通红,然后施针于患处。不会取穴?关注“经络技巧”公众号,点击穴位查询或在公众号内输入任意穴位即可查找穴位!本病症一般采取快针法。火针针刺后,用干棉球迅速按压针孔,以减轻疼痛。如针处出血,一般勿止,待其自止。嘱患者不要搔抓患处,一天内不要洗澡,如局部微红,高起于皮肤为火针后正常反应,二日后可自行消退。火针治疗期间忌食生冷,针后半小时之内勿饮水。

4. 2病例介绍

患者,男,38岁。于2001年12月11日就诊。自1999年起右足第一趾关节红肿疼痛,被某医院确诊为“痛风”。2001年12月8日突起右足第一趾关节疼痛剧烈,拒按,伴发热口渴,心烦不安,溲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实验室检查血尿酸为590 umol/L,诊断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络技巧公众号提示遂在患者右足部以中粗火针于肝俞、行间、太冲、内庭、陷谷、太白及疼痛剧烈处(多为痛风石沉积处)点刺出血。针刺后即刻患者感觉疼痛明显减轻。以后隔日针刺1次。治疗3次后,疼痛全消,5次后痊愈。3个月后查血尿酸为350 u mol/L,随访1年未复发。

4. 3小结

中医文献中述:“走痛于四肢关节如虎咬之状”;“夜则痛甚,疼痛如掣”;“痛有常处,多为赤肿灼热……稍有触动其痛非常”,这些描述均相似于现代痛风的临床表现。中医学“痛风”一词是由金元医家李东垣、朱丹溪最早提出的。李东垣在《兰室秘藏》中认为痛风的主要病因在于气血虚弱。朱丹溪亦曾指出“痛风者,四肢百节走痛,谓之白虎历节风证是也。”痛风之为病主要是“瘀浊郁热凝滞”不得泄利,闭阻关节所致。因此在治疗时应以“泄浊祛邪,泻热化瘀”为主,并且要审证权变,标本同治。

5讨论

以上4证皆由经络不畅,阴阳失衡所致。血乃有形之物,气必须以血为物质基础。血盛则气旺,气旺又能生血行血摄血,血病气亦病。正如《医学入门》所:“人知百病生于气,而不知血为百病之始也。”

贺教授提出了“以血行气”的刺络放血法,以强令血气经脉通行。即郁滞过久的疾病,均可用刺络方法治疗。《素问·调经论》:“气有余则泄其盛经,出其血。”“病在脉,调之血;病在血,调之络。”这些都说明气血与经络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红炉点雪》:“热病得火而解者,犹如暑极反凉,乃火郁发之之义也。”故火针对热症也卓有成效。张景岳《类经》中曾对此解释曰:“因其势而解之、散之、升之、扬之,如开其窗,如揭其被,皆谓之发。”热症由于局部血气壅滞,火郁而毒生,往往出现红肿热痛等多种表现。使用火针可以通经络,行气血,强开其门,引热外泻,从而使热清毒解,如《圣济总录》:“肿内热气,被火夺之,随火而出。”火针可温通经络,开门去邪。

火针通过腧穴将热直接导入人体,通过腧穴、经脉,在人体内可直接激发经气,鼓舞血气运行,疏通经络,同时通过灼烙人体腧穴腠理而开启脉络之外门,去除病邪,有利于阻塞局部血流中有毒物质的排除。火针又可行气解郁,以热引热。火针借助火力强开外门,将热邪引出体外,而达到治病去邪之目的。故火针不仅对于寒证有效,同样对热毒也卓有成效。

笔者随师侍诊时,曾问及贺老火针的继承和创新问题,贺老说:“对于火针的应用,自古记载很少,《内经》记载火针的适应证是治疗痹证;唐朝才有记载治乳痈、瘤痛;宋朝记载治胃痛、腰痛,也没有记载治其他病。为治疗白癫风,我参考古书上以灸穴位治疗的方法,试扎火针,还真解决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病人和疾病的情况以及服务环境都在不断变化,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积累的经验,得到了一些新认识、找到了一些好的治疗方法,这就是创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