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湿热是一个中医名词术语,是湿和热两邪结合

 天下小粮仓 2022-09-27 发布于福建
元冈陈药老叶

2022-09-26 15:31

湿热是一个中医名词术语,是湿和热两邪结合,蕴藉于体内,脏腑经络运行受阻,导致全身症状的一个病理变化。
 
湿热相蒸,蕴于肝胆,肝胆疏泄失常,故胁肋满闷,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胆气上溢则口苦;湿热郁阻,脾胃升降失司,故口齿黏腻、纳呆呕恶腹胀,大便不调;
湿热薰蒸肝胆,胆液外泻而发黄疸,邪居少阳,故见寒热往来;
湿热下注,故尿短赤,阴囊湿疹、睾丸肿胀热痛,妇女则带下黄臭、外阴搔痒。
 
湿热产生的原因有两种,一是外界环境的湿热之邪侵犯人体导致,二是脾胃虚弱、体内湿气郁久而化热。
这两种因素,外界湿热之邪侵袭相对比较好调理,但内部湿热之邪调理起来就相对比较麻烦。
 
 
"湿热"爱去身体哪些部位?不妨对照看一看,部位不同症状不一!
1. 湿热在面部——痤疮、粉刺、油腻、发黄。
2. 湿热在耳——耳鸣如潮,耳聋,中耳炎。
3. 湿热在口舌——口苦口臭、口疮。
 
4. 湿热在眼——眼白发黄、上眼皮肿、眼眵多。
5. 湿热在鼻——涕黄浊、味臭、鼻塞、嗅觉差。
6. 湿热在牙龈——牙龈红、肿、热、痛,口臭。
 
7. 湿热在皮肤——瘙痒、丘疹、脱屑,黏腻感。
8. 湿热在四肢——疼痛、局部灼热、红肿、得冷稍舒、痛不可触。
9. 湿热在头——头重如裹,头汗多,心烦。
10. 湿热(痰热)——心——失眠、口苦、头重。
11. 湿热在脾胃——胃脘灼热疼痛,嘈杂泛酸。
12. 湿热在肺——咳嗽,痰多气短,咽喉肿痛。
13. 湿热在肾(膀胱)——尿频尿急、尿不尽、尿痛、尿少。
 
之前遇到的一位患者年龄65岁,患有小便不畅已经有四、五年的时间,去医院检查为前列腺增生。期间也是一直服用药物调理。但因前一段时间喝酒,病症明显加重。
 
小便几乎是排不出来,只能勉强的点滴而下,小腹也是胀满疼痛。当归医生建议手术恢复。但因患者不想动刀,所以想要寻求中医的调理。
 
小便不通畅是很多老年男性都会有的症状,严重的患者甚至是排不出尿,只能通过仪器将小便排出。
在现代医学里,这种情况称为前列腺增生证。而在我们中医的范畴里,是没有前列腺的的概念,古人把这种症状称之为“癃闭”,癃就是不通的意思。癃闭也就是对尿道不通的描述。
造成癃闭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肾虚、中气不足、肝郁、湿热都会导致癃闭。调理恢复也是找准病因,从根本上针对性的调理恢复。这也是越来越多小便不畅的患者想通过中医调理的原因。
 
看患者舌象舌红苔黄腻,脉数。综合辩证为湿热瘀阻证。人的年龄越大,体内的阴津也会随之衰减,加上体内正气不足,就会蕴生湿热。
 
舌红苔黄也是典型的湿热之象。加上患者又喝酒,加重湿热的邪气,湿热之邪下行阻滞尿道就会出现小便困难、点滴而下的情况。
 
考虑良久,我开了改良版红豆薏米茶汤方,组成是:红豆、薏米、赤小豆、芡实、大麦、苦荞、栀子与橘皮。
 
我们先要明白患者湿热的根源在哪?是脾,归根结底是脾运化不起来,它心有余力,脾,乃后天之本,它跟肾不同,肾,乃先天之本,脾主运化,统血,升举,脾胃的升清降浊功能出了问题。
 
所以要祛湿的根本就是健脾,让脾脏强壮起来,要健脾必须让脾胃这个核心工作运化!
 
我们一提到祛湿,就会想到红豆薏米茶,《本草纲目》也记载:红豆和薏苡仁为祛湿双雄!常喝可以去除湿气,效果不错。

再配合:
① 荷叶、栀子豆健脾宁心,又能利水渗湿,可用于脾虚运化失常所致的腹泻、带下、水肿等。最难得的是它药性平和,利水而不伤正气,无论寒湿还是湿热都可以用。
 
② 桑叶、茯苓、大麦这三“兄弟”,有点像贵族,很注重自身修养,补而不滞,温而不热,还多才多艺,既能补气又能益阴,乐善好施,长期拯救脾虚胃口不好、面黄肌瘦或久咳难愈大朋友和小朋友。
③ 甘草、橘皮、芡实是三个心专注健脾宁心的文艺青年,芡实江湖人称“水中人参”,橘皮性情平和,不温不寒,味道也清淡,甘草专注于宁心醒脾,补中养神,是两耳不闻窗外事。
 
所以说,常喝改良版红豆薏米茶,从调理脾胃开始,正儿八经的从根本去除湿气,整个脾胃开始工作,体内的湿热自然也消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