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邢祝成:出汗的6法6方】

 昊晟堂 2022-09-27 发布于山东

出汗太多怎么办?这有6法6方可供参考

中医书友会 2022-08-06 06:30 发表于北京

中医书友会第3235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I导读出汗一证临床常见,历代医家颇为重视,各家著作中亦多有论述。对于本证应详加辨证,积极治疗。作者总结治疗汗证6法,供大家学习。

—本文约2900字,预计阅读8分钟—

略述汗证治疗六法
作者/邢祝成


出汗一证,从内、难以来,历代医家颇为重视,各家著作中多有论述,尤以张仲景《伤寒论》中对以汗法治病和汗证治法的论述为详。温病学家更视津液存亡为疾病预后的关键,谓之“留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


因此,对于出汗一证必须详加辨证,积极治疗。现就个人临床体会,对汗证治疗六法简述如下。



一、固表止汗法


自汗一般责之阳虚。证见遍身汗出,静坐也会汗出,稍动汗出更多,甚者汗出湿襟,面色㿠白,脉象虚细。此乃气虚不能卫外,津液不能自固,汗自外泄。


《世医得效方》所设玉屏风散为治表虚自汗常用方。重用黄芪以益气固表,气旺表固则汗止矣。


(黄芪)


二、滋阴敛汗法


盗汗多责之阴虚。证见面色潮红,心烦内热,舌红少津,脉细而数。入睡汗出、醒后即止,尤如寐而被盗。由于出汗而衣被粘腻,更因汗出毛孔开泄,易受外邪侵袭而生他病。昼则精神萎靡,嗜睡健忘,影响正常工作,为病家所苦。


例一:


宋××,男,47岁,干部。夜间盗汗已有七、八年之久,每至夜晚三时左右盗汗即作,下身淋漓,汗出湿被,因汗而醒,坐以达旦。昼则头晕目眩,精神疲乏。虽服糯稻根、碧桃干之类多剂中药未效而丧失信心。


初诊时见患者形体消瘦,舌质红,苔薄微黄腻,脉小弦。汗为阴液,入液应归于里。阴虚不能敛汗,故于夜间外泄。苔脉已见内热之象。


治拟滋阴敛汗法:当归12克,黄芪15克,生地12克,熟地12克,黄连3克,黄芩6克,黄柏6克,夜交藤30克,浮小麦15克。


(当归)


上方服4剂,夜间盗汗提前2小时,出汗程度减轻。方己见效,不予更改。原方加牛膝15克,桔梗5克以使阴液上下交通。续服14剂,盗汗大减,夜寐转安,身舒神畅。继续服用原方加减半个月以巩固疗效。随访一年,疗效巩固,每夜可睡7小时而不受盗汗所苦。


按:


当归六黄汤为阴虚盗汗而设。对于阴虚火旺所致盗汗者,临床常获显效。但若津脱液泄,阴虚无气者,又当急以生脉,六味以固阴阳之根,而不可取本方之芩、连、柏,以免苦寒败胃,化燥伤津。


三、调和营卫法


汗为心之液,营卫得以调和、方能正常开阖。若卫气不固于外,营气失守于中,则汗即外泄。治宜调和营卫,故桂枝汤为治汗证一大法。笔者治疗产后营卫失调出汗者,尤有体会。


例二:


骆××,女,34岁,工人。产后受寒,又自关于密室用熏蒸法治疗,致使腠理疏泄,毛孔大开,日夜出汗不止,昼间汗出恶风,稍有风吹则感背部寒冷疼痛增重,夜间合眼则汗出更多。脉沉细,苔薄白质淡红。产后血虚,腠理又开,卫不外护,营不内守,营卫失和。


据《伤寒论》第13条:“……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用桂枝3克,白芍15克,大枣10只,炙甘草4.5克,黄芪20克,酸枣仁9克,穞豆衣9克,牡蛎(先煎)30克,龙骨(先煎)30克,麻黄根6克。


方中桂枝汤调和营卫;枣仁、龙牡养心敛汗;黄芪、麻黄根固表止汗;穞豆衣养肝血,共成守营敛液之剂。服用4剂,汗已大减。继续原方加减而愈。


(桂枝)


四、除湿止汗法


自汗不独责之阳虚,盗汗亦不独责之阴虚,湿邪也可逼汗外泄。李东垣著《脾胃论》专设一节《阳明湿胜自汗论》,指出阳明胃土受湿所困,湿邪不除,则成汗外泄。湿与汗均为阴邪,虽初为热中,蒸蒸汗出,但汗多亡阳,“终传寒中”,而生他变。李氏制订“调卫汤”以治湿胜自汗症。


张聿青虽治一胃中湿热熏蒸所致汗症,颇有启发,特摘录于下:


“六脉濡细而模糊不爽,舌苔薄白,中心带黄而颇觉粘腻,稍一动作,辄易汗出。……所以然者,汗为心液,液贵收藏。今体中之湿有余,兼复嗜饮,酒性升热,遂致胃中之湿热熏蒸,迫汗外泄,汗出过多,实不在自汗盗汗之例。


如护卫其阳,固表益气,则湿不能泄;若敛摄其阴,壮水益肾,则湿滞不行,两者皆足以生他变也。治汗之法,惟祛其热,不使熏蒸,兼引导其湿热下行,使蒸蒸于胃者,从膀胱而渗泄,则不知(止)其汗而汗自止矣。地骨皮桂枝煎收入滑石、茯苓、泽泻、猪苓、枇杷叶、浮小麦。”


近有对肝炎后盗汗者,初用养阴敛汗法盗汗反剧,后经辨证为湿遏热伏,改用茵陈四苓加大黄黄柏而愈。


(地骨皮)


此类汗症,虽也常在夜间而作,但不可作盗汗而用滋腻之品,若用阴药,则增剧内郁熏蒸之势,湿愈郁则争迫汗液外泄愈甚


五、助阳敛汗法


大汗不止,可以亡阳,特别在疾病的后期,往往有汗出肢冷,身恶寒,肌肤凉,汗亦凉,口不渴,喜进热食,口淡,呼吸短促,脉浮数而芤。


一般在休克病人和急性心肌梗塞中可见到这些症状,是阳欲脱或阳将亡之象,为危候


急切用参附龙牡大温大补之品之助阳敛汗,扶正固脱,汗敛则阳有所依而能回。临床曾遇一例汗出阳越,简介如下:


例三:


肖××,女,27岁。77年6月诊断为大动脉炎,使用激素治疗,78年11月来经后即停经。79年1月24日就诊时,呈满月脸,水牛背,面色虽红而舌淡脉细,动则气急,似有戴阳之状,经常出汗,并有逐渐增多趋势。病已二年余,长久使用激素致使正气不足,自觉脐以下冷感,时有汗出不止,胸烦闷,面烘热,大便溏泻,日行2-3次。


夫下焦之火为先天元阳,纳入命门而温暖全身。若火不归原,则元阳上越,故见面红胸闷,脉细弱舌质淡。观前用温命门法而见汗稍敛,泄稍止,更可证之。胸闷烦热者,决不宜用寒冷之品,不然阳气被遏,更添闷塞。


张锡纯老先生治火不归原,仿而用之。附子(先煎)5克,党参12克,龙牡(先煎)各15克,山药15克,生杭芍9克,怀牛膝9克,茯苓6克,天冬15克,生地12克。其中杭芍助参附,大能收敛元阳,下归其宅。服4剂后,出汗减少。


(黑附片)


六、清热止汗法


热天或运动后出汗,是人体通过汗液排泄以调节体温,使人体保持恒温的一种正常现象。若出汗不能自止,或热性病见大汗淋滴、也应及时止汗,以免汗出过多耗津伤气,以绝生化之源。


白虎汤为热性病的名方,所治四大主症,其中之一就是大汗出,临床上常对大热所致汗出不止者,用白虎汤效如桴鼓。


另外,根据汗与血同源的理论,若热性病见到实热症,无大汗而见衄血者,此因热邪迫血外出,名为“红汗”,白虎汤治之也愈。


有戴氏曾治一小孩,年方七岁,症见大热,大烦渴,大衄不止,脉洪大而芤。方用白虎加人参汤,一剂而衄止。再剂加入麦冬、竹叶,病告愈。


(麦冬)


出汗一证,名称不一。


以出汗性质而论可分为油汗、水汗、黄汗、冷汗;


以部位而论可分为头汗、额汗、手足汗、全身汗、局部汗、半身汗、阴囊汗、腋汗;


以脏腑而论有心汗、肝汗、肺汗、脾汗、胃汗、肾汗;


以出汗形状而论有战汗、自汗、盗汗等。


若论治法,除上述六法外,尚有和解法、泻下法、补益法、逐水法、活血法以及汗证外治法等。


出汗一证,虽病变纷繁,亦应首辨阴阳虚实,若能使立法处方切中病机,则病证自然可愈

—END—


手足出汗的几个外洗方

汗出如洗,敛汗无效,却用五苓散治好了



版权声明

  • 本文摘自《辽宁中医杂志》1981年第8期作者/邢祝成丨编辑/闫奇峰丨排版/千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