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消失的老熟人们

 氧气是个地铁 2022-09-27 发布于广东

原创/氧气是个地铁


这天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情,我不想公开,但能透露性质,就是人际关系。即题目所言:消失的老熟人们。这是一个不仅限于我才碰到的现象,可能那些消失的老熟人们同样有过,可能我也会被视为消失的老熟人吧。对我而言,消失的老熟人现象最早在幼儿园时期的发生。至今仍然中招,于是成长过程中越来越难巩固的熟人群体更加萎缩。
消失的老熟人们结合现实具体体现之一,带错觉属性,这里的“老熟人”范围广义,不一定真的是关系曾经太好。比如互联网上接触到的某些阶段在相同交际圈中看起来最有共同话题的人,同样可以这样解释。这些本来视为群体之最的个体,却最终以拉黑或者取关的方式不给理由地单方面终结关系,也被视为“消失的老熟人们”。
在我成长过程中,从幼儿园到工作,“最好的朋友”这个位置已经有过好几任,除了初二和大一保留下来的两位至今关系铁的最好朋友外,基本都算消失的老熟人。
有些老熟人消失的方式可以理解,就是喜新厌旧。对那个时代内向偏无聊的我缺乏代入感,也认识到新的朋友,所以在友情层面我就被抛弃了。有些老熟人消息则是因为第一印象破裂,重新修正感觉后就没办法再有任何互动了,于是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所谓“人生若只如初见”。这个公式不一定靠谱,但说明很科学:首因效应。
我就经历过一些翻转,最好的朋友变得令人反感,反倒是本来令人反感的冤家成为最好的朋友。相同的经历发生在互联网,我本来以为可以谈更多话题的人,最终走向彻底陌生,那些行为惹过我不爽的人,却还相处不错。这就是第一印象误导逻辑造成的结果,也构成个体大量日常交际的模版。
首因效应决定老熟人们会消失,近因效应同理。近因效应指的就是最后的印象,由于联系方式和社交媒体的存在,这方面相比于从前要更复杂。所以如果一个老熟人要决定对你消失,或者不彻底地消失,不说明理由,确实不好猜测。可能某些言论颠覆认知,或许太久没联系产生心理疲劳,因此老熟人的身份被解绑,任何历史都是虚无主义,所以决定消失。
这种情况并不特殊,普遍存在,没有完全单向活跃的个体。因此,无论哪个老熟人消息,都不用太惶恐,最多遗憾。这次某个老熟人的消息不太彻底,可这个结果还是让我有点神伤,说明以前的关系并没有想象中那样有趣。这其实算循序渐进,很多过程都是可以提前判断的。由于是常态,而且我并不着迷单个老熟人,所以情绪很快平稳,所有想法仅限这篇文章,而且探索现象的程度超过抒情。
所有事情都在变化,这是个自然规律。我们身处其中,并不例外。老熟人随时可能消失,这就意味着任何绑定外界的安全感都是不切实际的。真正决定生活质量的终究靠自己,哪怕缺乏质量,至少是完整的生活。当你利用渠道释放自身优势成为一呼百应的意见领袖,同样免不了寂寞,因为你任何时候都有不想说的话。怎么利用自己,是生活很大的一门科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