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澳洲打工真能赚钱?我,澳洲厨师,每周赚1万

 千面凡君 2022-09-27 发布于广东


这是我们讲述的第865位真人故事

我是小超,来自山东泰安,现在澳大利亚悉尼打工。
2000年是一个千禧年,所有的人都在庆祝新世纪的到来,我家却传来噩耗。
父亲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冬天出车祸走了,留了一堆的外债和我们母子三人,更可恨的是至亲亲人还上门催债,我们的生活瞬间陷入绝境。
我和哥哥为了减轻妈妈的负担只能辍学打工,为了多赚钱我奔赴国外。
然而国外的月亮没有想象中的圆,与韩国人斗殴、被老板遗弃在澳大利亚的荒野里,一幕幕至今都让我记忆犹新!
人生的路就是如此,需要去经历才能知道它有多崎岖坎坷,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一直走下去,必会看到曙光。
(这就是努力的我)
01
1987年,我出生于山东泰安的农村,家中有兄弟两人,哥哥比我大3岁。
小时候我们哥俩感情很好,受到欺负都是哥哥挺身而出为我解围。
即使我俩一起被揍得体无完肤,回去谁都不透露半句让父母担心的话,也许这就是为什么父母要生兄弟两个的原因。
虽生活在农村,但因为爸爸是客车司机,我们的生活质量处在中等水平。有书读不愁温饱问题,那时候我觉得童年比别人幸福多了。
幸福有时是有期限的,它在2000年过年后的一个大雪纷飞的一天到期了,这可能就是命。
2000年,是一个普天同庆的千禧年,对于我们家却是灾难年。
那年的年后格外的冷,连下了好几场雪,爸爸坚持去开工拉客,说是趁过年大家走访亲友的时间多赚点钱。
(爸爸和我们兄弟俩)
没想到意外发生了。
当天爸爸开着车在公路上的路口转弯时,一辆货车疾驰而来,与爸爸的客车迎面相撞,两辆车一起翻在路边。
瞬间只听到车子发出“滋滋”的声音,两辆车当即火花四溅。
场面相当惨烈,两辆车上一共有七八人失去生命,也包括我的爸爸。
当我们听到这个消息时犹如晴天霹雳,谁能想到早上还嘻嘻哈哈的爸爸跟我们已是天人永隔。
妈妈一个踉跄没站稳,坐在地上嚎啕大哭,我们扶起她赶到现场。整个路上我感到天旋地转,到了现场,我才意识到再也没有爸爸了。
那年我13岁。
02
只是更大的苦难还在后面,这场意外车祸主要责任在货车司机,事发之后连车都不要就跑路了。
所有的遇难家属找到我们,要求赔偿十几万,当时这个数额可以抵农民的几辈子收入了。
这时,有人提醒妈妈,车是划名在运输公司名下的,可以打官司要求运输公司赔偿。
我们提起了诉讼赔偿,最后运输公司赔偿了7万给我们,这足以抵一部分债务,只是赔偿款再多也换不回我的爸爸。
(我们和妈妈)
有句话叫在危难时往往能看到真实人心,你落难时就看得到是真心还是假意,没想到最先让人心寒的是最亲的人。
在爸爸买车时,跟奶奶借了2万块,爸爸当时想着挣钱就还。
爸爸去世一个月后,奶奶和大伯就来家里要钱,完全不顾我们生活困难和一屁股的欠债,扬言不给钱就赖在家里不走。
左邻右舍都来看热闹,妈妈是个要强的人不想让别人的笑话,就把运输公司赔偿的钱拿来还给他们2万,才满意地走了。
他们走了将我们的亲情也带走了,我们之后几乎不来往。外人来凑热闹也就算了,亲人还来落井下石,真是可悲的世道道出了真实人性。
想起这些我们母子三人抱头痛哭,爸爸在的时候就像一棵大树保护着我们。现在这棵树倒了我们也不再被保护,只有忍受欺凌,感受人走茶凉的滋味。
(在这待了4年的时候也会迷茫)
生活要继续,债也要还,妈妈找了在建筑工地当小工推车搭灰的工作,一天40元,一个月有1200元,她留一半家用留一半还债。
每次看到她灰头土脸地回来,满脸的倦容,甚至连一口饭都没吃就睡着。
我和哥哥心里说不出的酸楚,这个时候我们辍学的想法冒出来,想为妈妈分担一些。
03
最先做出选择的是还在读初三的哥哥,他成绩很好,曾经也被父母和老师寄于希望,但现在这样的情况他更愿站出来一起承担。
他离开校园的那天我站在楼道间远远地看着他背着书包渐渐远去的背影,心里一阵难过,我们的命就该如此吗?
哥哥辍学后在邮政局做线路安装工,每天要爬很高的电线杆冒着生命危险工作,用微薄的工资补贴家用和供我读书。
只是我本不爱读书,不是学习的料。我心里经常想,其实该去打工的人是我,却在这用着哥哥赚来的辛苦钱享乐。
(现在我什么菜都会做)
越是这样想越难受,哥哥辍学几个月后,我也不读了,直接跑去济南学厨师。
虽然半年没工资,但是包吃包住还能学技术,我觉得挺好的。家人见我没有读书的心也就作罢,从此三个人一起赚钱还债。
2007年,哥哥看到劳务公司招人去日本做车床机械工作,每月工资有一万多人民币,他没多想就报名了。
纵使对家有再多不舍,只要能挣钱还债就不怕这些。
果真出过国后没过几个月他就把家里之前的债务还清了,他在日本呆3年挣了30万,除去开销手上留有十几万作为创业资金。
回来就做了线上送货业务,他的商业头脑让他赚得盆满钵满,也讨到了漂亮的嫂子,羡慕他的魄力我却不知何时才能走运。
哥哥说:“会好起来的,我们这么多年不都走过来了吗?”
(哥哥在日本时)
我学厨出师后,回到老家的一个小餐厅工作,跟着师父学厨艺。
师傅8点上班,我6点多就要切好菜备好等他。师傅教一个菜我能高兴老半天,但也有得意过头的时候。
我有一次剁猪脚自信满满地“咣咣”声音很响,没想到一兴奋猪的血都飚出来了。
可是,我突然感到一阵痛感,低头一看是彪出来的竟是我的血,赶紧去了诊所。
医生说伤得深要缝针,不过要交100的治疗费。我一想没这么严重就简单包了一下,直到现在还有当时的伤印。
04
熬过了苦就是甜。经过长时间磨炼我也从200的洗碗工到500的配菜工,后来掌勺烧菜有了2800的工资。
最大的收获是在2008年时遇到我的老婆,也是一段奇妙的缘分。
当时她是饭馆对面鞋店里的售货员,恰好租住在饭店做面食阿姨家里。
阿姨觉得我俩年龄相当,就介绍我们认识。一来二去双方认为聊得挺投机,顺其自然在一起了。
(老婆和可爱的女儿)
两年后我们准备结婚,当地彩礼至少五六万。我拿不出那么多,想少给点。
她父母在我们村打听我家情况,知道我们家的事,也知道我和哥哥都孝顺,觉得我为人靠得住,就不再为难,最后只要了6000彩礼。
媳妇虽不爱说话,却勤劳又睿智,每天把家收拾得干干净净,每次回家家庭氛围都很好
我脾气不好,总是控制不住情绪,一点点事就冲她发火。她也不说话就静静听着,等我发泄完了才跟我说话,时间久了我的脾气也收敛起来。
但在小县城工资毕竟有限,我想改善家庭条件。想学哥哥出国挣钱,没想到接下来在国外的经历,成了我平凡人生中重要的一笔财富。
刚结婚不久,我就看到当地劳务派遣公司在招人去韩国帮厨七八千人民币一个月。
当时因为语言不通,我整个人看起来呆呆的,我也不懂得交际,只想在这里平平安安赚大钱。
(生活就是要不断地努力)
第二年,在我们饭店工作的韩国人和我意见不和,辱骂我啥也不是、是个垃圾。我没忍住踢了一旁的油桶。
没想到他们直接动手打我,旁边的中国同胞看到了忍不住和他们打起来。我就这样刚出国,就经历了在异国他乡的斗殴。
这件事很快闹到警局,我也因此失去了工作
我只好躲到乡下,跟这一个韩国老板去山林种采人参。天啊!这简直不是人干的活。不管刮风下雨都要种采人参,这种感觉还不如干厨师。
这个时候,前老板找到我回去继续做厨师。我没多想跟他回去,没想到还要上夜班,但想着能多赚钱,就算是连着干16小时也没关系。
不过长期的熬夜让我头发都快掉得差不多了,感觉自己都快崩溃了。
(很少的休息时间可以出去玩)
老板看出我打退堂鼓了,就问我:“夜班还能干吗?”我直接摇头表示不想再干了,他当即表示可以多加2万韩币。
我还能说啥,一咬牙就扎进后厨。一想到家里的媳妇和妈妈,我就停不下来。
我再也没有退缩,即使刷碗刷到双手起泡,即使晚上困得不行,有时候一头扎到池子里泡一会再继续干。
05
到国外来就是为了挣钱。有人曾说我,辛苦挣的钱就这样给媳妇了,就不怕跑了。我相信媳妇的为人,就像当初我没钱她也相信我会给她未来一样。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也兑现承诺5年赚了50万。这时家里也催着回去该生娃了,我和老婆也有此意,便决定回去了。
2014年我从韩国回到老家,从造人到宝宝出生我在国内待了2年。
这两年间,我开过肉店,赔了好几万。跑到上海摆地摊卖鱼,也没做好赔了一些钱。我还是缺少生意头脑,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做生意。
(拍照是一种奢侈)
2015年女儿出生,给我们增添了不少幸福和喜悦,不过用钱的地方也多起来。
我又决定去澳大利亚,这次出行我对生活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
刚来澳大利亚一周,我就经历了非人的待遇,连肉都没得吃只能吃泡面。我刚来时在一家工厂上班,早上6点就要起来去很远的工厂上班。
早上店铺都还没开门,下班回来已是晚上十一二点,更是没什么吃的。睡觉的条件也是极差,我是睡在一块海绵垫上,还经常掉下去睡在地上。
这还不算惨的,还有更惨。老板平时都是带着我们去上班,回来时带我们回来。
那天下班不知为何,他们很着急走了,等我跑出来时已经不见人影。
周围罕无人烟,也没有车我不知道有多远,导航一看几十公里,只能咬牙走下去,一路上野狼的叫声音不绝于耳。
我在一路的惶恐不安中走了4个多小时才回到家,看到那块海绵垫我眼含热泪,谁能体会到在国外荒野走夜路的滋味呢?
(我的家乡现貌)
还好熬过了一周,这边发工资时按周发,第一周发了850澳币,相当人民币4200元。这让我欣喜若狂,跑到超市买了白酒和烤鸡。
没想到闹了笑话,不熟英文错把白醋当成白酒了,酒没喝成烤鸡可以继续吃。
一周没吃肉看到烤鸡,可以用两眼放光来形容,直接抓起来狼吞虎咽地吃起来,这是生活啊。
后来,自己学会了好多单词和熟悉了翻译软件,赶紧在网上找工作。
最终找到一个中餐厅厨师的工作,最早是一周相当于5000人民币的工资,干到现在是一万多人民币一周的工资。
在我眼里只要工资到位,吃点苦累点都没事。
06
有朋友也会问我在澳大利亚工资怎么样?我觉得相比其他国家还可以,有些六七十岁的阿姨能在这边一干好多年。刷碗都有两万多,有技术能达到六七万。
我觉得不管在哪里,你不努力干,也是挣不到钱。有老乡看到这边挣钱挺多也想过来,但被拒签了。
听说他为了出国一直没工作就等着签证,其实我想说的是看似体面的生活,有很多别人看不到的辛酸。
(澳洲的风景很多我却很少玩)
2020年疫情开始席卷全球,悉尼也不例外,我不幸被传染上了。
医院让我自己在家隔离,那段时间我浑身无力地躺在床上,想到家乡的亲人心中不禁一阵酸楚。
家人极力劝说我回中国,但全球的飞行都受阻根本回不了。
好在有热心的朋友帮我买药,一周时间病情也好起来了,后面又反复了一次但是轻症没什么问题。
这次新冠没给我的身体带来太大影响,只是有了记性越来越差的后遗症。
经历了这些事后,也感受过身边人的温暖。
有次我坐巴士让后面的老人先上车,但司机拒绝我上车。我很无奈,但那些老人直接跟司机开杠让我上车。
这些举动让我非常感动,反而是和我来的朋友没有反应,直接走掉了。
或许这就是真实的社会现象,温暖不是每个地方缺,也不是每个地方都有。
(在国外我也时常迷茫)
月是故乡明!在外面呆的越久,就越思念妻儿亲人。但自己总想能给他们创造更好的条件,在国外也就默默忍受着这份孤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